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在66例乳癌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66例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随访观察。结果:66例患者在随访第1~3年局部均未发现癌肿复发。保留肋间臂神经40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和腋窝皮肤感觉均正常,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结论:乳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可避免患者的肢体感觉异常,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90例进行分析,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6例(治疗组),切除肋间臂神经34例(对照组),比较2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2~3 h,出血量为60~130 mL,清扫淋巴结9~43个,平均18.6个,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3.5 h,出血量为50~120 mL,清扫淋巴结6~35个,平均17.9个。治疗组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3例(5%)、皮瓣下积液6例(11%)、患肢淋巴水肿1例(2%)、皮瓣坏死1例(2%)、切口感染1例(2%)、术后复发2例(4%)。对照组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16例(47%)、皮瓣下积液4例(12%)、患肢淋巴水肿1例(3%)、皮瓣坏死1例(3%)、切口感染0例、术后复发1例(2%)。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发生局部感觉障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和术后局部复发率的前提下,减轻患者术后上臂局部感觉障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1月笔者针对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障碍并发症,开展了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Ⅰ、Ⅱ期乳腺癌患者68例,均为女性,年龄31~70岁,平均46岁。按国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都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在手术当中进行肋间臂解剖并且保留肋间臂神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感觉异常情况和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上肢异常感觉减退率和皮肤胀痛程度降低率分别为40%和10%,对照组侧上肢异常感觉减退率和皮肤胀痛程度降低率分别为6%和6%,且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为2%,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为6%,观察组的侧上肢异常感觉减退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复发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当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相关部位皮肤感觉异常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切除肋间臂神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上臂感觉障碍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乳腺癌患者按是否行胸前和肋间臂神的手术切除分为ICBN保留组(51例,术中保留胸前和肋间臂神经)和ICBN切除组(42例,术中切除胸前和肋间臂神经),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术后均随访6-24个月,ICBN保留组出现上臂感觉异常、上臂疼痛、轻度胸大肌萎缩、重度胸大肌萎缩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P〈O.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能有效地减少患上术后上臂感觉功能障碍及胸大肌萎缩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需乳腺切除和腋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及伴随感觉异常,在数月甚或数年后出现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关于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报道,目前尚不一致[1]。Schuneman统计5637例,发生率为24%,Mortimer统计1249例,随访9.5年,发生率为28%。近年来,运用温阳益气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2010年诊治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病例,共30例。排除术后合并胸肌间积液或腋下切口感  相似文献   

8.
张浩永  章宏欣 《新中医》2017,49(6):104-106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拟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对照组实施标准清扫法清扫淋巴结,比较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近期效果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壁及上肢感觉异常、淋巴漏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能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均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在术中解剖并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功能、疼痛发生情况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3个月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降低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39.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腋窝及前臂内侧疼痛发生率4.17%,对照组8.33%,对照组高于治疗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减少相关部位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3年9月以来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0~45岁18例,46~50岁26岁,50岁以上30例。根据乳腺癌TNM分期属期3例,期28例,期43例。治疗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实际上仍遵循Halated结清除范围同根治术;一是保留胸大肌、胸小肌,淋巴结清除时腋上组淋巴结不能清除。治疗结果及讨论根据以上病例观察,、、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治疗效果同于根治术,且能保留患者侧上肢的良好功能,减轻术后胸部的毁坏程度。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其中雌酮及雌二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循经艾灸预防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外科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手术侧上肢循经艾灸。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1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循经艾灸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水肿一旦形成很难治愈^[1]。现代医学治疗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疗效不稳定。2005-01-2012-10,我们应用中药组方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40例,并与呋塞米片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肿瘤学》^[2]中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本院82例早期乳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术联合放疗治疗,观察组4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保留乳房美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早期乳癌患者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倾向。现在我国乳腺癌患者主要仍采取标准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乳腺的切除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因手术操作及术前术后多种原因常引起不同比例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其临床较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是术后患侧上肢程度不等的水肿及活动障碍,极少数的水肿可自行消除,但绝大部分不会自行消除,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临床上针对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拔罐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拔罐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侧臂围差值、主观症状评分和治疗安全性,统计随访4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侧臂围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主观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拔罐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此,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次所观察的56例女性患者均来自本院2008年8月~2015年7月期间住院病人,符合纳入标准:1患者病理报告确诊为乳腺癌;2患者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根治术;3手术后出现术侧上肢水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对临床早期非精原细胞睾丸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意义。方法对6例睾丸肿瘤患者完成睾丸切除术,择期再行RPLND后进行严密随访研究。其中2例患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行保留神经RPLND。结果随访1~58个月,无瘤存活率100%,1例接受保留性神经改良清扫术后射精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临床早期睾丸非精原细胞肿瘤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术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当天即可活动患侧上肢,无血循环障碍。患侧上肢无水肿19例,轻度水肿9例。水肿均在3~5 d全部消退。结论采用保留部分胸大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既保证了上肢的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又彻底清除了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塌渍及中频脉冲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塌渍和中频脉冲护理。结果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塌渍及中频脉冲护理可以减轻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治疗前后臂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为67.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药塌渍及中频脉冲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科学养生》2008,(12):55-55
天津市肿瘤医院为一名乳腺癌术后腋下转移的患者实施了腋静脉——颈静脉转流术,不但成功为患者切除了肿瘤,还保留了其患侧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