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尿液中AQP2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AQP2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尿液中AQP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湿偏重组AQP2水平较热偏重组增高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AQP2的含量降低,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AQP2含量增高;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尿液中的AQP2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已增高的AQP2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脾胃湿热证湿偏重型、热偏重型之间血浆淋巴细胞HSP70表达的变化,揭示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治疗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研制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大鼠模型,并在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观察大鼠血浆淋巴细胞HSP70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浆内HSP70。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且热偏重组比湿偏重组增高明显(P<0.05),同时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因素特别是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湿、热偏重型血浆中淋巴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组具有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胃湿热证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脾脏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对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JEM-1200EX型扫描电镜观察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脾脏脾窦、内皮细胞、淋巴滤泡、巨噬细胞、浆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湿偏重组和热偏重组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而清香散组、白虎加苍术汤组改变较轻.结论: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均可使大鼠脾脏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导致其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而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能有效修复大鼠脾脏各结构的异常,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脾胃湿热证是临床常见病证,相关研究认为其形成与气候、饮食、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体质因素有关.为了探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机理,我们对大鼠进行了脾胃湿热证热偏重、湿热并重型造模,并在相应的清香散、苍术白虎汤干预下,分组观察大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湿热并重组血浆胃动素增高,热偏重组血浆胃动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苍术白虎汤组、清香散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并重组、热偏重组血浆胃泌素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及清香散组、苍术白虎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AQP2在尿液中的变化及在肾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揭示清香散、白虎加苍术汤分别治疗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尿液中AQP2含量,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内外髓集合管、远曲小管管壁上AQP2的表达。结果:湿偏重组尿液AQP2含量明显减少,热偏重组尿液AQP2含量明显增加,而且热偏重组尿液AQP2含量更高。AQP2在肾脏的表达中,湿偏重组肾脏内外髓集合管、远曲小管管壁上AQP2表达明显比正常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及清香散组减少,热偏重组表达最多。结论:AQP2对于脾胃湿热证"湿"的形成,湿、热的量化,判断湿、热的偏重具有重要的作用。白虎加苍术汤及清香散祛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QP2对细胞内外体液平衡的功能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血液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MTL、GAS的变化。结果:MTL、GAS湿热组、湿偏重组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能对抗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动素的升高作用,亦具有调节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泌素低下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香散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胃窦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湿热组、清香散组,每组各8只,湿热组与清香散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的动物模型。以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中SP、SS的变化。结果:湿热组大鼠胃窦SP、S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清香散组与湿热组比较,SP、SS的含量提高(P(0.01);清香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P含量亦有明显提高(P(0.01),而SS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清香散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存在胃肠激素的紊乱,SP、SS含量降低,而清香散对大鼠胃窦的SP、SS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已降低的SP、SS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尿液中AQP2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32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度、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的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各组动物尿液中AQP2的含量。结果:AQP2含量湿热组、湿偏重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对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有调节作用,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膏及白虎汤对发热模型大鼠的清热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Na/Ca比值的影响。方法:大鼠背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复制致热模型,观察石膏及白虎汤的清热作用;取造模前、后和给药后3个时间点的大鼠血清,微波消解,ICP-OES测定血清中Na、Ca含量,分析Na/Ca比值的变化。结果:石膏及白虎汤对干酵母致热模型大鼠均有清热作用,白虎汤效果显著;白虎汤组发热模型大鼠血清中Na/Ca比值明显降低。结论:石膏及白虎汤清热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体内Na/Ca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茯苓甘草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液体排空及胃窦中一氧化氮(NO)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茯苓甘草汤组.采用盐酸灌胃模型,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胃窦NO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胃窦AChE的含量.结果 茯苓甘草汤组大鼠胃内液体残留率低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茯苓甘草汤组较模型组可明显降低胃窦NO含量,增加胃窦AChE的含量.结论 茯苓甘草汤能显著促进FD大鼠胃液体排空,并且在增加胃窦部AChE含量的同时,胃窦部NO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茯苓甘草汤可能通过提高胃窦部AChE的含量,降低NO的含量的综合作用以改善FD大鼠胃液体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祛湿清结汤联合清热祛毒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柳氮磺胺嘧啶片(SASP),活动期1.0g/次,4次/d;缓解期0.5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2例①祛湿清结汤(苍术15g,陈皮5g,茯苓、薏苡仁各20g,砂仁10g,木香7g,佛手、槐花、地榆各10g,鸡内金15g,麦芽2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大便脓血较多加败酱草、秦皮;便血较多加仙鹤草、紫草;腹痛较甚加徐长卿、延胡索;伴发热加金银花、葛根;久泻不止赤石脂、诃子;畏寒怕冷加干姜、附子。②清热祛毒方(黄连5g,茯苓15g,木香、槐花、地榆各10g,两面针15g,白及30g,苍术、赤芍各15g,丹皮10g),1次/晚,水煎100mL,保留灌肠。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随访60d,观测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清结汤联合清热祛毒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湿温病浅析     
杨莹洁 《光明中医》2010,25(2):175-177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临证易与"湿热""暑温"混淆,易误识误治。在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湿温的病因病机特点,发生发展演变规律,遣方用药的治疗原则。强调湿温属于温病,而异于其他温病,乃阴阳合邪,内外合邪致病,起病虽缓,但病势较重,且病机复杂,传变多端。以清热祛湿为治疗大法。本文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伊朗传统医学中"放血拔罐"疗法的临床操作手法、施治部位、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使国内读者对伊朗的传统疗法有所认识,为各国传统医学的相互借鉴、交流提供资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外对压疮及久不愈合创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对西医湿性愈合和中医煨脓生肌法进行论述,观察两者在治疗压疮、久不愈合创面的疗效,比较两者异同,通过对湿性愈合理论分析,推测煨脓生肌机理,旨在开发研制治疗压疮和久不愈合创面的中医新型敷料。  相似文献   

16.
王致效 《东方养生》2008,(9):120-121
夏秋交界的季节里,酷暑的尾巴和秋燥的生力军充斥着大自然,眼睛的很多不适症状会接连出现。眼睛是不怕寒冷的,它们最怕的刚好是这个季节的热和燥。  相似文献   

17.
临证须紧抓痰湿体质形体肥胖,便溏,舌体淡胖,苔白腻/白滑,脉沉滑等辨证要素,把握病人整体状态,将辨别体质与选用经方有机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组方严谨、短小精悍,调治痰湿体质杂病,每获良效。咳嗽-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胃脘痞闷(痰湿中阻,胃气不降)-半夏泻心汤,腹胀(脾虚气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真心痛(痰湿体质,痰瘀互结)-瓜蒌薤白半夏汤,胸闷、胸痛、中风(痰瘀阻络)-桂枝茯苓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特点,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培养仪器型号)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所有患者感染细菌几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混合感染。其中G+菌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χ2=7.6,P0.01);在G-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χ2=9.1,P0.01);在厌氧菌感染中二氧化碳嗜纤维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χ2=11.8,P0.01);在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细菌(χ2=7.1,P0.01)。三种中医辨证分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感染菌为革兰阳性菌(F=8.2,P0.01);热毒湿盛型主要感染菌群为革兰阴性菌(F=21.7,P0.01);气血两虚型主要感染菌群为真菌或混合感染(F=41.1,P0.01;F=10.0,P0.01)。结论根据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细菌感染特点可辅助中医对该病辨证分型;亦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提高易感染菌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中医学毒与热的含义、毒热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毒热物理、生物、化学的演变过程,探讨毒热的来源、病因病机。毒热比热毒的范围更广,毒、热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其病因为因毒而热,病机或为玄府闭塞,寒郁化热;或伏邪蕴蓄,化毒生热;或杂气瘟疫,感毒化热;或毒邪内生,热发于外。中医"毒热"理论与毒热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彼此深度融合,毒热理论可用于理解指导治疗现代临床疾病。临床实践中,不应将西医炎性疾病同中医的"热毒"相等同,可将其放在中医"毒热"的理论体系框架中,根据毒热具体的病因病机,审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