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确诊为 SARS的 6 0例患者及 6 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3+、CD4 +、CD8+分别为 (6 4± 8) % ,(4 4± 6 ) % ,(2 7± 7) % ,发病期 SARS患者分别为 (5 7±13) % ,(39± 10 ) % ,(2 8± 10 ) % ,CD3+ 、CD4 +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3例恢复期 SARS患者 CD3+ 、CD4 + 多数恢复正常。结论 SARS患者在发病期细胞免疫有损伤 ,短期使用激素和胸腺肽对细胞免疫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我院儿科自1994年5月至1995年5月对因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取样35例,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5例中男25例,女Ic例。年龄6个月~1岁9例;~2岁7例;~3岁7例,~7岁7例;~14岁5例。病种:气管炎、支气管炎IO例;肺炎1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IO例。全部病例病程在3.32II.68天感染的急性期进行标本采集。二、方法入院后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Zml置抗凝管中,用O.OIM(PH72~74)的PBSZ~6ml稀释样本后置淋巴细胞分离液中,以Z000r/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在HFRS各病期中,CD3 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但在发热期CD4 细胞百分比已明显减少,CD8 细胞百分比升高,CD4 /CD8 比值下降倒置(P<0.01).低血压少尿期达极值,多尿期开始恢复,至恢复期未恢复正常水平(P<0.01).HFRS患者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CD16 ,CD56 百分比下降,而CD19 百分比增加,多尿期开始下降逐步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广东省SARS数据库中所有检测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292例SARS患者,按疾病进程、预后及是否使用激素,对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SARS组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谷出现于病程第5~10d.其中256例治愈SARS患者在病程第10~15d开始明显回升,多数恢复正常;36例死亡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持续降低,CD4 、CD8 均低于25 0个/μl.SARS患者是否使用激素在病程16天内对T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第17天上述计数无显著性差异,且使用激素组较未使用激素组T细胞亚群计数推迟8d左右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激素使用可加重SARS患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12例患者外周血CD~ 、CD_4~ 和CD_8~ 细胞的百分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其中CD_4~ 细胞下降幅度最大;CD_4~ 细胞减少与淋巴细胞降低的关联性最明显(r=0.679,P<0.05)。结论 SA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明显损伤,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宜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7.
8.
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在疾病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7例AHB患者(AH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和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动态检测AHB患者CD4~+/CD8~+变化,并探讨其与ALT改变及与HBVDNA清除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人院4周内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对照组,NK细胞4周内均低于其余2组(P<0.05).AHB疾病早期ALT高水平异常时CD4~+/CD8~+明显低下;随着ALT恢复正常,CD4~+/CD8~+比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AHB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分布与对照组和CHB患者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2003年5月3日~6月18日对解放军小汤山医院13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康复期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 2 4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 7日至 6月 4日山西地区 2 4例 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患者男 13例 (5 5 % ) ,女 11例 (4 6 %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气促等。发病早期的白细胞总数 ,淋巴细胞总数下降。胸部 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 ,短期内病灶增多 ;7d内死亡 3例 (12 % ) ,7~ 14 d死亡 11例(4 7% ) ,14 d以上死亡 10例 (4 4 % ) ;14例 (5 0 % )病人有基础疾病 ,其中 4例 (16 % )糖尿病 ,4例 (16 % )脑血管病 ,3例 (12 % )心血管病 ,6例 (2 5 % )高血压 ,其中 7例 (2 9% )同时合并 2种以上疾病 ;2 4例中直接死于 SARS19例(79% ) ,死于基础疾病 5例 (2 1% )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5 0岁、有无心理治疗、早期淋巴细胞计数为影响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 >5 0岁、早期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该病死亡危险因素 ;心理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传播过程 ,分析其接触史以及可能导致个别 SARS病例接触史不详的原因 ,对流行病学调查质量做出评估。方法 SARS病例个案调查与接触史专题调查相结合 ,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 4 4 8例 SARS病例中 ,有明确接触史者 4 11人 ,占 91.7% ,发现传播链 31条 ,涉及 2 0 8人 ,占有接触史总数的 5 0 .6 %。续发病例最多四代 ,以二代为多 ,占 6 8.8%。结论 引起医院传播和家庭聚集性暴发案例 ,虽然与超级传播者或“毒王”有关 ,但用对其传染性认识不足 ,就诊环境设置不合理 ,污染严重 ,个体防护不当解释更为科学、客观。传播链研究不仅可用于 SARS潜伏期的计算 ,而且还可作为评价 SARS防控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04例临床治疗方案探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及营养支持的联合使用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太原市定点医院304例住院确诊SARS病历,探讨四种不同治疗方案对SAR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四种方案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7,P<0.01),方案D较方案A、B、C的平均住院时间短;四种方案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4,P=0.003),方案A比其他三种方案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长;接受四种方案治疗的SARS患者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P=0.001),方案A比其他三种方案的病死率高。结论抗生素、抗病毒药联合免疫调节剂或营养支持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临床诊断标准的认识,进一步总结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SAR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58.1%)有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历史。死亡7例,病死率11.3%;55例痊愈出院。年龄14~68岁,平均(36±15)岁。发热98.4%、咽痛11.3%、胸闷气紧58.1%、咳嗽85.5%、湿口罗音24.2%。死亡的7例患者在其病程中都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低,有6例在疾病早期和进展期白细胞计数减低,死亡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有1例白细胞计数先减低,后升高,死亡时又减低;有5例在其病程中淋巴细胞计数始终低于正常值,有2例在疾病早期和进展期淋巴细胞计数减低,死亡时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胸部X线和/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短期内病灶增多,累计单侧18例(29.0%),双侧44例(71.0%)。61例(98.4%)应用甲泼尼龙,剂量40~750 mg/d,疗程(21±10)d;54例(87.1%)应用了氧疗,其中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的有9例(3例存活,4例死亡,2例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后亦死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有3例(均死亡)。结论流行病学史,发热,X线肺炎表现及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正常或减少可以作为诊断本病的临床依据,且密切接触患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与患者的病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氧疗及综合支持治疗措施对减低本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太原市定点医院的304例住院确诊SARS病例住院前临床症状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04例SARS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298例,占98.0%;咳嗽161例,占53.0%;乏力156例,占51.3%;全身肌肉酸痛95例,占31.3%;咯痰84例,占27.6%;畏寒85例,占27.3%;少数有头痛、咽痛、关节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77%的SARS患者在入院前使用了抗生素,其中98%治疗效果为无效、差或一般。123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占40.5%。早期白细胞正常或下降的SARS患者有213例,占93.4%。结论SARS患者临床症状以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肌痛及畏寒)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为主;多数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及抗生素治疗史,而且抗生素治疗无效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点和综合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3年2月至5月我院收治的22例SARS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实验室资料、综合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2周内有密切接触SARS病人的16例;宰杀过动物的2例;潜伏期3~12d。所有病人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其中有高热(39℃)以上者占91%。伴呼吸困难的68%,咳嗽86,4%,乏力72.7%.全身酸痛27%,头痛50%,头晕22.7%,胸痛31.8%,呼吸道卡他症状13.6%.心悸36.4%,腹泻18.2%,血丝痰9%,畏寒18.2%,咽痛9%。77%的病人肺部无明显体征。X线胸片及肺部CT:单侧病灶36.4%,双侧63.6%,双肺弥漫性渗出22.7%。ARDS2例;死亡1例。死亡率4.5%。规律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占72.7%。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5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2例。通过规范的防护措施,一线医务人员感染率为零;医务人员家属感染率为零;院内交叉感染率为零。结论 综合治疗方案中,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重要措施。重症病人应及早使用机械通气。规范的防护措施可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就诊的及时性以及临床诊断情况 ,对临床就治水平做出评估。方法 用疫情资料、临床上报资料等对患者发病、就诊、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诊断为 SARS可疑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人从发病到就诊的平均天数为 2 .6 4 d,就诊到住院的平均天数为0 .94 d;从住院到做出疑似诊断平均 1.2 4 d,从疑似诊断到临床诊断的平均天数为 5 .2 3d;住院到临床诊断的平均天数为 5 .37d。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人群对 SARS危害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病人发病后就诊、住院的时间以及医院对收治病人后做出诊断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且临床就治水平在不断提高 ,病死率仅为 5 .36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正确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 0 0 3年3月至6月太原市收治的30 4例SARS患者为对象,比较分析三种疗法(甲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治疗;乙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病毒药包括病毒唑、更昔洛韦(ganciclovir)、鱼腥草及清开灵;糖皮质激素包括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kne)、地塞米松及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营养疗法包括白蛋白、静脉高营养、输注血浆及全血)的发热持续时间、胸片转归情况、出院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6±4 )d、(4±3)d和(5±3)d(P =0 .13)。胸片吸收率分别为87. 9%、80 .0 %和74 .3% (P =0 . 0 3)。出院好转率分别为10 0 %、94 . 8%和86 . 8% (P <0 . 0 1)。住院时间分别为(2 2±7)d、(30±11)d和(31±12 )d(P <0 . 0 1)。结论 在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不仅可预防感染发生,且对降低体温,改善症状也有效。但对年龄偏大,伴有合并症的患者,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生重症的预警指标,为SARS患者的病情估计、临床救治和预后提供资料。方法根据“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将2003年3月至6月山西省太原市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304例SARS患者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分析两组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以及发生重症SARS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①重症组患者平均年龄[(44±16)岁]大于非重症组[(33±1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年龄>50岁患者比例(32.3%)及合并基础疾病者(15.0%)明显高于非重症组(10.7%、2.0%,P均<0.01)。②重症组入院后最高体温[(38.8±0.9)℃]、发热持续时间[(15±12)d]及胸片病变累及双肺者比例(58.6%)均高于非重症组[(38.3±1.0)℃、(10±8)d和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重症组病程各期呼吸频率均高于非重症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④重症组病程各期血白细胞总数均高于非重症组;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年龄≥50岁、呼吸频率≥24次/min和经皮血氧饱和度≥90%时发生重症SARS的危险度分别为年龄<50岁、呼吸频率<24次/min和经皮血氧饱和度<90%的3.442、1.219和0.545倍,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91~8.518、1.067~1.393和0.451~0.659(P值分别为0.007,0.004和0.000)。结论重症SARS患者具有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多、发热持续时间长、呼吸频率快、血氧饱和度低、白细胞总数高、淋巴细胞计数低及X线胸片病变累及双肺多等特点。因此年龄≥50岁、呼吸频率≥24次/min和经皮血氧饱和度<90%可作为发生重症SARS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