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杜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鲎试验检测假阴性误差。方法从鲎试验的相关程序中寻找假阴性误差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鲎试验检测假阴性误差率从0.59%降低至0。结论完全溶解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是杜绝鲎试验假阴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拟诊感染的患者外周血标本行细菌PCR检测和内毒素鲎试验,确立细菌感染的诊断,并分类检出革兰阴、阳性菌,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以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移植中心接受肝脏移植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术前或手术当日(D0)、术后第1天(D1)、D7、D14 4个时段的外周血标本.样本处理后,行细菌PCR检测、细菌内毒素鲎试验.结果 细菌PCR检测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5.0%,诊断符合度为78.0%;内毒素鲎试验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83.9%,诊断符合度为84.0%.两试验平均总耗时为3 h.结论 PCR试验阳性,内毒素鲎试验阴性,提示阳性菌感染;PCR试验阳性,内毒素鲎试验阳性,提示阴性菌感染或混和感染;PCR试验阴性,提示无严重感染.两试验诊断速度明显快于传统的培养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的鲎试验法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 8年LevinJ发现鲎试验法 ,1 971年CooperJF首先建立标准的鲎试验 ,因其灵敏度高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结果快速等优点 ,被医药领域广泛应用。 70年代初期 ,我国学者对鲎试验开始研究 ,并用东方鲎成功制备了鲎试剂。随后 ,我国学者将鲎试验成功应用于药品和临床血液、体液等标本的检测及辅助疾病诊断。本文对我国用鲎试验检测临床用器具和样品中内毒素的情况进行回顾。鲎试验检测一次性医疗器具的内毒素一次性医疗器具内毒素含量的多少是导致病人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 ,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和危及病人的生命。李彦文等利用三种方法对一…  相似文献   

4.
鲎试验是一种检查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是否符合规定的体外检测法,其试验结果须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减少误差。本文就干扰试验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行血常规检查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则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实施对应的解决措施的状态下实施检查,对比检验误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检验准确率94.12%、检验质量评分(88.36±7.05)分、血小板检验误差3.92%、白细胞检验误差1.96%、红细胞检验误差3.92%、操作不当误差3.92%、仪器使用检验误差发生率5.88%均优于对照组78.43%、(75.24±6.77)分、11.76%、11.76%、13.73%、13.73%、15.69%,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以检查人员操作技术、患者本身原因等为主要误差原因,针对原因而采取对应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提升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对反馈的32例生化检验结果误差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加强全面及全过程质量控制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方法 用常规检测方法 ,对工作中有误差反馈的生化检验结果 ,重新取标本检测或对标本复检 ,调查其引起误差的原因。结果 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误差分别在实验误差中占 6 9%、2 9%、3% ;由实验室各方面原因引起的误差占实验误差的 6 2 .5 % ,由临床方面原因引起的误差占实验误差的 37.5 % ;由临床方面送检不规范引起的误差占实验前误差的 5 4 .5 % ,由实验室方面引起的误差占实验前误差的 4 5 .5 %。结论 误差可以出现在实验过程的不同阶段 ,即使完全的客观指标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在实验中阶段仍可出现误差 ,临床送检不规范及实验室标本处理不当是引起实验误差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强化全面及全程质量控制概念 ,对医生、护士、检验者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乳腺单纯性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X线、超声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单纯性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X线和超声检查特征,评价联合应用三种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纯性ILC的详细检查结果,分析得出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 主要临床检查结果为肿块(96.15%)和腺体增厚(3.85%).主要X线检查结果为边缘不规则肿块(65.38%)和结构扭曲(23.08%).主要超声检查结果为肿块(98.00%)和结构紊乱(2.00%).临床、X线、超声对病灶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55%、83.87%、98.04%,联合应用的准确率为100%.结论 超声检测ILC病灶的准确性高于X线检查.联合应用临床、X线、超声可提高ILC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贫血病因诊断中应用骨髓细胞学检验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贫血患者135例为对象,检测患者的骨髓细胞,总结发生贫血的原因。结果骨髓细胞学检验再生障碍性贫血准确率96.30%,溶血性/失血性贫血准确率100.00%,缺铁性贫血准确率97.78%,急性白血病准确率100.00%,巨幼细胞贫血准确率95.65%,戈谢病准确率100.00%,不明原因贫血准确率100.00%。结论骨髓细胞学检验用于贫血病因诊断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标本误差发生率,提高血液检测结质量。方法对某科2014-01—2016-12出现的107例误差血液标本,由某科质控小组成员参照血液标本质量标准对所有标本进行质量检查,确定为误差标本后,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原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为采集因素占28.1%,送检因素占44.0%,检测因素占16.8%,患者自身因素11.1%;送检因素造成的误差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因素。结论标本采集是检验工作的第一步,送检过程是引发标本误差的重要环节,标本采集前患者进食或者剧烈运动,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对93例静脉输液反应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减少静脉输液的热原反应。方法 :分析 93例静脉输液热原反应情况。结果 :输液反应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登记不全 ;取样范围局限和热原检测比例不足 ;两种药物热原检测方法—家兔试验法与鲎试验法的结论有不一致性 ;医务人员思想认识模糊 ,原因排查不力。结论 :健全医院输液反应管理制度 ,做好各种原始记录 ,在输液反应热原检测中 ,鲎试验法更为可靠及时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的鲎试验法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Levin J发现鲎试验法,1971年Cooper JF首先建立标准的鲎试验,因其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快速等优点,被医药领域广泛应用。7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对鲎试验开始研究,并用东方鲎成功制备了鲎试剂。随后,我国学者将鲎试验成功应用于药品和临床血液、体液等标本的检测及辅助疾病诊断。本文对我国用鲎试验检测临床用器具和样品中内毒素的情况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直肠癌腔内超声(TRUS)分期与CT分期的诊断价值并探讨TRUS、血清癌胚抗原(CEA)、CT联合应用对直肠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8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及CT检查并对肿瘤进行分期,同时检测术前血清CEA水平.结果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直肠癌术前TRUS和CT分期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高.术前单独应用TRUS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0.00%.TRUS联合血清CEA检测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达88.24%,而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使分期诊断准确率达96.47%.结论 术前TRUS分期对于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优于CT.联合应用TRUS、血清CEA检测及CT可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鲎试验是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与微量细菌内毒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酯多糖)起凝胶化反应,从而检测微量内毒素的一种实验技术。近年来,国外的很多报道普遍认为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确实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方法。现介绍一组有关应用鲎试剂检查临床患者发生输液热原反应的原因、消灭输液装置存在热原的方法及应用鲎试验法对无菌手术器械的管理等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晨曦 《检验医学》2006,21(1):86-86
长期以来国内外检测热源质均采用家兔法,但家兔法常常因为动物个体差异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同时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具有特异度好、灵敏度高、简便等优点。鉴于鲎试验法的一些优点,我们采用鲎试验法对本站采血用的一次性耗材一采血袋进行热源检测,检测中发现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其灵敏度、特异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鲎试验是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与微量细菌内毒素(热原)起凝胶反应,来检测微量细菌内毒素的一种生物学实验技术。鲎试验检测近年来发展很快,据国外文献报道,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确实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方法。鲎试验在国内除在一些有关药检部门开展之外,现已在部分医院供应室应用,在供应的输液器具、头皮针、各种灭菌器械、各种敷料等方面,应用鲎试验来检测  相似文献   

16.
偶氮显色定量检测微量内毒素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检测内毒素的鲎试验(LAL test)不断改进,如定性或半定量有凝胶法、玻片法、小珠法和毛细管法等,定量法有荧光法和显色法,而偶氮显色法是属操作简便、省时、精确、灵敏度高的定量检测技术。现介绍我们用于临床与药品检测的结果。材料和方法一、试剂1.鲎试验盒(Ⅱ)(上海市医学化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联合BRAF V600E检测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将FNAC细胞学检查和BRAF V600E突变检查,以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NAC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灵敏度为70.7%,准确率为74.4%;BRAF V600E的灵敏度为64.6%,准确率为69.1%。两种方法联合后灵敏度为86.2%(156/181),准确率为87.9%(182/207),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提高(P < 0. 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BRAF V600E检测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可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以尿沉渣分析仪与H-500干化学分析对529例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分析和探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呈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UF-50和H-500检测红细胞阳性例数为128例和107例,阴性为401例和422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97例,均为阴性391例;阳性符合率为90.65%,阴性符合率为92.65%。结论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单独检查的局限性,提高尿液红细胞检测准确度,减少误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鲎试验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机理来判断无菌物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热原检测方法。准确的试验结果能真实反应供应室所供应物品的质量,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院供应室自2001年3月开展鲎试验检测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因素能影响热原检测结果的判断,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找到误差来源并实施相应处理措施,提高HBV-DNA定量检测质量.方法 通过室内质控发现较大误差源的存在后,对实验全过程定义误差源15项,通过理论分析、比对实验排除非目标误差源.结果 误差源10、15导致了较大负误差,对其进行处理后的室内质控CV由平均9.3%下降为3.3%.结论 证实了本文误差源查找方式的正确性与纠正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