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记叙用大承气汤急下之条文有六,后世谓之“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观六者其治虽同,但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则各有差异,实为异病同治之范例。分析其有关条文的实质内容,对学习和辨治急证方面有所启发。一、热灼肾水,急下救阴第320条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试问,《伤寒论》少阴病多属阳衰阴盛之候,本条仅言“得之二三日”,证只“口燥,咽干”,其实热何在,又何以“大承气汤急下”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六经均有中风条文,历代医家多从风邪外感立论,认为六经皆有表证,三阴中风与三阳中风相同都是论述各经表证的条文。笔者在学习《伤寒论》时,试对其论中的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条文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三阴中风与三阳中风不同,其实质主要是用来判断三阴病的预后转好,即“欲愈”证。1 传统的六经表证论《伤寒论》中有18条条文明显提及“中风”,其中太阳病篇有11条,阳明病篇3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1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  相似文献   

3.
“少阴三急下证”为后世对《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第320条、321条、322条论少阴痛三种当急下之证的简称.对“少阴病三急下证”的病因病机历来存在认识分岐,仁智互见.试从伤寒病程的角度对“少阴三急下证”进行诠释,以期更加深刻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少阴三急下证”.  相似文献   

4.
少阴三急下为《伤寒论》中存在诸多争议的条文之一,笔者对比历代医家的观点,对其进行总结,并结合条文前后互参,得出己之浅见,之所以要急下,320、321条均有急下存阴之意,322条为少阴病转属阳明,腹满燥实,需急下之。此仅为个人观点,希望能为同仁提供新的理解思路及研读《伤寒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是仲景临证经验的结晶,惟其强调辨证论治,故论中的六条急下证,三条属于阳证,列之于阳明篇;三条属于阴征,列之于少阴篇。阳证之有急下,较易于辨识,阴证之用急下,注家便有不同的议论了。少阴篇的三条急下证云: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  相似文献   

6.
咨询信箱     
问:《伤寒论》第318条四逆散证,为什么冠以“少阴病”而不是厥阴病?(吉林省通榆县开通卫生院信景全)答:第318条四逆散证原文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由于条文位于少阴病篇中,条文句首又冠以“少阴病”三字,部分注家因此认为四逆散证是少阴病,如成无己、喻嘉言、陈修园等人皆持此说,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明篇设的三急下证,引起历代医家的争鸣。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三急下证的成因。笔者通过研究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用以方论证的方法,对少阴三急下证探讨如下。1承气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少阴三急下证,由于仲景论及的条文简单,很难阐述清楚,因而众说纷法。笔者认为讨论该证时,先辨清承气扬在《伤寒论》中的作用,这样就容易明了少阴病为何用大承气汤了。大承气场主治阳明腑实证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扬,除了列举燥屎引起腹胀满、大便难为主要指征外,还有“谵语”。《伤寒论》提及谵…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吴茱萸汤凡三见: (一)阳明篇(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二)少阴篇(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厥阴篇(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呕吐哕下利病》中有:“呕而胸  相似文献   

9.
通过《伤寒论》自身条文自证、前后条文互证的方法,同时旁引历代著名医家关于《伤寒论》的条文注解,如《注解伤寒论》《伤寒贯珠集》《医宗金鉴》等相关原文,从医古文文理及临床医理两个方面,对《伤寒论》条文第331条、176条进行解读。认为《伤寒论》第331条现行句读方式有误,而第176条的现行解释“脉浮滑,为表里俱热”引用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进行理解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伤寒论讲义1964)原文254、255、256条即人们所称的“阳明三急下”。〔原文254〕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原文255〕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气汤。〔原文256〕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在阳明病篇论下条文中,仲景独于此三条,一反前慎用下法之常规,而提出急下,其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涉及口渴者有30余条,约占总条文的百分之十。口渴的提法有微渴、烦渴、消渴等的不同。有属主证、兼证、或然证之别。笔者根据有关条文,浅析、归纳如下: 口渴在临床上的意义 1.辨证依据“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条)。外感疾病初期阶段,仲景以发热,口渴提示鉴别伤寒与温病。“少阴病……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282条)。尤在泾曰:“五六日自利而渴,则其邪已入少阴之脏矣。”“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条)。以上各条均以口渴结合其它证候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物组成。《伤寒论》原著中论及吴茱萸汤的条文有三: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逆,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相似文献   

13.
附子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第304条和第305条,一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以下简称《金匮·第二十篇》)的第3条。这三条原文,从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内伤杂病而立,但仔细探究,可以发现,它们三者之间有着深刻地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4条说:“少阴病,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阳明三急下证”与“少阴三急下证”在临床上各不相同,但以同一种方法——急下存阴的大承气汤来治疗,这是“异病同治”的范例,这里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不妥处请批评指正。一、病因六经病证可互相传变,而“阳明居中属土,万物所归”不仅太阳病邪向里发展,可成阳明病,三阴病阴退阳胜,亦可转属阳明。从条文看,“阳明三急下证”属于阳经传变入里的阳明腑实证。254条“伤寒六七日,目中小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提及针灸疗法的条文散见于各篇。其中,作为治疗而提出的条文有19条,属误治的有11条。针灸方法分类方面,属单纯针刺法者计10条,烧针法4条,温针法4条,灸法12条。条文中列出经穴名者有风池、风府、期门、大椎、跌阳、肺俞、肝俞、足阳明、少阴、厥阴。据条文~*注释引用经穴有足三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汤出于《伤寒论》,方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组成。论中该方涉及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其条文有三,即245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77条:“干呕,吐涎沫,  相似文献   

17.
少阴负趺阳者为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362条言:“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迟,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而《玉函经》及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均将“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另立一条,后世伤寒注家,亦多宗此而另列.而对此条文的认识,历代医家多局限于脉象,谓少阴即太谿脉也(肾属水,其脉在太谿),趺阳即冲阳脉(胃经属土,其脉在冲阳),“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为太谿脉小于趺阳脉.这种解释未可厚非,但笔者认为,若仅局限于脉象,则未免肤浅,当阐发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论及少阴病的条文共45条,从第281条到第325条,现代教材根据历代医家的注释,把少阴病分为主证(分为寒化证与热化证)、兼变证、疑似证、咽痛证。从伤寒论的原貌出发,结合相关条文及多方医家之言,提出少阴证本证为心肾阴阳虚衰外感表邪,主方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  相似文献   

19.
<正> 《伤寒论》的或然证,是仲景深入分析了外感热病一系列规律之后,使用“异中求同”的一种病证归纳方法。论中有关或然证的条文共六条,分别在太阳、少阳、少阴三篇中。复习这些方面的条文,对进一步指导临床,使用经方,有实际意义。或然证的概念“或”者,疑或不定之义(《说文解字》),尤在泾说:“或者,未定之辞也。”简言之,即为或有,或可见的意思。《伤寒论》的或然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的大、小青龙汤均是治疗太阳病的名方,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下面谈谈我对这两方的肤浅认识。一、对大青龙汤的认识《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合两条经文所述,施用大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