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me locking plate,CSLP)在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伴颈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骨折合并颈髓损伤,5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3例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后路同期减压,前路植骨,CSLP内固定。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经6—3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诊,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采用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减压可以一次性彻底解除脊髓前后方受压,对于由此而引起的颈椎不稳,可采用颈椎前路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来解除,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其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手术适应证为: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椎脱位复位失败;陈旧性颈椎脱位;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者所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者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致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病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所的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 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至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 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71例颈椎后入路手术患者采用HDJ-Ⅱ型三钉头架用于体位摆放,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1例,男119例,女52例;年龄19~78岁,平均(38.00±6.29)岁.其中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87例,后路寰枢椎减压植骨融合术47例,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21例,椎管扩大减压颈椎间盘摘除术1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L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随访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6个月融合,无钢板镙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的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金艳艳 《护理研究》2007,21(35):3246-3248
近年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被广泛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和创伤的治疗,但单纯的减压植骨融合术可有骨不连、植骨块滑脱、椎间塌陷等并发症[1],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于2002年4月—2006年2月,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基础上,加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创伤3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43.6岁。其中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20例,外伤性颈椎半脱位6例,外伤性颈椎骨折13例。除急性颈椎损伤外,其余病例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20个月。临床表现为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6月,共收治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8~76岁,平均48.6岁。下颈椎骨折脱位3例,2例为颈5-6、1例颈6-7;胸腰段骨折脱位3例,为胸10-11、胸11-12、胸12-腰1各1例。6例患者中除1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分级E级,其余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及固定,胸腰段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观察手术节段内固定位置及骨融合情况,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4.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3周后愈合。1例颈5-6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骨折椎再次脱位立即二次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术;3例术后神经功能由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2例无明显改善(术前均为A级),1例较术前加重(术前E级,术后为A级,经再次手术减压并康复治疗6个月后恢复至D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而胸腰段骨折宜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改善脊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999-10/2003-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采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前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患者2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脱位12例,先天性畸形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为寰枢椎前脱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经口咽前路和后路一期减压及后路内固定6例,后路减压内固定12例,后路减压内固定后二期行前路减压7例。减压后全部病例均行Cervifix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后佩带颈围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脊髓功能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100%。采用自拟的公式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率,改善率=[(术后矢径-术前矢径)/(拟正常矢径-术前矢径)]×10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随访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患者枕颈不适消失,四肢麻木基本消失,感觉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为14.2分,平均较术前提高6.4分,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8.4%;术后脊髓减压改善率为70.2%;术后三四个月均骨性融合,无骨不连发生。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5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折断及松脱现象。但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病例中,有6例患者发现其颈椎固定节段与未固定节段的界面出现明显的成角和轴线异常的影像学变化。术后被固定融合的枕颈及颈椎节段的活动功能均丧失,仅靠下颈椎的代偿,颈椎活动度明显受限,仅为正常活动度的1/3左右。1例发生椎动脉损伤,为先天性畸形患者,术中给予及时处理。结论:Cervi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装配合理,提供螺丝钉最佳装配位置;留有植骨空间利于植骨融合;其纯钛/TAN合金材质不影响术后MRI检查,能量化术后的脊髓减压改善情况,优于枕颈CD环等内固定。但其固定节段多,影响颈椎活动度;并可加速下位颈椎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骨折、脱位等疾病的常用方法。术后如护理不当可引起内固定松动、植骨脱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死亡,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对施行该项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33~62岁,平均45岁。颈椎骨折8例,颈椎脱位4例,颈椎病1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5个月~2年,均达到植骨块融合。1.2治疗方法取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8cm切口,钝性分离颈动脉鞘和内脏鞘,显…  相似文献   

10.
尹庆水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4):85-87,i0005
目的:评价应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改善脊髓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999-10/2003-04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采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前脱位伴高位颈髓压迫症患者2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脱位12例,先天性畸形lO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均为寰枢椎前脱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经口咽前路和后路一期减压及后路内固定6例,后路减压内固定12例,后路减压内固定后二期行前路减压7例。减压后全部病例均行Cervifix枕颈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后佩带颈围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17分,0分为严重障碍,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评价脊髓功能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215;100%。采用自拟的公式评价脊髓受压改善率,改善率=[(术后矢径-术前矢径)/(拟正常矢径-术前矢径)]&;#215;10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随访结果:平均随访22个月。患者枕颈不适消失,四肢麻木基本消失,感觉和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平均为14.2分,平均较术前提高6.4分,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8.4%;术后脊髓减压改善率为70.2%;术后三四个月均骨性融合,无骨不连发生。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25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折断及松脱现象。但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病例中,有6例患者发现其颈椎固定节段与未固定节段的界面出现明显的成角和轴线异常的影像学变化。术后被固定融合的枕颈及颈椎节段的活动功能均丧失,仅靠下颈椎的代偿,颈椎活动度明显受限,仅为正常活动度的1/3左右。1例发生椎动脉损伤,为先天性畸形患者,术中给予及时处理。结论:Cervi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装配合理,提供螺丝钉最佳装配位置;留有植骨空间利于植骨融合;其纯钛/TAN合金材质不影响术后MRI检查,能量化术后的脊髓减压改善情况,优于枕颈CD环等内固定。但其固定节段多,影响颈椎活动度;并可加速下位颈椎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1.
刘俊芳 《护理研究》1989,3(1):28-30
颈椎疾患是我科常见疾病.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今,我科病房共做颈惟手术7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性别分类 男性44例,女性29例.2、年令分组 4~10岁2例,11~20岁11例,31~40岁16例,41~70岁33例.3、病种分类 颈椎骨析、脱位24例,(合并瘫痪10例),颈椎结核13例,颈椎肿瘤4例,脊髓开支颈椎病24例先天性颈椎畸形5例,环枢椎脱位者3例,颈间盘突出2例,氟骨症颈椎病2例.4、手术分类 颈椎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28例,颈椎后路椎板减压 钢丝、钢板、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7~58岁,平均41.23岁…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术方法,以提高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3年来行颈前路及后路手术的3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43例;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111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75例。采用JOA评分,分析患者术后改善率。【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改善率分别为81.4%,83.3%,77.2%。【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圈手术期综合救治对颈椎后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5例颈椎创伤致骨折脱位失稳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救治并实施后路减压、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3~30个月,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受损脊髓神经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骨折脱位复位良好,相应颈椎椎体节段稳定,序列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断裂,固定位置好;无植骨块移位,植骨节段有不同程度骨融合.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救治对实施颈椎后路手术、恢复颈髓神经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及颈椎脱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往手术治疗多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术。这种手术方法不能直接去除致病因素,而颈椎前路减压术能够直接去除使脊髓前方受压的间盘组织、增生骨赘、骨折片等,因此疗效明显。前路开窗减压可以起到扩大椎管的作用,同时,椎间植骨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我院近期施行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植入技术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及特点,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2例。手术由后正中入路,颈椎骨折脱位根据情况复位,一侧或双侧椎板减压,采用Magerl法进钉,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表明,术后3~5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可见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植入技术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  相似文献   

17.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7 年1 月至2010 年5 月收治的18 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外科治疗方法,其中男14 例,女4 例,年龄18 ~72 岁,平均45 岁,术前ASIA 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 ~B 级5例,C ~D 级13 例; 对18 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前后路联合、前路单纯复位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后路复位前路椎间融合治疗.4 例患者采用全麻下经颈后路切开复位,双股7 号丝线固定脱位节段的棘突;Ⅰ期全麻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钛板内固定术;13 例患者采取全麻下前路单纯复位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1 例全麻下采取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结果 所有患者都获得复位,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 个月(3 ~24 个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ASIA 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 ~B 级2例,C 级3 例,D ~E 级13 例.结论 具体化采取手术方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能够实现较大范围的神经减压和颈椎重建,是一项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间隙颈椎病的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28例多间隙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间隙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无定位意义。18例颈前路多间隙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10例后路全椎板减压,平均JOA评分提高2.6分,除1例外均骨性融合。结论 颈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保证了颈前路长段骨的骨性融合,在条件允许下多间隙颈椎病应首选颈前路手术,并且做到所有受压间隙的减压;对于老年且颈椎生理弧度正常或增大的,后路全椎板减压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11例外伤所致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摄颈椎x线片,并作三维CT及颈椎MRI检查,了解骨折脱位及脊髓受压情况,术后摄颈椎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颈椎生理弧度恢复状况和内固定稳定性,并进行Frankel’s分级与术前比较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8~39个月,平均23.4个月,术后功能Frankel’s分级均有改善,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恶化、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稳定,颈椎生理性前突恢复并保持,内固定稳定,植骨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手术对治疗陈旧下颈椎脱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充分减压、牢固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85例,伴有脱位3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受伤节段包括腰10-腰4,脱位节段包括腰11-腰3,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伴侧方脱位10例,均于伤后1周内进行后路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35例,单纯后外侧植骨50例,术后佩戴外固定支具平均4个月。结果全部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s角比较,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纠正了椎管狭窄(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25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椎间植骨及后外侧植骨完全骨性融合,骨折椎体上位椎脱位基本复位,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椎管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固定可靠,恢复了脊柱的有序序列,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再丢失少,矫正了后凸畸形,纠正脱位,促进了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