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于鼻饲喂养早产儿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A、B、C、D 4组。A组(16例)采用15°仰卧位,B组(17例)采用30°仰卧位,C组(15例)采用15°俯卧位,D组(18例)采用30°俯卧位。比较4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TcPO2)、血压(Bp)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早产儿胃内潴留及呼吸暂停、周期性呼吸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的HR、RR、TcPO2及平均动脉压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C、D组HR、RR、平均动脉压较A、B组降低,而TcPO2较A、B组升高,B、D组各指标分别优于A、C组;C、D组胃潴留量较A、B组显著减少;仅A组发生2例呼吸暂停,4组护理发生周期性呼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9,P=0.519)。结论 仰卧、俯卧位护理对于鼻饲喂养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影响均较小,而取俯卧位、头部抬高体位进行护理,更有利于早产儿呼吸及胃部排空,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时早期鼻饲喂养的重要性。方法选择30例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营养,观察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以早期鼻饲喂养。观察两组息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和黄疸持续时间,有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体重增加明显,黄疸持续时间缩短,未发生NE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足的营养是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保证。采用静脉营养加早期鼻饲喂养补充营养物质较单纯静脉补充好,它可以使早产儿体重增加,黄疸持续时间缩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进行鼻饲喂养对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早产儿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鼻饲喂养护理体位不同分为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4组,分别采取相应的体位进行鼻饲喂养,记录4组新生儿生长发育变化情况。结果俯卧位组患儿体重增长(0. 23±0. 07) kg,身高增长(1. 97±0. 25) cm,头围增长(1. 19±0. 51) cm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俯卧位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2. 11±1. 02) d,光疗时间(25. 58±6. 41) d,腹胀次数(0. 52±0. 17)次/d,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俯卧位进行鼻饲喂养能够促进早产儿身高、体重、头围等增长,缩短了光疗时间,减少腹胀等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极低体重儿经十二指肠鼻饲喂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鼻饲是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喂养的一种主要手段。传统的鼻饲方法为经胃鼻饲,而经十二指肠鼻饲,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本院新生儿病房首次将此种鼻饲法应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1研究对象观察组为1995年12月至1996年1月本病房收治的极低体重儿10例。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与常规鼻饲对于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出生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重力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儿喂养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胃管留置、出生体重恢复、达全胃肠营养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呼吸暂停、呕吐、腹胀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饲早产儿采用重力喂养,可以促进其奶量增加,更快达到全胃肠营养,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是胎龄未满37足周的活产婴儿[1].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而且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2,3].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可能效果不佳,而鼻饲能保证早产儿每日足够的热量,防止出现低血糖,对于早产儿的营养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是胎龄未满37足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而且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可能效果不佳,而鼻饲能保证早产儿每日足够的热量。防止出现低血糖,对于早产儿的营养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鼻饲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作用,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从多方面对鼻饲进行了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靳楠  崔瑛瑛  李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594-2595
目的 探讨微量泵鼻饲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价值,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泵鼻饲,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人工推注间断胃管喂养法.结果 观察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每天平均进奶量、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和出生2周后体重平均增加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采用微量泵鼻饲,有效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提升,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然而,提升早产儿的喂养能力及质量,保证早产儿持有充足且均衡的全胃肠营养,尽快帮助早产儿恢复正常体质量是保证早产儿存活及提升生存质量的关键[2]。相关研究[3]证实,人体在发育的敏感期或者发育的关键期,其全胃肠营养程度直接会影响器官功能健康,甚至会造成终生影响,成年后的诸多疾病也与营养程度具  相似文献   

10.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采用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鼻饲前1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采用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鼻饲前1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力滴注鼻饲法对早产儿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分次推注法和重力滴注早产儿配方奶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潴留、食管返流或呕吐、呼吸暂停、误吸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力滴注早产儿配方奶,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传统鼻饲喂养与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体质量<2000 g、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传统鼻饲喂养组(对照组)40例与重力鼻饲喂养(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80,8.846;P<0.05),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呼吸暂停比例更低(χ2分别为3.19,9.69;P<0.05),而在腹胀、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1,0.21;P>0.05)。结论重力管饲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为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体位对鼻饲喂养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B组、C组、D组,采用不同的护理体位顺序进行鼻饲喂养,监测其心率(HR)、呼吸(RR)、经皮血氧饱和度(TcPO2)、血压(Bp)、胃内潴留量、呼吸暂停、周期性呼吸和腹胀情况,统计分析各体位之间的差异。[结果]各体位喂养早产儿的HR、RR、TcPO2在不同时间点均维持正常范围;俯卧位时RR随时间逐步下降,与0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体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及潴留量大于前一次喂养量50%的次数在各体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及潴留量小于前一次喂养量25%和25%~50%的次数在左侧卧位均较其他体位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的潴留量小于前一次喂养量的25%以及腹胀发生次数在右侧卧位时较仰卧或俯卧时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俯卧、左侧卧以及右侧卧体位鼻饲喂养早产儿对其生命体征影响均较小,而俯卧位较为有利于呼吸,左侧卧位不利于胃排空,而右侧卧位有利于促进胃排空,减少早产儿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粘膜屏障功能和动力学功能不成熟,加之各种疾病的影响极易发生喂养困难,现将近年来早产儿胃肠喂养护理的新进展报告如下。1喂养体位多采用头高脚低斜坡位喂养,然后抱起拍背10m in左右并采取右侧卧位,有利于胃排空,减少呕吐。近年研究发现早产儿胃肠道喂养后取俯卧位头部抬高15°,既能减少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又能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早产儿发育不成熟,肋弓较软,仰卧位吸气时肋弓影响肺扩张,加之仰卧位时腹内容物压迫膈肌,阻碍肺容量增加,使膈肌呼吸效率降低,导致肺通气功能下降;而俯卧位时膈肌运动受腹内容…  相似文献   

16.
韩红燕  赵桂荣 《护理研究》2008,22(36):3335-3336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3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为NNS组和单纯鼻胃管喂养(N-NNS)组.[结果] NNS组胃残留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12.36 d±4.29 d)比对照组明显缩短(15.50 d±4.5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NNS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喂养方式,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18.
朱亚平 《全科护理》2008,6(13):1178-1178
早产儿器官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差,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资料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和医疗护理质量(包括婴儿喂养)是影响早产儿成活的主要因素,出生后的早产儿由于喂养和护理不当,多伴有低血糖、贫血、佝偻病及硬肿症,所以,合理的喂养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器官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差,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和提高极低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早期微量喂养是指对出生后24h内的早产儿给予低于1ml/mg.hr的量进行喂养。1999年3月~2002年6月本科对137例本院出生的早产儿采取早期微量喂养,并使其顺利过渡到全肠道正常喂养。现将早期微量喟养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