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与常规鼻饲早产儿的喂养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组与常规鼻饲组,每组50例,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1),平均住院与胃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5)。结论:间歇泵奶加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比常规鼻饲喂养出现喂养不耐受少,可锻炼其吸吮能力,减少住院天数,而且安全、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2.
微量吸吮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文琼仙 《护理学报》2003,10(5):9-10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微量奶液(2~5ml)吸吮,对照组不给予微量吸吮,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有助于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肠道营养,有利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3.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1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采用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鼻饲前1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采用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鼻饲前1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 ,易溢乳 ,常发生喂养困难 ,造成营养不良。患病状态下 ,吸吮能力更差 ,经口喂养不当 ,极易呛奶、窒息死亡或并发吸入性肺炎 ,加重病情。为探讨早产儿胃肠道营养支持 ,进行科学化管理 ,提高早产儿抢救成活率 ,2 0 0 1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我们对收住院不能吸吮的早产儿 80例进行了经胃管微量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观察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0例患儿中男45例 ,女 35例 ,孕龄为 31± 3周 ,出生体重为 15 30± 2 2 6 g ,最低体重80 0g,均无吸吮吞咽能力。其中单纯早产儿 15例 ,合并HIE …  相似文献   

6.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常出现喂养困难 ,如胃潴留、呕吐、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现象。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吸吮反射的成熟 ,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 ,减少食物在肠道排泄的时间 ,体重增长较快。我科通过给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 ,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 ,胃潴留、胃食道反流等合并症明显减少。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将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7月在我科住院的 10 0例早产儿 (阿氏评分 7分以上、无严重合并症、无消化道畸形 )随机分为 2组。实验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实验组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胎龄<32周 5例 ,32~ 34周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预防感染、肠外营养、小剂量金双歧、鼻饲等基础支持治疗,试验组外加口腔按摩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早产儿在喂养不耐受、平均留置胃管时间、经口喂养起始时间、3周后体重情况等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支持治疗上,对早产儿及时实施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等辅助方法,在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吸吮能力中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加快其口腔功能发育的成熟,使其早期建立正常的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温箱遮光造成黑暗环境;鸟巢围拢患儿安置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生后5d内注射泵微量喂养,5~7d后重力鼻饲胃管喂养,适量加奶,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腹胀消失时问短,胃内储留量少,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箱遮光、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会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775-1776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66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抗感染、鼻饲等支持治疗,试验组加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结局(经口喂养起始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3个月后体质量),以及3周内早产儿口腔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呕吐、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产儿3周内呕吐、腹泻、口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为早产儿的有效辅助喂养方式,可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功能,缩短鼻饲至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口运动训练应用于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将32例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在不能经口喂饲情况下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鼻饲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采取口运动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缩短出生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丽萍 《临床医学》2011,31(12):77-79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部分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鼻饲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83.3%和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和81.0%(P﹤0.01);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肠道喂养成功率提高,促进体质量增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营养性吸吮对鼻胃管喂养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鼻胃管喂养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3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和对照组,各15例。非营养性吸吮组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吸吮无孔空橡皮奶头1次/3h,每次吸吮10min,连续2周;对照组单纯进行鼻胃管喂养。两组均给予同一种早产儿特殊配方奶喂养,热量不足辅以静脉营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1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最大幅度、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体重开始下降的时间。结果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非营养性吸吮组8.10±0.86%,对照组9.50±0.10%。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非营养性吸吮组8.76±0.83天,对照组9.94±1.5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体重开始下降的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可减少生理性体重的下降幅度,缩短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对早产儿体重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胃肠道影响,以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直接胃管推注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记录早产儿出生时体重,生后3d与7d体重变化,餐后呕吐及餐前腹胀情况。结果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组患儿生后3d与7d体重下降,呕吐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非营养性吸吮是指不能接受经订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给早产儿无孔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增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本研究对2007年1—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1CU)的72例需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5.
周海燕 《妇幼护理》2022,2(14):3263-265
目的 研究分析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的 57 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早产儿喂养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运用常规喂养护理的 28 例早产儿 设为对照组,将运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的 29 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喂养情况、反流情况、喂养不耐受和 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鼻饲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反流指数、反流次数、反流>5min 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喂养护理中运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的效果更 好,能够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减少反流及喂养不耐受,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张莹  张燕如  黄雪萍 《妇幼护理》2023,3(20):4897-4900
目的 探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我院收治的 80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喂养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 40 例患者用间歇 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 40 例患者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 间、满意度及体格发育。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患儿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喂养前,两组间身高、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 均>0.05);喂养后,两组身高、体质量、头围均高于同组喂养前(P 值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 值均<0.05)。结 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改善患儿体格发育,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胃管留置时间, 减少喂养不耐受,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3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将其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和营养性吸吮组20例。营养性吸吮组给予单纯鼻胃管营养,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孔橡皮奶头吸吮。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和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发生率低于营养性吸吮组(P0.01);喂养耐受情况优于营养性吸吮组(P0.05);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反流次数均少于营养性吸吮组(P0.05或P0.01);鼻饲管留置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喂养方式,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妈妈的声音(MV)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MV)组。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NNS+MV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每次喂奶前给予早产儿统一规格、型号的已严格消毒的安抚奶嘴进行吸吮,每天8次,每次5 min;在给予安抚奶嘴非营养性吸吮的同时播放妈妈的声音录音。妈妈的声音刺激是将录音笔放在距早产儿头部15~20 cm处,以30~40分贝的音量播放,干预持续2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由管饲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养成效。[结果]NNS+MV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NNS+MV组的喂养成效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妈的声音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饲是维持危重患儿营养的基本护理方法,通过鼻饲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鼻饲管一般每周更换1次。但随着医疗器械材料的不断更新,临床使用的橡胶胃管逐渐被硅胶胃管代替,因此胃管的更换时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为鼻饲时间>4周的住院新生儿45例,其中足月新生儿42例,早产儿3例。将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3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1.2方法3组均采用4号硅胶胃管,固定专人操作,每次更换均由另一侧鼻腔插入。甲组每周更换胃管1次,28d共插胃管5次;乙组每2…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吸吮能力差 ,因此 ,鼻饲喂养是早产儿常规护理内容之一。 Dipetro和Porges在 1 991年研究表明 ,在为早产儿插入胃管时 ,其咽喉部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可导致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 Engum在 1 996年警告道 :反复的胃管插入可导致咽喉部和鼻孔的损伤 ,皮肤屏障也易受损。为此 ,作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目的在于 :( 1 )确认护士对现有护理常规的理解情况 ;( 2 )研究每 4 8h更换鼻饲管是否必要 ;( 3)确定更换鼻饲管时是否有不良反应 ;( 4 )评估胶布的效果。方法 作者从 3个方面来研究 :( 1 )进行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鼻饲管更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