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疼痛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娜  李静 《护理学杂志》2008,23(4):15-16
目的减少新生儿足底毛细血管采血的疼痛程度。方法将行足底静脉采血的4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30例。干预组在进行足底采血前给予腿部和足底按摩,必要时足底加温,采血过程中提供“袋鼠”样母婴体位,采血后进行母乳喂养并伴以有节奏的轻拍和安抚性的语言,同时采血操作的整个过程播放轻柔的音乐;对照组行常规足底采血。分别于采血时、采血后60min对两组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及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采血时、采血后60min疼痛的生理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行为表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生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可用疼痛量表综合评估,足底采血时给予适宜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操作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吊床体位减轻早产儿足底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足底采血过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鸟巢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吊床体位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足底采血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和疼痛评分。结果 针刺后2 s、采血后1 min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针刺后2 s、采血后1 min和5 min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产儿足底采血过程中给予吊床体位,可维持操作过程中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稳定,且可降低早产儿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行足底采血,足底血量不足时,常规方法为针刺后用力挤压,如此易造成足底肿胀,新生儿因疼痛哭闹,采血人员耗时费力,一次成功率低.鉴此,笔者于2009年6月开始,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同时给予其轻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行足底采血,足底血量不足时,常规方法为针刺后用力挤压,如此易造成足底肿胀,新生儿因疼痛哭闹,采血人员耗时费力,一次成功率低。鉴此,笔者于2009年6月开始,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同时给予其轻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白噪声干预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54例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时实施体位安抚及白噪声干预,对照组采用体位安抚。使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和啼哭时间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疼痛评分比较,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干预效应P0.05,时点效应P0.05,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足跟采血后啼哭时间为(34.5±25.6)s,与对照组(49.1±25.8)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噪声干预能有效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可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改进后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切口疼痛强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麻醉复苏期间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时的疼痛。方法将150例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患者按入室时间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6例),两组均使用一次性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采集,观察组在遵循常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局部加温、涂抹0.1%丁卡因胶浆、细化操作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血气分析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麻醉复苏期间动脉采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动脉血气分析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各种注射及足底采血等创伤性操作,都会给新生儿不同程度的痛苦刺激,引起哭闹。笔者将耳部抚触用于减轻新生儿疼痛性哭闹,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创伤性操作后,即刻行耳部抚触。操作者一手整理新生儿体位,一般取侧卧位,防止新生儿窒息;另一手示指或拇指轻柔快速拨动新生儿耳垂,一般20下左右即可。轻柔拨动的同时,操作者注视新生儿,给予温柔的语言安慰。  相似文献   

9.
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措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改进后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切口疼痛强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将63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干预Ⅰ、Ⅱ、Ⅲ组分别采用体位干预+抚触、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体位干预+抚触。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袁(N1PS)比较四组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Ⅰ组NI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刺激后1min比较,刺激后5min及刺激后10min各组的NIPS评分均迅速下降。结论联合干预方法Ⅱ、Ⅲ均有协同镇痛作用,干预方法Ⅲ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