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  胡炜  曹旭  许世刚  李德魁  徐林 《中国骨伤》2009,22(10):763-765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椎体侧块内固定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性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型瘫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采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椎体侧块内固定配合运动疗法对27例上肢痉挛的脑瘫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3~21岁,平均15岁。手术方式为以AXIS8孔钛板依次植入颈椎侧块,在神经刺激仪指导下挑选阈值低神经后根的小束,将其切断并切除1.5cm。术后2周拆线后进行运动疗法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卧位姿势、翻身、坐位、爬行、跪立位及站立位、行走等练习,其中鲍巴斯(Bobath)抑制异常痉挛模式手法贯穿训练的全过程。治疗后对肌张力、运动功能(GMFM)和功能独立性(WeeFIM)进行评分。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6个月。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分别为3.30±0.47和1.25±0.44,GMFM评分分别为107.82±55.17和131.28±46.45,WeeFIM评分分别为57.61±25.51和87.91±22.39,治疗后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均有所改善(P〈0.01)。结论: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椎体侧块内固定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性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型瘫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双开门术式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引起的上肢痉挛型瘫。方法:颈椎椎板两侧行上宽下窄骨槽,内板不切断,切除棘突、切断椎弓,轻轻将椎板向两侧翻开,暴露硬膜、脊髓及神经后根,选择性按比例将部分神经后根切断。缝合硬膜,将椎板回置解剖位。结果:经5个月~3年对30例病人的术后观察,上肢痉挛解除彻底,功能得到明显改善。X光片示椎板愈合,骨折线区密度均匀,椎板结构正常,无颈椎不稳。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损伤轻,颈椎后部结构破坏小,椎管的完整性得到保护,痉挛解除彻底。是目前治疗脑性瘫最佳术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登     
广东省交通医院外科古子平报告:采用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治疗5例脑性瘫手部痉挛畸形。手术切口位于对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的颈总动脉的投影上。暴露清楚后,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以下用0.5%普鲁卡因封闭。再将全周径外膜切除3cm。其效果上肢优于下肢。作者认为由于切除了颈总动脉外膜中的交感神经网,使动脉扩张,增加了颅内血流量,上肢痉挛瘫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初步报告秦皇岛开发区医院(066006)顾暇筠,李庆昌,张淑艳,张必清,杨东侠1991年以来,我院用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部分病例加用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剥脱术和肢体畸形矫正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1985~1995年收治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的脑性瘫下肢肢体运动障碍患者214例。男性162人、女性52人,平均年龄10岁(3~15岁),双下肢受累者181人。经过临床病理分类,分别给予软组织手术(STO)和选择性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个别病人做了截骨术(OT),近期效果满意。为了减少SPR椎管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根据其手术原理,作者设计了选择性周围神经束切断术(SelectivePeripherialNervetractNeurotomy),初步观察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STO组随着年龄增长,部分病例3~5年后又重新出现术前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尤其痉挛性足下垂比较多见。SPR组随访时间比较短,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年随访分析朱庆棠,劳镇国,朱家恺,刘小林,程钢为进一步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疗效和并发症,对我科1993年3月-1996年5月间接受SPR治疗的96例痉挛性脑性瘫痪(SPR)患者近3年随访观察,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的因子。为提高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分泌NGF和BDNF的能力,将NGF和BDNF基因转入SC进行探讨。方法 用消化后的组织块法和差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雪旺细胞。用脂质体转染法将NGF  相似文献   

8.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严尚诚  马杰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13-615
作者结合对脊髓圆锥解剖研究,在圆锥水平成功的完成了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经治痉挛性脑瘫31例,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龄8岁(4~21岁),术后追访时间均超过3个月。全部病例术后3个月复查时,肢体功能均有明显改进且无并发症,仅将追访达一年以上的10例做总结报道。术前对肌痉挛状态评定仿Lazareff方案定为0~4级;被评定肌群,上肢包括屈肩、肘、腕,下肢髋屈曲、内收,膝屈曲和踝跖屈。10例术前评级:2级5例,3级4例,4级1例。对后根切断率均结合术前肌力和肌张力制定“个体化”方案,9例后根切断率均限定在40%~70%,1例达60%~80%。术后每隔3个月定期复查。至术后一年疗效评定:优良率占90%,步态改善率90%,痉挛解除率100%。通过临床实践证实此改良术式具下列优点:(1)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脊柱稳定;(2)利于病人早期康复;(3)通过限局性暴露可切除L1~S1脊神经后根。  相似文献   

9.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一侧或双侧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几个世纪以来,产瘫被认为是上肢的一种先天性畸形。Smellie于1768年首先报道了1例分娩引起的双侧臂丛麻痹,Duchenne(1861)证实了产瘫的分娩性起源,Erb(1875)描述了产瘫所致最常见的臂丛上干损伤的典型表现,Seeligmueller(1877)和Klumpke(1885)则分别描述了全臂丛型及下干型产瘫。Kennedy(1903)曾建议对产瘫进行早期神经探查及外科  相似文献   

10.
损伤性枢推滑脱是指枢推推弓骨折,椎体与后部推弓分离,椎体继发性脱位。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1~45岁,平均40岁。新鲜性损伤5例(车祸多发性损伤1例,坐矿下并车时领顶部碰击并顶Z例,撞车时前额撞击1例,爆破时从山上滚下姿势不清1例),陈旧性损伤1例,因跌倒前额撞击墙壁。根据Levine分类[1]:I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二、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预部疼痛。活动受限,其中枕颈疼痛3例,左上肢轻瘫(肌力Ⅲ级),24小时后恢复1例,颈部失稳须双手扶持1例,双手内在肌萎缩,…  相似文献   

11.
分娩性臂丛麻痹,又称产瘫,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一侧或双侧臂丛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历史上产瘫一直被认为是上肢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直至18世纪其病因才得以确认:Smellie于1768年报道了1例分娩引起的双侧臂丛麻痹,Duchenne于1861年证实了产瘫的分娩性起源.1875年,Erb描述了产瘫所致最常见的臂丛上千损伤的典型表现.以后,Seeligmueller (1877)和Klumpke(1885)分别报道了全臂丛型及下干型产瘫.  相似文献   

12.
自 1992~ 1999年 ,我们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脑瘫 12例 ,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7例、女性 5例 ,年龄 3~ 18岁 ,平均 12岁。四肢瘫 9例、四肢瘫伴痉挛性斜颈 3例 ,偏瘫 3例 ,单侧上肢瘫 1例。均为痉挛性瘫痪 ,其中伴共济失调者 9例、舞蹈徐动型 2例、单纯痉挛型 1例。病因 :脑发育不良 6例 ,出生时窒息缺氧 3例 ,出生后颅内感染 2例 ,脑外伤 1例。病程 3~ 16年不等。手术方法 :我们使用FY85 Ⅱ型脑立体定向仪。病人仰卧 ,于眉间上 11cm ,向患肢对侧旁开 2cm处 ,标一矢状切口线长约 4…  相似文献   

13.
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艳红 《护理学杂志》1999,14(3):136-137
对22例脑梗塞0 ̄Ⅱ级肌瘫病人(观察组)采用常规主动、被动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及护理外,于发病3d内开始用深浅感觉输入法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15例0 ̄Ⅱ级肌瘫病人只采用一般的主动、被动运动锻炼法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第21d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上肢肌力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力的恢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至Ⅲ级及以上肌力的平均天数观察组为(11.01±4.88)  相似文献   

14.
15例上肢严重瘫痪为儿瘫后遗症。平均年龄21.4(15~31)岁。连枷肩15例,上臂肌全瘫6例,大部份瘫11例,前臂肌和手内在肌严重瘫占8例,部份瘫7例,均丧失瘫肢功能,有的不能生活自理。经过矫形手术获得较好的功能,病人甚感满意。  相似文献   

15.
脐尿管癌3例     
脐尿管癌3例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252000)孙茸魏法才孙世瑞例1.男,31岁。无痛性肉眼血尿5个月,脐下可扪及直径5cm大小肿块。膀胱镜检查见顶部有3cm×3cm实性肿块,桑椹样,无蒂,表面有白色絮状物。B超示膀胱前壁2.9cm×2.9cm低回声,...  相似文献   

16.
神经阈值探测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附45例报告)李贵涛,宁志杰,廖可国,秦梅才,胡宏伟,李雷,杨广勇,杨金梅脑性瘫是儿童一种常见病,全国推算约有上百万患儿,以往常规治疗效果多不够理想,近年来国外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简称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取...  相似文献   

17.
应用立体定位技术将兴奋性神经毒素海人藻酸直接注入大鼠小脑内造成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动物模型,用妊娠第14-16天的胚胎大鼠小脑制成细胞悬液移植至模型动物的小脑内。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小脑内的主要抑制性递质氨基丁酸(GABA)和脑内其它主要氨基酸,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小脑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胚胎脑组织移植可使下降的cGMP上升,使升高的GABA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是我国城乡儿童中仅次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脑损害不易回逆,多留下严重后遗症,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患肢痉挛、肌张力增高,行走时呈现典型剪刀式步态。剪式步态是脑性瘫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它不仅影响患者站立、行走等日常生活,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我科自1984~1993年共收治该类患者64例,经系统治疗护理和指导其功能锻炼,使患者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轻瘫伴便秘30例药物治疗分析天津市滨江医院胃镜室(天津300022)及来荣胃肠动力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此方面的研究报道和争议很多。胃轻瘫临床上也称胃排空迟缓或胃排空障碍。本文就西沙比利《cisapride普瑞博思)治疗胃轻...  相似文献   

20.
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报告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72129)周玉江,郑衍玉患者男,7岁。因脑性瘫于1993年12月14日在全麻插管下行选择性腰骶能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术中输血400ml、液体1350ml,历时2h45min。术后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