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GERD)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支气管哮喘是因外源性或内源性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两病有某种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与支气管哮喘无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镜下食管粘膜病理差异,哮喘的轻重,肺功能及喘、咳周平均日次数。方法:将54例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支气管哮喘无胃食管反流症状组(1组)30例,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组(2组)24例,所有病人均经食管胃镜检查同时测定FEV1、PEF和喘、咳周平均日次数,两组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均有食管粘膜的病理变化,1组部分病人也存在着潜在食管粘膜的病理变化,两组差异非常显著;两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2组的病情明显重于1组;两组FEV1、PEF值差异有显著性,2组的FEV1、PEF值明显小于1组;2组的喘、咳用平均日次数明显犬于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胃食管反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伴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哮喘病情较重;无反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也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反流。 相似文献
3.
吗丁啉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吗丁啉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吗丁啉20mg,tid;伴有慢性胃炎加服雷米替丁0.3g、阿莫西林0.5g及灭滴灵0.2g,tid;有胃酸过多夜间加服洛赛克(losec)20mg。4wk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停药观察1-4wk,病情复发继服第二个疗程。结果:第一个疗程结束后,有45例病人停止发病,观察6mon病情未复发。5例在停药1-4wk病情复发,继服第二个疗程后。5例在停药1-4wk病情复发,继服第二个疗程后,有4例停止发病,随访6mon未复发,1例发病次数减少一半。结论:吗丁啉用以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裂孔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8岁。因阵发性腹痛、腹泻、呕吐3d,伴发热2d于2003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无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腹泻5次,呈稀水样便,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饮食欠佳。2d前出现发热,最高达39.3℃。门诊查大便常规示:潜血( ),白细胞( ),红细胞( ),遂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5年,高血压、冠心病12年,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哮喘)并胃食管反流(GER)发生率远较正常人高。亦有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有诱发和加剧哮喘的作用。1992年12月~1997年12月我院应用西沙必利治疗GER性哮喘2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3例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34±12岁。病程1~10年,平均3.3±2.5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的平均病程、年龄、性别及哮喘分型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具备以下的GER诊断条件:①具有胃食管反流疾病… 相似文献
6.
7.
抗原吸入是外源性哮喘的一个常见原因,经脱敏疗法已使部份哮喘患者恢复了健康。但部分外源性哮喘并无特异性的刺激因素也出现支气管收缩;相当部分内源性哮喘息者按常规治疗效果也不满意。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胃食管返流(GER)是诱发或加重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发现对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GER)相关性哮喘的影响。方法82例GER相关性哮喘患者,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均给予抗返流治疗8周。结果抗返流治疗后,48例临床控制(58%),34例好转(42%);68例需要长期服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患者,44例完全停用(64.3%),24例用量减少一半以上(35.7%);62例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42例停药(68%),20例减量(32%)。结论抗反流治疗GER相关性哮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药改善儿童胃食管反流并发的哮喘症状的作用。方法 38例胃食管反流并发哮喘儿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两组均给予短效哮喘药物控制症状,再分别用奥美拉唑20mg·d-1和安慰药治疗。结果奥美拉唑对食道酸抑制作用明显(反流指数〈5.0)。奥美拉唑和安慰药对症状指数均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奥美拉唑1.28(95%CI为-0.1~2.65),安慰药1.28(95%CI为-0.72~3.27)];对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奥美拉唑为0.62(95%CI为0.29~0.95),安慰药0.50(95%CI为0.29~0.7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肺功能和短效支气管扩张药物使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美拉唑对儿童胃食管反流伴发的哮喘症状无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2 mg,3次/d吸入,氨茶碱0.1 g,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5 mg,3次/d,泮托拉唑40 mg,1次/d口服。对两组患者夜间咳嗽、白天咳嗽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白天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7.0±3.4)、(3.7±3.3)、(1.4±1.5)分,治疗4、8周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白天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9±3.6)、(5.1±3.4)、(2.8±1.9)分,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1±2.9)、(3.2±2.6)、(1.2±1.6)分,治疗4、8周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2±3.1)、(3.7±3.0)、(2.6±2.2)分,治疗8周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8周后白天及夜间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4、8周嗳气、烧灼感较治疗前缓解率分别为61.5%(16/26)、88.5%(23/26),对照组较治疗前无缓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8周后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率分别为46.2%(12/26)、25.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积极寻找消化源性病因,抗反流治疗可以较快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咳嗽症状评分,减轻烧灼感、嗳气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历资料,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 对照组用法莫替丁20 mg,bid,多潘立酮10 mg,tid,均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每次200 mL,bid. 疗程均为1个月.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胃镜检查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胃镜下分级,治疗前后总积分分别为(1.55±0.64)和(0.66±0.65)分,对照组分别为(1.51±0.62)和(0.87±0.61)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的复发率分别为11.11%和21.43%(P<0.01). 结论 疏肝和胃汤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1995年4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胃食管反流(GER)相关性哮喘2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52.5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5年.均符合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修正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具有GER的典型症状: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胸骨后烧灼感、嗳气、反酸和吞咽痛等.GER先于哮喘者12例,哮喘发作期内GER症状加重,哮喘先于GER者10例,3例不详.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5个月~16年,平均32个月.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患者有食管以外的表现,发生在有呼吸道症状者是无呼吸道症状者的2倍〔1〕,因此认识GER与呼...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以往人们认识不够,近年对两者发病的相互关系研究日渐增多。据报道[1、4]成人哮喘中发现有45~65%伴有GER,儿童哮喘GER的发生率也相似[2],因此逐渐引起重视。本...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 (GERD)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GERD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哮喘发生也可引起GERD。GERD相关哮喘常于夜间发作 ,常规抗哮喘治疗效果差。1999年6月~2003年6月 ,我们应用雷尼替丁和红霉素治疗GERD相关哮喘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伴有GERD的住院患者58例 ,其中男36例 ,女22例 ,年龄20~62岁 ,平均36 5岁 ;病程1~6年 ,平均2 3年。哮喘病的诊断和分期符合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气喘、咳嗽、夜间喘鸣、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或胸痛 ,并经心电图等检查… 相似文献
17.
1995年4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胃食管反流(GER)相关性哮喘2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52.5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5年。均符合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修正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具有GER的典型症状: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胸骨后烧灼感、暧气、反酸和吞咽痛等。GER先于哮喘者12例,哮喘发作期内GER症状加重,哮喘先于GER者10例,3例不详。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5个月~16年,平均32个月。二、辅助检查25例均先后进行过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8例,糜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80例,痊愈50例,显效26例,有效4例,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100%。结果根据病情选用直接减轻反流物刺激作用的药物,减轻反流症状,预防和治疗重要并发症,预防胃食管反流复发。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9年10月-2004年8月应用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48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奥美拉唑、吗丁啉和谷维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早餐和晚餐前半小时各服奥美拉唑20mg,早、中、晚餐前半小时各服吗叮啉10mg、谷维素30mg,疗程8周。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炎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临床效果: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胃镜下愈合情况: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结论奥美拉唑、吗丁啉和谷维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