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VIP和CNKI等数据库检索创建1985年09月-2015年09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近30年出版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辨证论治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目建立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44首中药复方中,涉及103种药物,使用频次为536次;其中使用频次在6次以上的共21种,共309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7类: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行气类、止血类、收涩类、解表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2条,药组规则28条,主要为清热利湿与健脾理气药的配伍组合。结论:数据挖掘能够更客观地探索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0.1)软件,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1956年—2014年3月所有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文献,收集并整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653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0个,新方23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中药复方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重在健脾祛湿、温肾止泻、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用药规律,总结其治疗思想。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3例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初诊处方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 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单味药及分证用药研究采用频次统计法,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分4个证型,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23味,使用频次均在14次以上;常用药物组合20个,其关联系数均在0. 05以上。结论:罗云坚教授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首重驱邪,不忘扶正,兼调和气血,固护胃气,强调随证加减,与罗云坚教授溃疡性结肠炎"伏毒致病"学说相符;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医治疗经验进行挖掘,结果客观,与临床实际相符,在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总结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可视化,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治疗规律.规律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西药依次为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最常与其他西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中成药依次为云南白药、乌梅丸、补脾益肠丸、理中丸和西瓜霜,中草药依次为黄连、白术、白头翁、黄芪和乌梅.补中益气丸和补脾益肠丸常与其他中成药联用,黄芪、黄连、白术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补脾益肠丸、云南白药和乌梅丸常与地塞米松、甲硝唑、柳氮磺吡啶联用.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较客观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经验总结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近11年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及用药情况.纳入辩证分析的文献27篇,纳入用药分析的文献117篇.结果: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实证中以大肠湿热为主,虚证中以脾虚证为主,在虚实夹杂证型中多以脾虚为基础,并见湿热、寒湿、气滞、血瘀;临床用药方面,口服用药以健脾益气及清热燥湿类药物常见,灌肠用药则以清热解毒及收敛止血药物最常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特点为脾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整体辨证以脾虚为基础,局部炎症则以湿热毒邪内蕴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个多病灶点的复杂疾病.愈肠宁方中含黄芪、苦参.黄芪益气健脾,苦参清热燥湿,两药协同使标本兼治,提高药效.方法:通过对治疗UC的文献调研分析,选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结果:得到符合标准得文献234篇,统计分析可知,在UC临床治疗中黄芪的用药频率是33.0%,口服占用药途径的72.7%;苦参用药频率为19.7%,灌肠占用药途径的73.9%.从统计的结果得出临床治疗UC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与愈肠宁方设计思路一致.结论:该设计思路与近20年的UC临床用药实践一致,因此推测该设计研制的制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20年来国内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制剂及其剂型特点进行概括,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与结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值得重视和开发,口服结肠靶向给药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扶正"治则的潜在机制。方法:从中医E百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方剂,检索方式为"主治肠澼/久痢/痢疾",筛选所检索到的处方并进行药物种类、用药频次统计分析,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常用扶正药物。将选择后的扶正药物输入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Digsee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两个网络图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工具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数据库共检索到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方剂731首,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处方304首,中药220味,经用药频次统计后,以甘草、人参、白术为溃疡性结肠炎扶正治则的代表药物。基于药代动力学ADME参数对上述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和靶标预测,共得到136个蛋白靶点;将化合物-靶点、疾病-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合并,以"节点连接度""节点介度"和"节点紧密度"为评价标准,筛选共有靶点129个;对入选靶标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P值筛选出前20条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作用。结论:扶正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发挥是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效应,挖掘了溃疡性结肠炎扶正治则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或发热等症状,属于中医“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疗效极不理想,许多中医药同仁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对本病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创制了大量临床验方.为找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剂用药规律,笔者应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国内近5年报道的临床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口服方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查阅近五年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期刊,总结相关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统计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所使用药物的频次,用药模式,常见的与潜在的药对,方剂匹配,四气五味、归经等数据。结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核心的药物是白术、甘草、黄连、白芍、木香、茯苓等药物。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多采用的是经典名方化裁,其中参苓白术散是应用最广之方剂。本病治疗多采用的是补泻同调,寒热并用之法,以补益中焦脾胃,理气健脾,燥湿运脾,健脾祛湿,清热燥湿等为主。主要调节的脏器是脾胃、肝,并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7个新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