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劣。方法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06例(腹腔镜组),及同期行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2例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能在手术中检查对侧鞘状突闭合情况,未闭合的一并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与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比较,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探查对侧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精索静脉曲张经腹股沟管及经腹膜后两种手术途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16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腹股沟管高位结扎组106例,采用腹股沟管内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腹膜后高位结扎组110例,采用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两组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膜后高位结扎组明显低于腹股沟高位结扎组。结论精索静脉曲张两种手术途径均有效,但经腹膜后途径优于经腹股沟管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9号注射针头引导4号丝线作内环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普外科行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90例(102侧),其中12例为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同时存在对侧隐匿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出血、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4年,平均18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无脐部切口疝。结论应用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匿性疝,损伤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肖志华  陈小梅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89-1989
目的:对应用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已探讨各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其中193例行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112例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3例行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112例行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手术切口小、疤痕小、美观、创伤轻,均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46例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与43例接受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少(短)于对照组(P〈0.01),而住院总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复发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9%),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术式繁多,术后复发率达1%~265%。2001年11月至2004年8月,本院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经腹股沟管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由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引起。传统手术多采用腹股沟斜切口方式,但该方式有切口大、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和愈后切口瘢痕大等缺点。2008年2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1~10岁,平均5.3岁。疝囊位于右侧23例,左侧14例,双侧3例,对侧隐性疝2例。其中嵌顿性疝4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3min,术后平均住院2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均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达10.3%,小儿疝术后阴囊血肿或水肿发生率最高,达3.750%,其次副损伤中的血管损伤达1.875%。术后疝复发的机率仅为1.25%。结论:经下腹部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多与术中未仔细辨认解剖关系及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谭天林 《西南军医》2005,7(1):23-24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对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勇  彭强 《西南军医》2012,14(1):41-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中的优点。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12.
王俊伟  石竹 《西南军医》2012,14(6):815-8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疝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9月我科在全麻下实行的双侧小儿疝手术102例,腹腔镜下双侧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58例(腔镜组)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有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腔镜组在手术时间(26.29±8.76)min、术中出血量(4.22±2.14)ml、术后自主活动时间(14.24±5.12)h、复发率(0%)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是一种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患儿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尤其在双侧疝的治疗中更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许宝来 《武警医学》2006,17(4):304-305
我院自1999年2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采用经外环口的微创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内环修补术,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穿刺针联合双孔腹腔镜体外疝囊高位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01至2017-12共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21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35.9%的患儿术中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2.3±0.1 vs 2.6±0.1, P=0.002)、阴囊水肿发生率(0 vs 2.8%, P=0.045)及总并发症发生率(0 vs 4.2%, P=0.014)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方法无需特制手术器械,不破坏腹股沟区组织解剖结构,手术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腹膜后法开放手术行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优缺点。方法89例应用开放手术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和18例应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月,开放手术组及腹腔镜组均没有复发,精子质量均有明显改善,随访均无睾丸萎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精索静脉曲张,小切口腹膜后法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仍值得首先推荐,对于双侧和复发的精索静脉曲张,有腹股沟手术史,肥胖者,可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两种切口在不同类型个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2月—2012年5月间217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23例采用内环口外上方平行腹股沟韧带切口(高位组),94例采用下腹部经反麦氏点或麦式点斜行切口(超高位组);根据身高、体质量比归类为低标准体质量、标准体质量及超标准体质量三种类型,在两组同类体质量类型之间对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率>90%,时间3个月~2年。在低标准体质量型,高位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超高位组(P<0.05),在超标准体质量型,超高位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明显高于高位组(P<0.05),标准体质量型两组比较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切口位置选择应个体化,低标准体质量患者采用超高位切口结扎具有优势,超标准体质量更适合选择内环口外上方切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按照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条件,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4年2月128例腹股沟疝患儿,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结果 128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10~15min,双侧15~25min.术后随访1年,复发1例,无1例出现切口未愈合、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及生殖系统损伤.结论 在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彭维江 《西南军医》2009,11(5):908-908
目的探讨右肋缘下斜切口的更好方法。方法对154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不切断腹直肌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术,并与传统手术切口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不切断腹直肌的右肋缘下斜切口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不切断腹直肌右肋缘下斜切口,切实可行,可有效防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多年来一直袭用“三步修补法”(即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修补、腹壁加强)。自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内环口腹膜外置术”治疗18例青少年腹股沟斜疝,近期随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方法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上1.5~2.0cm作横切口,长约2~3cm。横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横肌显露腹膜,横形切开进入腹腔,将腹膜切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疾病。长期以来,多采用经腹股沟管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我院从1983年以来,采用经腹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0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男48例,女2例。1至3岁18例,3至5岁13例,7至12岁5例。左侧24例,右侧8例,双侧4例。嵌顿疝4例,复发疝2例。术后一个月复发1例,无近期并发症。 本组均采用氯胺酮全麻,自腹直肌外线沿下腹壁皱纹内外作一横行切口(相当于腹股沟内口稍上方)。长约3至4cm按层次切开腹壁组织,横切腹膜2至3cm,进入腹腔后,提起腹膜下切缘,并向下牵拉,即可显露疝囊内口。将疝囊内口后唇腹膜与腹膜上切缘用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腔。使疝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