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由军  王红茹  李静 《江西医药》2010,45(8):831-832,836
目的分析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和影像征象,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并回顾性分析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20例病理特点和影像改变,其中男12例,女8例。结果筛孔型10例,管状型6例,实体型4例;CT表现不规则形的肿块12例,伴有或部分伴有小囊性低密度区15例,均匀软组织块影4例。结论小涎腺腺样囊性癌虽然缺乏特异性的影像改变,但筛孔样的影像表现和沿神经侵袭性的生长方式,对诊断腺样囊腺癌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iNOS及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两者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自2000—03~2007—08确诊的15例腺样囊性癌病例,以10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每例病例中的iNOS和VEGF的表达,并对上述指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NOS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因子之间的相互表达呈正相关。两种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以及组织类型均无关。结论:iNOS和VEGF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密切关系,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表达增强。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组织类型均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主因声嘶1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3月8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初期声嘶较轻,间可缓解,近3个月声嘶明显加重,持续不能缓解,药物治疗声嘶效果不佳。伴有轻  相似文献   

5.
涎腺腺样囊性癌1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和沿神经血管束扩展的特性,临床上常见多次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研究根据我院1971-2001年收治的130例涎腺ACC病例,对单纯手术和术后放疗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琦  李萍  雷劲 《贵州医药》2004,28(2):112-113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VEGF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腺样囊性癌临床常称为圆柱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比较少见,发生部位多位于外耳道的软骨处,常原发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黏膜腺体以及耵聍腺等小涎腺,因临床较为少见,容易被忽视,此病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较差。山东省陵县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21例腺样囊性癌,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腺样囊性癌姑息性放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0年86例晚期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姑息性放疗组50例和未放疗组36例,比较两组5年,10年生存率.结果 姑息性放疗组5年生存率:84%,10年生存率:64%均高于未放疗组(61.1%,36.1%.P值均为:0.01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2例乳腺腺样囊性癌(ACC),分析ACC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乳腺AC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乳腺ACC大体上表现为界限较清楚的肿块,光镜下组织形态相似于涎腺的同型肿瘤,具有双相性组织形态特点,由腺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样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阴性;腺上皮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c-kit(CD117)表达阳性;肌上皮细胞p63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表达阳性,而肌钙结合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HC)表达阴性,癌巢周围可见Ⅳ型胶原(Ⅳ-C)阳性。结论 AC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且不同于发生在涎腺的同型肿瘤。ACC预后好,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受累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时间2~17年。术后复发4例,死亡2例,临床治愈4例。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不易早期确诊,有必要对此病提高警惕。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肿瘤境界不清,如何达到彻底切除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诊治过程,均为女性,年龄37~65岁.2例为气管腺样囊性癌,2例为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结果 4例均在我院明确诊断,并进行了包括内镜下介入、手术、放疗等有效的治疗,存活至今.结论 大气道腺样囊性癌是临床少见病,诊断时需要提高警惕,采用多种联合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外鼻部胀痛1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3月19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左外鼻部胀痛,曾在当地医院行左鼻肿物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于1年前左外鼻部再次出现胀痛,且近1个月进行性加重。门诊以左鼻肿物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状态良好,生命指征平稳,内科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左侧鼻骨处膨隆、触之较硬、有轻触痛,左侧鼻腔外侧壁内移,右鼻腔畅、双下鼻甲轻度肥大,中隔无明显偏曲。  相似文献   

13.
马玲 《哈尔滨医药》2009,29(4):36-36
腺样囊性癌好发于涎腺,以小涎腺多见,易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本院对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治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自2000年~2005年我院共收治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岁(18~69岁)。原发于小涎腺12例,大涎腺4例。T1、T2、T3及T4期分别为1、4、8及3例。病理类型均为腺样囊性癌。1.2治疗方式:单纯手术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11例;对于手术切缘不满意及病理切缘阳性者放射剂量达60~70Gy。2结果2.1局部复发:共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1.2%(5/16);其中单纯手术者2例,手术加放射治疗者3例。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60岁,因"左侧咽痛7 d"于2016年3月17日入院。病史:患者吞咽时疼痛,渐进性加重,进食水后疼痛放射至左侧耳部,讲话似口中含物,就诊小诊所行刮痧及针灸治疗,次日疼痛加重。曾就诊威海耳鼻喉医院诊断"左侧扁桃体周围脓肿",行抗感染治疗及局部穿刺,症状改善欠佳入笔者所在医院。检查:左侧咽部充血,悬雍垂充血、水肿,偏向右侧,左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光滑,舌腭弓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55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30例,手术加术后放疗22例,放化疗1例,单纯放疗2例,接受化疗15例。接受化疗的15例患者中初治后发生转移行化疗12例,术后同步化放疗2例,同期放化疗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其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55例患者的随访率为96%,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8%、77.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1.8%、35.9%,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9.1%、56.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术后放疗和手术切缘与总生存率相关(P<0.05),手术切缘和术后放疗与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手术切缘是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7)。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治疗应尽量手术根治切除,局部晚期推荐手术及放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1岁,右外耳道疼痛性肿块2年,近半年患者自感肿块逐渐增大到医院就诊。耳鼻喉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右外耳道口下壁有一0.5cm×0.5cm×0.3cm的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触痛明显,无出血及溃疡,外耳道无分泌物及耵聍栓塞,鼓膜光锥清楚,锤骨柄无移位,未见充血及穿孔,乳突区无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1岁,右外耳道出现疼痛性肿块2年,近半年患者自感肿块逐渐增大就诊。耳鼻喉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右外耳道口下壁有1个0.5cm×0.5cm×0.3cm的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触痛明显,无出血及溃疡,外耳道无分泌物及耵聍栓塞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1岁,右外耳道疼痛性肿块2年,近半年患者自感肿块逐渐增大到医院就诊.耳鼻喉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右外耳道口下壁有一0.5cm×0.5cm×0.3cm的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触痛明显,无出血及溃疡,外耳道无分泌物及耵聍栓塞,鼓膜光锥清楚,锤骨柄无移位,未见充血及穿孔,乳突区无压痛,听力正常.局麻下行右外耳道肿块切除术.送检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处理,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m,HE和Envision染色法,一抗采用CK、P63、P53、Ki67、SMA、GFAP,均购自上海基因生物有限公司.巨检:带皮肤的灰褐色组织一块,大小1.0cm×0.7cm×0.4cm,切面灰褐色,实质性,质偏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1岁,右外耳道出现疼痛性肿块2年,近半年患者自感肿块逐渐增大就诊.耳鼻喉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右外耳道口下壁有1个0.5cm×0.5cm×0.3cm的皮肤隆起,表面光滑,触痛明显,无出血及溃疡,外耳道无分泌物及耵聍栓塞,鼓膜光锥清楚,锤骨柄无移位,未见充血及穿孔,乳突区无压痛,听力正常;局麻下行右外耳道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宋琦 《贵州医药》2002,26(10):878-879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的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