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抬高ST段的早期恢复对患者心功能预测的临床意义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形式的再灌注治疗或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测量并比较再灌注前与再灌注后2h;未进行再灌注治疗者测量发病当时及发病12h心电图(ECG)各相关导联抬高ST振幅段抬高总和(ΣSTE)的下降幅度,将ΣSTE明显下降≥50%者分为组,下降<50%者分为组。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并比较ΣSTE下降幅度及不同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对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在发病4周后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组(P<0.05);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发病30d内死亡)的发生率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能较准确了解心肌细胞灌注情况,可作为心脏收缩功能预后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间接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2000年3月至2008年9月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58例溶栓取得满意疗效,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1~72岁,平均59.5岁。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5例,前壁12例,前间壁11例,下壁10例,其他10例。发病时间:0~3h6例,3~6h24例,6~12h2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无溶栓  相似文献   

4.
杨作富 《贵州医药》2009,33(8):710-710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经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及早期溶栓等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其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对于我省基层医院受条件限制不能进行早期PTCA及PCI治疗,因而尽早溶栓治疗是基层医院开通冠脉的最好选择。我院自2004年4月至2013年5月对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经静脉溶栓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上加强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溶栓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过程中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后的相关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显效13例,2例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室速、室颤,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对于保证溶栓治疗的有序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或减少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近期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154例,直接PCI组20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特点、住院期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白细胞计数、肾小球滤过率及主要心脏事件等,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发病至入院实施治疗时间、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计数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影响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BNF,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患者分A组(未溶栓,18例),B组(溶栓未通,11例)和C组(溶栓冉通,31例),测定人院即刻,发病24小时和5天血浆BNP,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发病24小时和5天BNP均高于入院即刻(P〈0.05),A及B组发病24小时和5天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发病5天BNP低于发病24小时(P〈0.05),三组入院即刻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和B组之间发病24小时以及5天的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均相应高于C组(P〈0.05)。结论动态检测STEMI患者溶栓前后血浆BNP,有利于观察溶柃疗效、从而为病情评估、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蔡运昌  吴强  张陈匀 《贵州医药》2012,36(12):1143-1146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29%~47%,其严重程度在ACS的几种临床谱中仅次于猝死[1].对在急诊再灌注时间窗内的STEMI患者采用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能显著减少梗塞面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目前的指南倡导对症状发作12h内的STEMI患者作积极的再灌注治疗[2-4],最近的GRACE(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注册)分析也表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首选的策略[5].本文综述对STEMI患者实施现代再灌注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一种,药物再灌注治疗及急诊介入治疗仍然是STEMI主要治疗策略.我院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STEMI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收集我院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丹红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溶栓方案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溶液栓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 l加入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周,以用药2周内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作为主要试验终点,同时观察出血.过敏等情况。结果48例入选对象中丹红26例与对照组22例2周内复合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对比,丹红组低于对照组(19.2%vs 45.5%,P=0.049)。而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见重度出血或致命性颅内出血。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降低复合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急重症,急性期使心肌再灌注,尽快恢复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至关重要,目前对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心肌除有条件医院,可尽早实行介入治疗(PCI)外,对于基层医院只能在急性期给予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的药物有引起组织出血不良反应,更有甚者引起脑出血,但溶栓后出现脑梗死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STEMI患者,及时予以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溶栓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血管再通28例(80.0%),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3例患者齿龈轻度出血,无消化道及颅内出血,7例行转诊冠脉介入术(PCI)治疗,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基层医院在治疗急性STEMI患者时及早予以溶栓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好,同时也为转诊PCI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6.
董晓莉 《贵州医药》2004,28(8):715-7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掌握其特点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49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评价溶栓治疗过程中ST段改变对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11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计算溶栓后2h内ST段抬高振幅总和(ΣSTE)的下降幅度。结果溶栓治疗2h后,ΣSTE较溶栓治疗前下降大于50%时,患者自觉胸痛症状消失,心功能得到较好保护。而ΣSTE较治疗前下降小于50%时,患者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后,其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可作为心肌血供能否恢复的间接预测指标,从而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及预测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白学俊 《河北医药》2007,29(5):481-482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中静脉溶栓因其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业已证实,粥样斑块破裂基础上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再灌注治疗应用于临床,使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产生了显著的改善。药物学再灌注治疗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核心的溶栓剂和辅助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多个大规模随机试验系统地评价了第三代溶栓剂和新型溶栓辅助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目的在于促进心外膜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和心肌血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于莉莉  邵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73-17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均符合溶栓标准,无溶栓禁忌证;溶栓后观察其临床表现,副反应的发生,判断堵塞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26例患者溶通16例;再通率为61.54%;未溶通9例;死亡1例,均为未溶通患者,病死率为3.85%。结论: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再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