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以来收集的部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捉EIA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14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4.01%,其中6例属于麻疹IgM、风疹IgM抗体双阳性;对442例麻疹k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329份阳性,阳性率65.18%。说明疑似麻疹病例中大部分是风疹病例,均为临床误诊所致。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控制麻疹”项目中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年内监测麻疹疑似病例231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34.2%(79/231),风疹IgM抗体阳互率为27.3%(63/231)。血清标本采集时间与麻疹疑似病例的分类有很大关系。结论 麻疹疑以病例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3,4,5月份,其中风疹占较高比例。此外,血清采集时间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探讨麻疹IgM抗体检测对判断麻疹疑似病例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2003年以来收集的141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52.48%,其中小于等于6岁组为52.27%,大于14岁组为53.75%,阳性患者的构成比呈高龄化趋势,抗体阳性者中24.32%有免疫史。不同采血时间.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40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论 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贵州省六盘水市疑似麻疹病例异常增高的病原原因。方法收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和EB病毒VCA IgM抗体检测。结果 805份血清标本中检测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2份,阳性率为1.5%;风疹IgM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为0.6%;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阳性23份,阳性率为2.9%;OA值处于灰区的标本14份,阳性率为1.8%;未检测到EB VCA IgM抗体阳性的标本。结论疑似麻疹病例中存在其他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病原感染,了解本省发热伴出疹性疾病的本底值有利于消除麻疹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巴南区网络直报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的实验室分类情况,为消除麻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南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并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实验室诊断的麻疹和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07份疑似风疹、麻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IgM阳性标本25份,阳性率6.14%,风疹IgM阳性标本150份,阳性率36.86%,麻疹IgM和风疹IgM双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0.24%。结论 2008-2009年巴南区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风疹阳性率低,应继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韩丽娟  许航  朱小威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6-2437
目的对鞍山市2005-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临床疑似麻疹或风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该市3a共检测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血清1337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744例,阳性率为55.6%;风疹IgM抗体阳性39例;阳性率为2.9%。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风疹血清IgM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风疹疫情动态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降低风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采集的疑似麻疹、风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2008年-2011年四年间共检测送检血清标本177份。其中,风疹IgM抗体阳性61份,总阳性率为34.46%。结论:北京市西城区2008年-2011年风疹基本呈散发状态,其阳性率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四年间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192)。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6月间,并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应加强风疹的免疫预防工作,以控制风疹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到的173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173份标本中麻疹IgM阳性58份,阳性率为33.5%。¨5份麻疹IgM阴性标本中检出风疹IgM阳性95份,阳性率82.6%。全市各县(市)区均检出麻疹IgM阳性血清。麻疹流行高峰后移至4~7月。发病年龄5~8月龄占17.2%,学龄前占27.6%,成人占37.9%。[结论]南平市麻疹发病率处较低水平,散发病例时有发生,要进一步提高麻疹免疫覆盖率。麻疹疑似病例标本中风疹占较大比例,诊断上应予以重视并开展风疹疫苗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的IgM抗体,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消除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五年间,收集2 279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22%,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542例,阳性53例,阳性率为9.7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与有免疫史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比率为2.35:1。2008年为发病的高峰。不同采血时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高峰为春夏季节。麻疹阳性病例呈低龄化趋势。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在麻疹高发前期适时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室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了解大连市2010年麻疹、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对2010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6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8.9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3.48%;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频繁的城乡结合部,麻疹发病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少年居多;流行季节均主要为春季。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合肥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对331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5.62%,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3.60%.在出疹后4~14 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病例≥20岁组阳性数最高(33.11%);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3~19岁自(64.4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31例,占20.53%;无免疫史的40例,占26.49%;免疫史不详者80例,占52.98%[结论]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采血与检出率密切相关;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应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承德市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和鉴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抗体捕捉ELISA法测定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79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6株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0.25%,16株麻疹病毒均为Hla基因亚型;253份血清标本中,145份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7.31%,在3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24%;14份麻疹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中,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2.86%.结论:实验室检测在麻疹监测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承德市流行的麻疹病毒为Hla亚型;采用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是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此方法的建立,将使麻疹网络实验室技术不断扩展和完备.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为了解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 ,对 9个地区出疹性病例进行了调查 ,并随机采集急性期血清 2 31份进行风疹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2 31份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39份 ,分属 10次流行 ;131份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92份 ,分属 13次流行。采血时间与风疹IgM抗体检出率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5~ 14天检出率最高 (85 71% )。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儿童为主 ,其中 11~ 15岁风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 (81 40 % ) ,其次为 7~ 10岁 (6 4 79% )。所有血清标本均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送检 ,均无风疹疫苗免疫史 ;其中从两个县的送检血清标本中还发现风疹和麻疹同时在不同乡、镇中流行的现象。以上结果提示 :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有时严重 ,人群抗体水平低 ,且与麻疹混淆 ,误诊情况普遍。因此 ,加强风疹疫苗接种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太原市720例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更好的开展麻疹监测工作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太原市2000~2006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720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99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55.42%。麻疹IgM抗体阳性者中,>18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在太原市3~5月份是麻疹发病高峰,小店区发病人数最多。2004~2006年从256例血清中检测出风疹IgM抗体阳性113例,阳性率为44.14%。结论:2000~2006年太原市大年龄组麻疹发病人数最多。风疹是干扰麻疹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应提高麻疹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7.
冯丽梅  黄健 《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2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检测血液标本74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46份,总阳性率为33.02%,风疹IgM抗体阳性90份,总阳性率为12.08%,各年度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主要分布在7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的77.24%;风疹主要分布在15~39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4.44%,麻疹、风疹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时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高发。麻疹6~7月为发病高峰;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3~8月份,占全年的96.67%。结论 2012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年居多。加强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市2010-2013年麻疹、风疹的流行特征,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对2010-2013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4年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624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81%;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2.34%;2010-2013年大连市麻疹、风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频繁的城乡结合部,麻疹发病以5岁以内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少年居多;流行季节均主要为春季。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防控的重点,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暴发。  相似文献   

19.
刘兰吉  张海滨  罗永松 《职业与健康》2011,27(7):716+841-F0002,F0003
目的对2010年秦皇岛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l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结果2010年该市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35例,风疹IgM抗体阳性30例。麻疹、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6月份,麻疹共发病89例,占65.93%。风疹共发病25例,占83.33%。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51.11%)。结论4岁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1岁及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因此进行IgM抗体检测可以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8年南阳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抗体水平,为麻疹的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消除麻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IgM检测。结果2018年共检测南阳市14个县区送检血清标本284份,同步开展麻疹IgM、风疹IgM检测。其中,麻疹IgM阳性73份,阳性率为25.70%,抗体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4岁以下者,与性别无关系(P>0.05);风疹IgM阳性0份。结论2018年南阳市麻疹呈散发状态,各县区麻疹病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