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已婚妊娠梅毒患者配偶的梅毒感染情况,并从妊娠梅毒患者及配偶自身角度分析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因素。方法 对2008-2011年间在深圳市确诊感染梅毒的已婚孕产妇进行调查和配偶追踪,并对就诊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eponema pallidum purtide assay,TPPA)检测,通过问卷收集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配偶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已婚妊娠梅毒患者及其配偶2 261对。接受调查的配偶中,528例TRUST和TPPA均阳性(23.35%),129例仅TPPA阳性(5.71%),配偶的梅毒感染率为29.06%(657/2 261)。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滴度≥1:8、疾病诊断为早期梅毒和足量治疗后者其配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配偶文化水平在高中及以下、自身存在多性伴行为者其感染梅毒的风险较高(均有P<0.05)。结论 已婚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具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妊娠梅毒患者的梅毒血清滴度水平、疾病诊断情况以及配偶的多性伴行为等是影响配偶感染梅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的感染现状及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妊娠不良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提供孕产保健的医疗机构中首次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梅毒筛查,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孕妇进行免费筛查,阳性孕产妇采用医院自制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冶游史、输血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行为史,月经情况、孕产次、不良妊娠史等生育史。随访梅毒孕产妇妊娠结局,并对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54 391例孕产妇中共有53 710例接受梅毒筛查,筛查率为98. 75%,其中孕产妇梅毒感染233例,感染率为0. 43%; 233例梅毒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中191例为正常新生儿,其中流产10例、早产2例、死胎6例、围生儿死亡5例、出生低体质量1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对梅毒感染的233例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是造成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因素,有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中期、孕期未治疗、新生儿未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1∶64时,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以不良妊娠结局为因变量,以其他传染疾病、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梅毒分期、孕期治疗、新生儿治疗、首次诊断血清滴度与梅毒孕产妇妊娠不良结局显著相关,OR值依次为5. 38、3. 57、2. 61、2. 78。结论鄂尔多斯市孕产妇梅毒感染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孕妇的梅毒筛查,并积极治疗和管理孕产妇梅毒感染,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改善产妇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梅毒早期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5l例产前筛查确诊并经规范抗梅毒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11例未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病例进行对照。结果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孕妇共分娩新生儿51例,其中足月产50例,早产1例,无流产、死胎发生。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21例,TPPA、RPR均阳性(滴度≤1:8)11例,经1-6个月随访均自行转阴。妊娠期梅毒未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发生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足月梅毒儿共9例(81.82%)。外地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0.43%(7/23),明显高于本地孕妇的7.69%(3/39);无固定职业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32%(9/37),高于有固定职业孕妇的4.00%(1,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5.53、4.55,P〈0.05)。结论妊娠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流动人口、无固定职业孕妇的建卡率,能有效避免妊娠梅毒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首次到医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实行免费筛查;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方法进行初筛,阳性血清送至市性病防治中心,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进行确认。结果2003-2005年深圳市共筛查418871名孕妇,筛查率为94.7%,确诊梅毒阳性孕妇2019例,平均感染率为0.48%。梅毒阳性孕妇94.2%集中在20-35岁年龄段;孕妇文化程度93.6%为高中以下,初中显著高于其他学历(OR=9.515);孕妇中63.4%的职业为商业服务和无业,显著高于其他职业(OR=8.628);孕妇中89.5%为外来人员,高于本地户籍者(OR=8.733);孕妇首诊孕周越大感染率越高。结论深圳市孕妇人群梅毒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与职业、学历、户籍、首诊孕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揭示妊娠梅毒流行特征,探索最大限度降低对围产儿危害的有效途径。方法 1997—2002年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筛查,对本院确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共41例进行回顾流行病学研究。采用于星青霉素全程抗梅毒治疗和追踪。结果妊娠合并梅毒患初中化程度和无业各占85%;丈夫梅毒感染率达100%,其中香港居民占29.3%;妊娠潜伏梅毒达97.5%。在孕20周确诊占65.9%,治疗率58.5%。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0.0)和先天梅毒发生率(8.0%),显低于末治疗组(58.8%和85.7%,P均<0.01)。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是严重造成围产儿死亡及传播先天性梅毒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全程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和防止感染先天性梅毒的重要保证。加强孕期安全性行为是杜绝再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妊娠期女性梅毒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舟山地区3家综合医院和2家妇产专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女性11260例临床资料,均行妊娠梅毒血清学筛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1260例妊娠期女性中梅毒阳性率为1.9%(208例),梅毒规范治疗率为73.1%(152例),妊娠梅毒感染孕妇分娩的200例新生儿中先天梅毒儿16例(8.0%),出生梅毒反应阳性25例(12.5%)、阴性159例(79.5%)。单因素分析,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性伴侣数、配偶为梅毒患者在妊娠梅毒孕妇与非妊娠梅毒感染孕妇中有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外地户籍、服务行业、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性伴侣数≥2个、配偶患梅毒均是妊娠梅毒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021年舟山地区妊娠梅毒感染率为1.9%,低收入、低学历、外来户口及性伴侣紊乱人群中感染率较高,经过有效预防、筛查及治疗治疗率高,新生儿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心区早期妊娠妇女梅毒和HIV感染情况,对筛查阳性的孕妇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方法:对妊娠12周以内的早孕妇女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和HIV抗体初筛检查,对确诊为妊娠梅毒的孕妇,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0年颁发的《性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中的妊娠梅毒治疗方案给予规范治疗;对HIV感染者,给予适当的行为干预,随访并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筛查2177例妊娠12周以内的早孕妇女,其中梅毒感染13例,感染率为5.97‰,HIV感染2例,感染率为0.92‰。结论:在妊娠早期进行梅毒和HIV感染的筛查和干预更有利于控制母婴垂直传播及避免其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舟山海岛地区孕产妇梅毒感染情况和新生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岛地区孕产妇梅毒发病情况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该地区孕产妇梅毒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度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转归情况。结果 51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中,孕前及孕早、中孕期确诊并正规治疗组早产、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孕晚期确诊未正规治疗组。结论通过对产前筛查出妊娠期梅毒后,及早、足量、正规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流产、早产、死产和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对妊娠早、中期发现的梅毒患者不必终止妊娠,通过正规、足量的抗梅毒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尽可能加强宣教,提高孕妇系管率,孕期及早进行梅毒筛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正规、足量治疗。  相似文献   

9.
支原体感染对妊娠结局与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降低孕产妇的孕期感染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采用 PCR技术监测对孕妇在妊娠期间所患支原体感染性疾病不同程度的损害。结果 :支原体感染在妊娠期可以导致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输卵管妊娠、死胎死产。结论 :支原体感染是多种孕产妇疾病的潜在的致病因素 ,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孕产妇由于特异性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及围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通市近4年的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重点探讨不良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南通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孕期确诊为妊娠梅毒的45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451例梅毒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45例,发生率为9.98%.产时确诊梅毒感染的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孕早期确诊的孕妇(OR=4.703,95%CI:1.079~20.486),孕期未用药或仅用药1个疗程的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用药2个疗程的孕妇,OR值分别为4.583和3.905,出生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值阳性的新生儿最终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阴性者(OR=3.412, 95%CI:1.295~8.987).结论 孕期尽早进行梅毒筛查、梅毒感染孕妇及早规范药物治疗是减少梅毒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HIV 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TIs) in pregnant women in Kinshasa,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DRC). Between April and July 2004, antenatal attendees at two of the largest maternity clinics in Kinshasa were tested to identify HIV status, syphilis, 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NG). HIV seroprevalence was 1.9% in 2082 women. With PCR techniques, CT and NG infections were also uncommon in the first 529 women (1.7% and 0.4%, respectively). No active syphilis infection case was identified by Treponema pallidum haemagglutination assay (TPHA) and rapid plasma reagin test (RPR). A woman's risk of HIV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er reporting a male partner having had other female sexual partners (OR 2.7, 95% CI 1.2-6.2). The continuing low seroprevalence of HIV in pregnant women from Kinshasa was confirmed. Understand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is phenomenon could help prevent a future HIV epidemic in low HIV transmission areas in Africa.  相似文献   

12.
Qolohe and colleagues conducted a study at a hospital in Natal, South Africa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syphili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samples at the time of delivery, and to determine the seroconversion rates of syphilis and HIV infections from initial visit to delivery. 418 women were enrolled; 39 (9.3%) had reactive syphilis serology (RPR positive, TPHA positive) at delivery. 9 of the 329 booked women who were initially seronegative for syphilis seroconverted at delivery (a seroconversion rate of 2.7%). The seropreval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unbooked group of women (18.2%) than for the booked group of women (8.4%). 18 women with reactive sera at the initial visit became nonreactive after 4-17 weeks. Another 50 patients showed evidence of past treponemal infection (RPR negative, TPHA positive). Overall, 32 (7.2% of 418) women were positive for HIV at delivery. 4 of the 178 (2.2%) in the booked group seroconvert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was detected in 2 women. In view of these findings, the authors recommend screening for syphilis and HIV at the time of delivery in the Natal-Kwazulu region where these diseases are endemic. Since congenital syphilis is preventable with treatment, and knowledge of HIV status affects counseling about safe sex practices, pregnancy termination, follow-up care of the infant, and breast feeding, this author recommends screening for syphilis and HIV during pregnancy and at delivery in areas of high prevalence of these two disea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江阴市妊娠梅毒流行特征以及新生儿梅毒干预后结局.方法 通过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阴市妊娠梅毒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全市累计对25360例孕产妇进行了妊娠梅毒的血清学筛查,筛查出8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阳性率为3.27‰(83/25360),孕期梅毒检测率为78.86%(20000/25360),孕产妇梅毒规范治疗率为72.29%(60/83).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年龄、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婚姻情况、性伴侣是否梅毒患者8个因素为孕产妇感染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χ2=12.170~417.172,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婚姻情况、性伴侣是否梅毒患者7个因素为孕产妇感染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724~15.586,均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79例新生儿,先天梅毒儿6例(7.59%),出生梅毒反应阳性10例(12.66%),出生梅毒血清反应阴性63例(79.75%),对这些新生儿进行治疗、追踪随访,6例先天梅毒儿经治疗后,1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出生梅毒反应阳性新生儿经预防性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均在9月龄内转阴.结论 2014-2015年江阴市妊娠梅毒仍主要在流动人口、低收入、低学历、性伴侣紊乱的人群中流行,近年来全市重视预防、筛查及治疗,已初显成效,孕产妇梅毒治疗率高,新生儿预后明显改善,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妊娠梅毒的筛查,加强宣教,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妊娠梅毒患者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4.
四类重点人群HIV、梅毒、肝炎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小工业城市重点人群HIV、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现场调查采用哨点监测的方法,血清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了256名有偿供血者、266名性病门诊患者、271名孕妇、228名吸毒者的HIV抗体、梅毒抗体、抗-HCV和乙肝HBsAg。结果吸毒者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0.43%,吸毒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83.87%,与有偿供血者(5.86%)、性病门诊患者(2.26%)和孕妇(1.11%)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有偿供血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与除吸毒人群外的其他两类人群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病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婚外性伴数呈正相关。结论性病门诊患者和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率、吸毒人群和有偿供血者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性病门诊患者和吸毒人群存在感染HIV/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上述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艾滋病等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339例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检出率和母婴传播规律及其干预技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结合交叉进行,应用回顾、前瞻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梅毒患者受孕或孕期产科检查时确诊为妊娠期梅毒共339例,进行孕期及新生儿治疗和干预、随访观察。结果妊娠期梅毒检出率为2.33%;孕母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结婚生育,其新生儿RPR脐带血阳性率最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率随孕母RPR滴度升高而升高,孕母RPR滴度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孕母血RPR滴度和治疗时机与新生儿脐带血RPR阳性的关系密切,治疗后妊娠分娩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全程随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深圳市南山区各助产机构确诊的986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化孕产妇梅毒病历记录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治疗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妊娠结局等内容,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梅毒患者全程随访影响因素。结果986例妊娠梅毒患者中,完成全程随访者692例,全程随访率70.1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在25岁以上、就诊时21~36孕周、就诊时≥37孕周、配偶有性病史、疾病分期为一期/二期梅毒是促进全程随访的独立因素,家务和待业以外的职业是完成全程随访的阻碍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3.32(2.44~4.50)、2.10(1.35~3.27)、1.72(1.03~2.89)、4.05(1.98~8.30)、3.03(1.47~6.25)和0.56(0.42~0.75),均P<0.05。结论妊娠梅毒患者全程随访率受到年龄、职业、就诊时孕周、配偶性病史、疾病分期等因素影响,建议针对不同患者特征以及健康需求,建立一站式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实施引导策略,更好的为妊娠梅毒患者提供全程随访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武力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13-1414
目的掌握怀柔区性病就诊者梅毒、艾滋病流行动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性病门诊就诊量较大的区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3家医院的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设立监测哨点,主动开展性病就诊者监测工作。结果2005-2007年3年共监测性病就诊者810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监测出艾滋病(AIDS)患者1人,检出率0.12%;梅毒确诊试验抗体阳性检出126例,检出率15.6%;梅毒血清试验RPR阳性检出85例,梅毒现正感染检出率10.5%。结论性病就诊者是一组特殊的性活跃人群,是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也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人群。提示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此类人群梅毒、艾滋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性乱人群、吸毒人员、献血员、孕妇4类人群性病感染变化,为政府制定预防性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方法,对4类人群每年固定监测各500人,连续监测5年行为学和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尿道炎、HIV感染。结果 5年4类人群共检出6种性病1004例,平均感染率为10.0%,其中性乱人群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26.0%、吸毒人员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7.6%、孕妇6种性病总感染率为4.3%、献血员2种性病总感染率为2.3%。在2000年人群感染性病率达到高峰,同时病种构成出现变化。结论 孕妇性病感染、吸毒人群中存在的注射吸毒情况和病种构成的改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哨点监测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于基层疾病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妙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28-1529
目的:探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意义。方法:收集首次产前检查(产检)孕产妇4364名免费做梅毒血清抗体测定的结果,测定方法为RPR、TPPA;采用SAS8.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02年7月始检测孕产妇479例,梅毒阳性率为0;2003年检测孕产妇1870例,梅毒阳性率4.28‰;2004年检测孕产妇2015例,梅毒阳性率1.49‰。②梅毒阳性孕产妇中,孕妇阳性率54.54%;产妇阳性率45.45%。③梅毒阳性孕产妇妊娠结果:11例患者都进行治疗,其中4例选择继续妊娠;2例选择引产;2例足月产;1例死胎;2例出现早产、窒息。结论:在产检中对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不仅可以检测阳性病人,给予及时治疗,还可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从而降低婴儿被感染梅毒的机会,减少婴儿出生死亡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