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 5 4例小儿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的动态检测 ,揭示监测PAIg在儿科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确诊为小儿ITP的 5 4例住院患儿观察不同干预方案前后PAIg的动态变化 ,探讨小儿ITP的最佳优化治疗方案 ,以及PAIg与小儿ITP的预后和转归关系。 结果  ① 5 4例患儿PAIg中PAIgG阳性率明显高于PAIgM和PAIgA ,急性患儿PAIg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 ;②PAIgG检测值不同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一 ;③对联用丙球后PAIgG检测值持续不降的患儿 ,急性型易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患儿反复多次后易转为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型 ;④适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提高临床缓解率。 结论 ①小儿ITPPAIg以PAIgG敏感度为高 ,其中急性型血小板相关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型者 ;②PAIgG检测值在 5 0 0ng/10 7pA以下者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 5 0 0~ 10 0 0ng/10 7pA以上者 ,PAIgG持续增高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敏感 ,易出现反复 ,PAIg持续在 10 0 0ng/10 7pA以上者激素治疗无效 ,为加用免疫抑制剂指征 ,加用免疫抑制剂仍无效者为脾栓塞、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部分病毒感染导致ITP患儿在治疗中,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因素。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62例治疗中ITP患儿血清柯萨奇病毒(C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EB病毒(EB)和肺炎支原休(MP)IgM抗体。结果 显示62例ITP患儿感染阳性率为75.8%(47/62)。其中RW阳性率为32.3%(20/62);CBV阳性率为17.7%(11/62);MP阳性率为14.5%(9/62);ADV阳性率为9.7%(6/62)。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3.9%(21/62)。结论 ITP患儿治疗过程中,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抗病毒和免疫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ITP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ll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为特征。其中急性者起病急,症状重,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对17例急性  相似文献   

4.
急慢性IT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小儿血液》2004,9(1):4-6,22
  相似文献   

5.
探讨重症ITP的治疗方法,寻找适合基层较佳、经济而有实用的治疗方案。采有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小剂量VCR静脉慢滴四种方案,分别对41例患儿进行了不同治疗,并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效肯定,起效快、效果好,几乎无副作用,24小时明显好转,3天内血小板明显增高,7天左右恢复正常。全部病人的均未输血小板,若不伴体乏可不输血,减少了血源导致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的治疗是首选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80年代开始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我科采用小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配合激素治疗小儿ITP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科2002~2005年收治ITP64例,均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4例;急性型55例,慢性型9例。发病年龄2月~14岁,平均(64.16±40.09)月。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IVIG加激素(简称治疗组,以下同)33例;其中急性型2…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2年10月~1997年10月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方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8岁~14岁,平均年龄(11±2.06)岁。发病时间6个月~3年,平均(26.4±3.6)月。所有病例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1mg~2mg/(kg·d)治疗3个月无效或减量后复发。6例加用长春新硷2mg/(m~2·w)。5例于血小板<20×10~9/L时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80mg/(kg·d)×(2~3)次。暂时BPC上升,停药后1月下降至治疗前水平。BPC14~35×10~9/L,全部患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ITP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小儿血液》2003,8(3):99-101
  相似文献   

9.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法,对95例ITP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共分为三组:口服激素治疗,激素冲击治疗及丙球冲击治疗。结果显示,本研究显示口服激素与激素冲击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显著性差异,而丙球治疗较其他二种方法显示出起效快,显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重症病人及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则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 ,因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对ITP的诊断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 (monoclonalantibodyspecificimmobolizationofplateletantigens ,MAIPA)测定了ITP患儿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的抗GPIIb/IIIa和抗GPIb/Ix自身抗体 ,并同时测定这些患儿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G) ,将二者作比较 ,试图评价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ITP患儿治疗中血小板下降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部分病毒感染导致ITP患儿在治疗中 ,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因素。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6 2例治疗中ITP患儿血清柯萨奇病毒 (CBV)、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EB病毒 (EB)和肺炎支原休 (MP)IgM抗体。结果  显示 6 2例ITP患儿感染阳性率为 75 8% ( 4 7/6 2 )。其中RSV阳性率为 32 3% ( 2 0 /6 2 ) ;CBV阳性率为 1 7 7% ( 1 1 /6 2 ) ;MP阳性率为 1 4 5% ( 9/6 2 ) ;ADV阳性率为 9 7% ( 6 /6 2 )。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 33 9% ( 2 1 /6 2 )。结论  ITP患儿治疗过程中 ,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应重视抗病毒和免疫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