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小剂量小剂量激素短程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于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的2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2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100例和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和退热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甲基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静脉注射。结果:实验组患儿相对对照组患儿在皮肤疱疹的愈合时间、退热时间、睡眠易被惊醒时间停止时间、肢体抖动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激素短程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症治疗,值得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研究早期应用甘露醇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54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27).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单加甘露醇,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甘露醇与甲泼尼龙治疗,将2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1.6±1.2)h、皮肤疱疹愈合时间(84.4±13.1)h、肢体抖动停止时间(12.8±7.6)h、易惊停止时间(48.2±8.5)h;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3.7±1.3)h、皮肤疱疹愈合时间(110.5±15.6)h、肢体抖动停止时间(31.4±9.3)h、易惊停止时间(108.4±9.6)h;观察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露醇联合甲泼尼龙应用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治疗中,能够有效保持体液负平衡,控制患儿颅内高压,预防肺水肿发生,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患儿痛苦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干预组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的神经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退热时间与干预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患儿持续发热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消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接收治疗的63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对其分组,分为A组33例和B组30例,B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抗感染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咳嗽缓解时间、退热时间以及肺内啰音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疗效较为确切,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RMP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d),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25 mg/(kg·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炎症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两组均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有效改善RMPP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CRP水平,短期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薛斌 《中外医疗》2012,31(25):112-1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25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在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心率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正压通气是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由我院小儿科确诊并收治的7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可靠,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75-77+81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辅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8 年9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 例,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常规吸痰、雾化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有利于小气道功能恢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比常规对症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1.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75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普通型手足口病(Ⅰ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科于2011年4~9月确诊为普通型手足口病(Ⅰ期)患儿1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加入100~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剂(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比较两组有效率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结果:热毒宁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热毒宁组退热有效率及热皮疹消退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手足,其退热、消退皮疹以及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剑锋  李湘红 《中外医疗》2011,30(23):15-16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咽结合膜热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炎琥宁粉针剂治疗,疗程均为3~5d,2组均给予常规液体疗法、对症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咽痛持续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黄生才 《当代医学》2014,(16):121-122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索α1b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远东妇儿科医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56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68)。对照组在静脉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干扰索α1b雾化吸入,并每晚予以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的发热、气喘、哮鸣音等症状的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再次复发率分别为4.4%、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上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具有一定的预防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疗效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大[6~10mg/(kg·d),A组]、中[3~5mg/(kg·d),B组]、小[1~2mg/(kg·d),C组]3个剂量观察组和1个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20例。3个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对照组用安慰剂代替甲泼尼龙。观察并比较4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7和14d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比较4组患儿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住PICU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大、中剂量观察组治疗3、7和14d后CRP、皮质醇和PCT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观察组治疗3、7和14d后CRP、皮质醇和PCT水平均低于大、中剂量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剂量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住PICU时间和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住PICU时间和病死率低于大、中剂量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可缩短病程,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支气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0.5~1.0 ml/(kg.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9%(45/5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持续高热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红霉素20~30 mg/(kg.d)连续7~10 d,糖皮质激素静滴3~5 d,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5 d。两组均给予退热、平喘、雾化等对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病情变化、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27±1.12)d,对照组为(3.54±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1);治疗组重症肺炎发生率为9.1%,低于对照组40.9%(χ2=4.364,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治疗组为(8.45±3.17)d,明显少于对照组(11.09±3.17)d(t=2.981,P〈0.01);CRP水平随病情好转显著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RP水平为(5.24±7.60)mg/L,低于对照组(11.65±10.48)mg/L(t=2.324,P〈0.01)。结论:联合应用红霉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高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肺炎发展,缩短发热时间,从而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所有入选的肺炎病例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愈显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未见有并发症及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而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片或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48例青春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应用结合雌激素片,治疗组应用妈富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控制出血与完全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即妈富隆治疗效果优于结合雌激素片。结论:应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7例。实验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金银花颗粒治疗,更昔洛韦5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滴注5 d,同时口服金银花颗粒,每日3次(1~3岁患儿每次1 g,4~6岁患儿每次3 g),服用5 d。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15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滴注5 d。分别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1%(67/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3%(5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为(1.75±0.41)d,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2.98±1.02)d,平均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3.12±0.86)d,总治疗时间为(4.32±0.87)d。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8±0.53)d,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3.87±1.21)d,平均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4.09±1.42)d,总治疗时间(6.08±1.32)d。实验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总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9%和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P=0.012〈0.05)。结论:联合使用更昔洛韦和金银花颗粒治疗手足口病,能够显著减少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痰热清、干扰素交替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0例)给予痰热清2.5~5.0 ml/次+生理盐水5~10 ml/次,1~2次/d;并联合干扰素50 000 U/(kg.d)+生理盐水1~2 ml/次,每次10 min,1次/d,两者交替雾化,雾化吸入采用氧驱动化吸入,雾化后予以拍背,促进排痰,5~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使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退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干扰素交替雾化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