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预防性激光治疗大的黄斑玻璃膜疣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双眼黄斑部有多个(>10个)大的(直径>63μm)玻璃膜疣者16例.随机选择1只眼行激光治疗,氪黄激光"C"型光凝其黄斑区.另外1只眼不治疗而作为对照.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光敏度、彩色眼底像和眼底荧光造影.结果 激光治疗组8只眼玻璃膜疣减少,7只眼玻璃膜疣无明显变化,1只眼玻璃膜疣增加.对照组0只眼玻璃膜疣减少,10只眼玻璃膜疣无明显变化,6只眼玻璃膜疣增加.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光敏度,治疗组没有变化,对照组下降.结论 氪黄激光对大的黄斑玻璃膜疣预防性治疗可以促进玻璃膜疣吸收,并使其视功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玻璃膜疣(drusen)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眼底所见,弹性纤维假黄瘤病时眼底亦可见到;而遗传性玻璃疣在儿童或青年检查眼底时可以发现,两眼黄眶部对称发生。本文着重谈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玻璃膜疣。大约过30岁以后,有些人眼底可出现玻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MCBRVO),可因出血掩盖了阻塞的血管,使临床通过眼底检查甚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也不易观...  相似文献   

4.
Wen F  Wu D  Wu L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67-9, 1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及眼底变化特征。方法对35例(37只眼)眼底有黄斑出血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其中8只眼行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nangiography,ICGA)。结果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表现:(1)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SRNV)形成导致的黄斑出血(23只眼),ICGA显示的SRNV较FFA清晰;(2)无SRNV的黄斑出血(14只眼),在出血下或边缘有漆样裂纹显露者9只眼;对其中6只眼进行了随访,发现其黄斑出血是由于出血下或其边缘有脉络膜毛细血管和Bruch膜的破裂致新的漆样裂纹形成的缘故。结论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原因除常见的SRNV形成外,还有尚不伴SRNV的黄斑出血。FFA结合ICGA能更早期、准确地确定引起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这两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发荧光(near-infraredautofluorescence,NI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在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的16例(16眼)患者进行NIA和FFA检查,观察其眼底变化特点。结果 12眼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网膜下出血,FFA示部分脉络膜裂伤被视网膜下出血所遮蔽而不能显影;4眼为单纯黄斑脉络膜裂伤,FFA晚期示脉络膜裂伤呈完整的条索状强荧光。16眼的NIA均可穿透斑片状视网膜下出血显示脉络膜裂伤形成的弧形或线形弱荧光。16眼NI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为(1.47±048)mm,较FFA所测脉络膜裂伤长度(0.49±0.25)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0)。结论 NIA可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遮蔽的脉络膜裂伤,FFA可显示视神经钝挫伤,两者结合有助于及早确诊黄斑脉络膜裂伤合并视神经钝挫伤,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视乳头玻璃膜疣伴黄斑玻璃膜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乳头玻璃膜疣虽然并不罕见 ,但有时却易发生误诊 ,本文报道 1例视乳头玻璃膜疣伴黄斑玻璃膜疣曾误诊为视乳头水肿、脉络膜占位性病变。患者 ,男 ,46岁 ,发现左眼前黑影 2周于 1997年 6月 17日来诊 ,在外院曾诊断为“视乳头水肿” ,来我院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一般情况可 ,心肺未见异常。眼科检查 :视力右眼1 2 ,左眼 1 2 ,双眼前节及屈光间质正常 ,眼压正常。眼底检查 :右眼底视乳头及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 ,黄斑区上方可见小片点状玻璃膜疣 ,黄斑中心反光存在。左眼底 6点处下方视乳头可见约 1/3PD大小椭圆形灰白色隆起 ,边界模糊…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其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已有文献报导 ,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报道较少[1] ,笔者最近遇到 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 ,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例 1  女 ,43岁。左眼视物不清 1年 ,于 1999年 3月就诊。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1 2 ;左眼 0 1,不能矫正。双眼前节及右眼底正常。左眼底视乳头颞上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预防性激光治疗对大的黄斑玻璃膜疣的效果.方法 黄斑部有多个(>10个),大的(直径>63μm)玻璃膜疣者23例.其中7例对侧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对玻璃膜疣眼进行激光治疗.另外16例为舣眼玻璃膜疣,随机选择一只眼行激光治疗.氪黄激光"C"型光凝该23只眼的黄斑区.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彩色眼底像和眼底荧光造影(FFA).结果 激光治疗后,14只眼玻璃膜疣减少,7只眼玻璃膜疣无明显变化,2只眼玻璃膜疣增加.最佳矫正视力提高7只眼,不变6只眼,下降1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术后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激光治疗眼并未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结论 氪黄激光对大的黄斑玻璃膜疣预防性激光治疗可以促进玻璃膜疣吸收,并使其视力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观察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黄斑出血掩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方法:对22例24只眼AMD黄斑出血患者作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ICGA检查在本组AMD黄斑出血病例显示了CNV的如下特点:①ICGA发现了FFA未能发现的CNV;②ICGA较准确地判断了CNV的位置;③ICGA发现CNV的数量比FFA多,更全面地显示CNV;④ICGA较准确地显示了CNV的范围大小。结论:ICGA能较全面、准确地揭示AMD黄斑出血所掩盖的CNV,并能扩大适于激光光凝的CNV范围及提高激光光凝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eular degeneration.AMD)是损害老年人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文献报道对玻璃膜疣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可促进玻璃膜疣的消退,阻止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本研究随机选择了10例双侧玻璃膜疣的患者的单眼行激光治疗,显示玻璃膜疣明显消退。激光治疗2年后,为观察激光治疗对黄斑功能的影响,对该组患者用Rodenstock激光扫描眼底镜检查黄斑区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RPD)是一种眼底表现为淡黄色交织网状的病灶,蓝光下更为明显.RPD类似于玻璃膜疣,但与典型玻璃膜疣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眼底表现及影像特点.RPD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种不完全相同,与黄斑疾病尤其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关系也不完全一样.进一步了解RPD的临床意义,探讨RPD与黄斑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RPD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可能为CNV性黄斑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老年黄斑变性干性型向湿性型转化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峰  吴乐正 《眼科》1998,7(2):79-82
目的:探讨干性型老年黄斑变性(AMD)向湿性型转化的眼底变化特征及寻找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眼底彩色照相,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CA)和/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12例干性型向湿性型转化的AMD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和分析。结果:12例干性转为湿性的患者中,对侧眼为湿性改变有9例,其中对侧湿性型患眼的脉强膜新生血管(CNV)位于黄斑无血管区(FAZ)内的有7例,湿性型病变由软性玻璃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10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retro-mode成像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玻璃膜疣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 2015-10/2016-12于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AMD患者67例67眼和对侧67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F-10cSLOretro-mode成像检查.对比观察单侧AMD患者患眼玻璃膜疣的眼底彩色照相、OCT及retro-mode成像图像特征,并计算分析retro-mode成像与眼底彩色照相及OCT对单侧AMD患者对侧眼玻璃膜疣的检出率.结果:F-10cSLOretro-mode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单侧AMD患者患眼一些在眼底彩色照相和OCT检查中并未出现的玻璃膜疣病灶.在67例单侧AMD患者对侧眼,retro-mode成像发现玻璃膜疣56眼(84%),眼底彩色照相发现玻璃膜疣36眼(54%),OCT发现玻璃膜疣48眼(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两两分别比较,retro-mode成像对玻璃膜疣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P′<0.0125);而retro-mode成像与OCT比较对玻璃膜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125).结论:F-10cSLOretro-mode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AMD玻璃膜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眼底红外线(in-fraredray,IR)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的影像学特点并初步评估它们在DM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pectralisHRA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模式和AF模式,对133例239眼DME患者行IR及AF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分析IR和AF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39眼中,AF有异常影像的182眼(76.15%),IR有异常影像的161眼(67.36%)。AF及IR同时有异常影像的有161眼(67.36%),其中AF、IR同时为低荧光者38眼(15.90%),AF、IR同时为高荧光者35眼(14.64%),AF为低荧光、IR呈高荧光者51眼(21.34%),AF为高荧光、IR呈低荧光者27眼(1130%),AF、IR同时存在低、高荧光者10眼(4.18%);AF异常、IR正常21眼(8.79%);AF及IR均正常57眼(23.85%)。结论 AF诊断DME的敏感度较高,AF联合IR诊断DME更能较准确地判断DME患者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黄斑变性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为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现将我科1992至1997年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间接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CSC患者41例(42眼),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1/3PD(500μm)以内的20眼进行间接光凝为观察组,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1/3PD(500μm)以外的22眼进行直接光凝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BCVA分别为0.59±0.20、0.60±0.22,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0.90±0.18、0.91±0.04,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相比,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F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CFT均低于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F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和直接光凝相比,间接光凝对CSC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不能进行直接光凝的旁中心凹渗漏的CS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T)治疗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玻璃膜疣性色素上皮脱离(DPED)的形态学改变。

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病例系列研究。2016-08/2018-10临床确诊的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DPED 14例20眼纳入研究,用577 nm黄激光对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DPED进行SMLT治疗。观察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DPED治疗后BCVA,FAF与SD-OCT测量的纵径,横径,病灶面积的改变。

结果:黄斑软性玻璃膜疣治疗后BCVA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DPED治疗后BCVA与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36)。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DPED横径,纵径,截面积治疗后6mo与基线比较,黄斑软性玻璃膜疣纵径高度降低,截面积缩小,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8; 0.034)。DPED治疗前后横径,纵径高度与截面积与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SMLT治疗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DPED后BCVA没有下降。黄斑软性玻璃膜疣纵径高度与截面积均较治疗前下降。DPED与基线比较无明显改变。结果表明SMLT治疗黄斑软性玻璃膜疣是有效的,但短期DPED疗效不明显,对黄斑软性玻璃膜疣与DPED视力无损害,但仍需要前瞻性、对照、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SLO)对20例CSC患者进行无赤光(蓝色光)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靛青绿血管造影观察。结果(1)蓝色光眼底检查可清晰见到CSC的神经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脱离的隆起。(2)FFA能清晰显示渗漏点,还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及晚期视乳头的强荧光。(3)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的充盈迟缓、高灌注和小叶扩张,中晚期可见较FFA更多的强荧光点,患眼100%有弥漫性的脉络膜渗漏,患者的“健眼”或以前CSC已临床治愈的眼均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此外尚可见涡静脉异常等。结论CSC患者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用SLO对CSC患者进行无赤光、FFA和ICGA眼底血管检查,对了解CSC的发病机理和对治疗的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青  韩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3):169-170,I000
对45例(45眼)视神经间接损伤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发现FFA表现主要为三种情况:多发的片状背景荧光充盈迟缓、视乳头弱荧光以及正常眼底荧光图象。早期适当的治疗和FFA的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FFA能反映视神经组织损伤的情况,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