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稀土分离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 该厂存在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个体噪声检测强度为78.4-87.8dB(A),超标率为25.0%;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盐酸、噪声和粉尘相关岗位。结论 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造纸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电离辐射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59.1~96.3 dB(A),超标率为35.3%;高温WBGT为29.8~34.3℃,超标率为44.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应对关键控制点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压力容器制造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产生噪声、粉尘、化学毒物、电离辐射、高温和工频电磁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各岗位噪声强度76.2~106.0dB(A),超标率为83%;电焊烟尘浓度0.2~19.8mg/m^3,超标率为33%;锰及其化合物、三氧化铬、高温等也存在超标情况,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荧光灯厂一期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氧化铝粉尘及电焊烟尘),化学毒物(汞、一氧化碳、丁酮、环己酮、丙酮、二氧化硫、锰、二氧化氮、氨)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岗位噪声强度在50.6~89.1 dB(A)之间,超标率为20%,工作场所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汞和噪声超标作业点是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分析某卷烟纸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等,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为:噪声强度63.5~91.2 d B(A),超标率1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某卷烟纸生产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化学毒物、高温、煤尘,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作出合理防护措施,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通信元件公司在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丁醇、异丙醇、锡烟和铅烟等)、粉尘、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检测结果中D栋喷漆房二甲苯浓度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其余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粉尘浓度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强度检测130个点,其中6个检测点(占4.6%)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冲床房的噪声强度最大,达95.6 d B(A);个体噪声强度检测15个工作岗位,其中有5个岗位超过职业卫生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二甲苯和异丙醇,应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和分析淄博市某陶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找出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提出进一步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化学性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个体检测和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5%和83.3%;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的浓度和强度均符合国家限制的标准。结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为该企业关键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特别是粉尘,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中药厂前处理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中药厂前处理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和其他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粗粉碎室粉碎机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范围为98.2~98.7 d B(A),粉碎室1粉碎机组的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范围为92.5~92.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其他粉尘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病人;已采取有防噪、防尘和防高温措施,并建立有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结论该中药厂前处理车间关键控制危害因素是噪声,应对关键控制部位进一步加强降噪防护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水电生产企业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工频电场、振动、夏季高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正己烷、丙酮、电焊烟尘和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噪声强度检测38个点,其中3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其中检修廊道2号机尾水人孔处的噪声强度最大达到93.4 d B(A);个体噪声强度检测5个巡检岗位,其中有2个(占40%)超过职业卫生限值。其余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工频电场,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某不锈钢热轧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电离辐射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噪声强度70.6~95.9 dB(A),超标率65%;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29.3~37.4℃,均为高温作业点;电离辐射、粉尘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高温和电离辐射是不锈钢热轧厂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义霞  李勇  宋志伟 《职业与健康》2014,(18):2541-2545
目的识别某成品管道工程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补充措施及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溶剂汽油、柴油、噪声、高温、低温、工频电场。首站主输泵区定点噪声检测最大值为103.7dB(A),首站副操个体噪声检测最大值为85.6 dB(A),超过85 dB(A);分输站1至末站站控室照度低于300 lx(标准值)。结论现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对个别定点和个体噪声超标情况,仍需加强职工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高照度不达标的站控室照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某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水平,分析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提出集油站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和日常工作中的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一氧化碳、噪声等,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在74.8-90.6 dB(A)之间,其中天然气锅炉、往复泵、输油泵属于噪声作业环境。结论 该集油站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是加强日常检维修和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法对项目在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类比检测结果除噪声可能超标外,其余均未超标。TWA:CO、HCI、NaOH、CO2、粉尘、噪声分别为0.03~1.00、0.19、0.018~0.076、0.0019~0.0046、0.020~0.033mg/m3、73.39~89.50dB(A)。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分析某中型煤矿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煤尘、矽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煤尘C-TWA检测结果在0.84~2.95mg/m^3之间,超标率为27.27%;矽尘C-TWA检测结果在0.47~0.64mg/m^3之间,超标率为0;噪声共检测15个点,检测结果在72.7~97.9dB(A)之间,超标率为26.67%。结论煤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尤其应重视对煤尘、矽尘及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某企业偶氮二异丁腈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分别检测6、8和4个岗位。粉尘浓度为0.3~2.7 mg/m3,合格率100%;存在的化学毒物为甲醇、硫酸、丙酮氰醇和过氧化氢,浓度分别为40.9~796.0 mg/m3、0.3 mg/m3、0.1~1.0mg/m3和0.9~1.1 mg/m3。除甲醇合格率为50%外,其余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为80.5~89.6 dB(A),超标率为50%。结论甲醇、丙酮氰醇和噪声是偶氮二异丁腈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分析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某光伏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化学毒物是光伏玻璃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16个粉尘测定点中7个测定点超标;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  相似文献   

18.
任婕  王延让 《职业与健康》2013,(24):3272-3273
目的明确天津某铝制品电缆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该电缆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拉丝操作工和叉车工噪声测量值分别为88.1dB(A)、87.3dB(A),超过国家标准,粉尘毒物浓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结论该铝制品生产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臭氧、丁酮、甲醇,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该企业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