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面神经损伤后穴位电针刺激对神经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牙祖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59-62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压榨伤后,电针刺激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穴,每天30min,2周为一疗程。设对照组。经一二三疗程治疗后,应用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检测针刺组及对照组面神经组织中NT-3及TrkC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NT-3、TrkC受体表达高峰均在神经损伤后第6周;在相同时间点,针刺组NT-3、TrkC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在面神经再生过程中,穴位电针刺激能明显增强面神经组织中NT-3及TrkCmRNA的表达,这一分子水平的表现可能是穴位电针刺激促进面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穴位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BDN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 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手针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穴同传统针刺组),每组分为术后7、14、212、8 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BDNF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阳性细胞表达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针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明显改善,且电针刺激组兔面神经核中BDNF mRNA的表达明显多于其它4组(P<0.01),3个治疗组均有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BDNF mRNA表达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对损伤的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表情肌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3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表情肌组(表情肌组79例)和常规取穴组(55例)。表情肌组在颅顶肌额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行围刺治疗;常规取穴组穴取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四白、攒竹等,行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表情肌组有效率为94.9%,优良率为92.4%;常规取穴组有效率为70.9%,优良率为52.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情肌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取穴针灸方法。 相似文献
6.
管灸对面神经损伤模型家兔面部表情肌NGFmRNA、NT.3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机理。方法:采用机械压榨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管灸对其面部表情肌NGFmRNA、NF-3mRNA表达的影响,并和电针进行对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管灸组面部表情肌中NGFmRNA、NT-3mRNA积分光密度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与电针组比较,管灸组面部表情肌中NGFmRNA表达增强(P〈0.01),NT-3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管灸可显著增加面部表情肌中NGFmRNA、NT-3mRNA表达,从而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去卵巢大鼠骨折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针刺组,D组为尼尔雌醇组,除A组为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去卵巢手术",以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术后3个月,4组动物均于左侧股骨中段建立闭合骨折模型,然后,各组分别按既定方案进行治疗处置:A组及B组每周每只大鼠灌服0.9%生理盐水3 mL;C组针刺左后肢的"环跳""后三里""阳陵泉""委中",每天1次;D组每只大鼠予尼尔雌醇溶液0.6 mL/100 g体重灌胃(尼尔雌醇浓度:0.2 mg/mL),每周1次.分别于骨折造模术后第7、14、21和28 d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骨痂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C组和D组的骨折愈合进程快于B组;各组骨痂均有BDNF、TrkB表达,时间主要在骨折后7 d和14 d,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A、C、D、B组.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痂中BDNF、TrkB的表达减少,而针刺治疗能增加其表达,加快骨折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扶突"穴区等对颈部切口痛痛反应及颈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颈部切口痛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0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用辐射热在术前、术后4h及针刺治疗后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电针刺激上述各穴区30min后,取颈髓(C1-C4)段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颈髓GDNF及其受体GFRα-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A、TrkB mRNA的表达。结果:颈部切口手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痛阈显著降低(P<0.05),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治疗后与本组切口术后比较,热痛阈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GDNF mRNA、GFRα-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3个电针组治疗后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BDN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TrkA mRNA、TrkB mRN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各组3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显著提高颈部切口痛大鼠痛阈,上调颈部脊髓GDNF及其受体GFRα-1基因表达的水平,表明GDNF及其受体GFRα-1参与电针对颈部切口痛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4组。于再灌注72 h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缺血海马组织BDNF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72 h后,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眼针疗法能提高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BDNF表达水平,通过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损伤是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影响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细胞的存活与凋亡.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探讨BDNF及其受体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同时对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及针刺更好的用于临床进行了展望并且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流电针刺激对神经损伤后自残及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直流电针刺激为A组,对照组为B组.结果:①术后21 d,A组的右后足趾自残率为12%,而B组为65%,A组的自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右侧屈肌反射阈:当电针穴位刺激(直流0.6μA)时,可引出短潜伏期(45~150 ms)及长潜伏期(125~525 ms)传入纤维反应;③术后21 d脊神经节的标记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1.1%(A组)、4.7%(B组).结论:电针穴位刺激在抑制神经损伤后自残及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理功效.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对脊髓急性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ASCI)模型脊髓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治疗组和川芎嗪组并给予相应处理。采用改良Allen’s法造模,BBB评分对实验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SABC法检测造模后大鼠损伤段脊髓NGF和BDNF的表达。结果随时间延长,术后SD大鼠BBB评分逐渐升高,术后7 d、14 d和21 d川芎嗪组BBB评分值均较假治疗组高(P均0.05);川芎嗪组术后3 d7、d和14 d时NGF、BDNF阳性细胞数表达均较假治疗组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川芎嗪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损伤段脊髓NGF、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神经营养因子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损伤再生修复研究的热点,生物学家与临床专家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医脑病学界也开展了大量神经再生研究的基础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神经元抵抗损伤的能力,保护神经细胞,促进NSC增殖并诱导其定向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各穴后,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鼠脑各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内BDNF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表达增高,针刺加缺血再灌注组的表达较前者更高(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表达升高,利于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恢复;针刺治疗可促进脑内源性BDNF蛋白的合成,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上海针灸杂志》2015,(9)
目的观察针刺对不全性肠梗阻大鼠术后胃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恢复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1组、模型2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均采用丝线单纯结扎法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治疗组造模后采用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治疗,其中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治疗1、2 d后解剖及取材。模型1组和模型2组分别于造模1、2 d后解剖及取材。对大鼠肠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比较各组肠梗阻上段肠管平均周径和胃肠组织标本中NOS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回盲部肠管周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2组回盲部肠管周径与模型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回盲部肠管周径与模型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回盲部肠管周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肠NOS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肠NOS含量与模型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肠NOS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肠组织中NOS含量变化的途径,促进不全性肠梗阻术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模闭塞型大鼠cAMP/PKA信号通路mRNA及神经营养因子生长相关蛋白4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复健片高剂量组、复健片低剂量组、丁苯酞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Zea Longa 5分制进行评分,1~3分为模型成功。各组采用相应干预措施14d,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梗死区神经元损伤情况,RT-PCR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BDNF、GAP-43、PKA、cAMP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BDNF、GAP-43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梗死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明显,GAP-43mRNA表达量降低(P0.05),BDNF、PKA、cAMP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BDNF、GAP-4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复健片高、低剂量组梗死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均减轻,BDNF、GAP-43、PKA、cAMP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复健片高剂量组BDNF、GAP-4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低剂量组二者的表达也升高(P0.05)。结论:复健片可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调控梗死区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GAP-43的表达,促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Caspase-8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12周龄的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SPF级),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每组10只。造模后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状态,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Caspase-8mRNA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出现乳腺小叶增多、腺泡结构紊乱等组织增生现象,Caspase-8mRNA、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的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组织增生的病理变化减轻,Caspase-8mRNA、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Caspase-8mRNA、Caspase-3mRNA表达有一定影响,可能通过干预凋亡通路对大鼠乳腺增生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穴位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28d四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尼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促进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表达,并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