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经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的疗效。方法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患者,先侧卧位局部麻醉,经后正中切口暴露脱位节段的上椎板上缘至下椎板下缘,采用撬拨复位技术解除关节突的交锁;复位后可做两节段的侧块螺钉固定或棘突问钛线缆、钢丝固定(Stauffer法);然后变换体位为仰卧位,全身麻醉下经颈椎前路清除脱位椎间的椎间盘、上下终板,常规髂骨块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麻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伤口均I/甲愈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脱位均完全矫正,无残留小关节半脱位和后凸畸形;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者;术后14 d时改良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局部麻醉下后路切开复位固定再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时间短、创伤小等。 相似文献
2.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 A级5例,B级12例,C级11例,D级3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小关节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节段稳定性、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复位效果满意,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除术前ASIA分级A级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29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颈椎脱位合并小关节交锁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 方法颈椎脱位患者49例.损伤脱位节段:C3,4 7例,C4,5 15例,C5,6 14例,C6,7 13例,其中陈旧性脱位11例,病程2 h~61 d.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4例,B级9例,C级10例,D级9例,E级7例.所有患者均在颅骨牵引治疗试复位后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新鲜脱位患者牵引复位成功率63%,脊髓损伤平均改善0.65级.所有植骨块于术后4个月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颈椎脱位患者的病情决定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脱位新鲜与否、是否截瘫、椎间盘的损伤的大小、经牵引是否可复位等来制订严密的手术计划,以最小的创伤恢复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高能量损伤致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实施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实施手术。手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行后路小关节突部分切除,撬拨复位,后路钉棒系统或棘突间双股“8”字钢丝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第二步前路椎间减压自体髂骨块移植或钛网加自体骨颗粒移植,Orion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经3~3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28例颈椎骨折脱位均全部复位,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丝、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28例中有10例恢复良好,14例生活自理。C级以下平均离床活动时间为2~5天,4例肌力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行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容易复位、稳定性好、植骨易融合、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随访0~12个月,平均(5.8±3.6)个月。4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存活,脊髓功能ASIA评分提高0~1级。术前ASIA分级为A级9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B级2例,无提高3例,死亡4例;术前ASIA分级为B级14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C级6例,无提高8例。4例死亡病例均为单纯前路减压手术:1例术后呼吸、心搏骤停死亡,2例因自主呼吸微弱出院后在家中死亡,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8例ASIA分级提高一个级别的均为一期前后路减压手术。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并硬膜下减压是治疗此类患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分别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椎体高度恢复和椎间植骨融合,以及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或内固定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矫正,恢复了正常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和椎体高度.术后3~6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5例,D级5例,E级7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应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以避免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9.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4例,后路使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螺钉入钉点位于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上方,向外下方钻孔,外倾25°~30°,下倾30°~40°。钻透上下关节突,拧入3.5 mm钛合金皮质骨螺钉,螺钉长度16~20 mm。小关节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4~24个月,平均18.8个月。颈椎弧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安全性好,螺钉抗拔出强度佳,固定确实,固定节段少,植骨融合率高;使用范围广,可用于C6/7节段。但建议结合钢板使用,小关节间隙必须植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合并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机制。方法39例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行颈椎前路C2.3椎间隙融合、Zephir颈前路钛板固定术,其中8例植入SynCage。结果随访2~6年,平均3年7个月,35例颈痛症状消失,4例残留轻度颈痛症状,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C:,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合并椎间盘损伤的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颈椎前路融合术符合其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6岁,平均68.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6例,C2椎体骨折1例;寰枢椎损伤伴下颈椎损伤5例;寰枢椎同时损伤2例,其中齿状突骨折伴寰椎侧块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椎前弓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1例.并发脊髓损伤4例.保守治疗8例,开放手术治疗8例,微创经皮手术治疗12例.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经皮组短于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P<0.05).保守治疗组2例死亡,开放手术组1例死亡,其余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16.8个月.保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50%,开放手术组为72%,微创手术组为75%.保守治疗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传统手术组3例,微创手术组2例.结论 老年上颈椎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损伤特点以低能量暴力为主,损伤类型以齿状突骨折最常见,具有脊髓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等特点.在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的无脊髓损伤下颈椎脱位患者11例.根据Allen分类均为牵开屈曲型损伤,其中Ⅰ度脱位7例,Ⅱ度脱位1例,Ⅲ度脱位3例.陈旧性脱位8例,新鲜脱位3例,均为单纯颈椎外伤,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7例,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前11例Frankel分级E级,术后11例Frankel分级E级.X线片示11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曲度.随访3~31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及再脱位.术后3.5~5.5个月(平均4.3个月)达植骨融合.结论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宜Ⅰ期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内固定,无关节突交锁者可单纯前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采取单纯后方入路治疗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26例,分析受伤机制、损伤严蕈程度、救治过程、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记录和康复过程,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有6例患者采取单纯后方人路手术治疗,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复位侧块固定融合手术,2例A级患者分别于术后2,3个月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随访37个月(12~5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3~5个月),神经功能显著改善.1例患者因发生硬脊膜外血肿症状加重至B级,术后达到D级,C级及D级患者均恢复到损伤前水平,2例A级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在骨折端无骨缺损时,复位后对位对线良好者可通过单纯后方入路完成固定融合手术,并可实现骨折稳定愈合. 相似文献
16.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延期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延期外科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2006年行延期外科治疗的84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为伤后5d以上,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与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通过Frankel评分、视觉量化疼痛评分(VAS)对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5年(1~6年)。结果术后54例患者获得完全复位,30例复位达到80%以上,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融合。合并脊髓损伤74例,其中63例不全脊髓损伤患者(85%),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Frankel评分术后较术前平均提高0.5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7分,平均2.5分。随访期间无严重内固定并发症如钢板、螺钉断裂发生,仅2例患者在术后1年后观察到前路钢板远端翘起,因无相关症状,予继续观察中。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延期外科治疗相对安全,正确的手术策略对于有效复位、解除神经压迫、避免进一步神经损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颈段骨折脱位病人手术方法选择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23例下颈段骨折脱位病人根据其不同的损伤机制和术前X线,MR检查特点,分别采用前路AO钛板固定或后路张力钛缆固定或前路AO钛板+后路张力钛缆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获短期随访,平均8.1个月,病人均能早期活动,进行康复锻炼,无任何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