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2及其可溶性受体的酶免疫检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采用ELISA技术检测30例CA患者血清IL-2水平,其中18例患者同时作了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检测。结果发现CA患者血清IL-2水平比对照明显低下(P<0.05)、sIL-2R则无明显改变,说明该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可能是CA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0水平及其与白介素2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为了研究白介素(IL)10在尖锐湿疣(C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与IL2的关系,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24例CA患者血清IL10水平,其中19例同时作了IL2水平测定。结果发现CA患者血清IL10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IL2水平降低(P<0.05);IL10与IL2间呈负相关性(r=-0.894,P<0.001),说明IL10对IL2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证明,CA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产生失衡所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在CA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患者可溶性和膜结合型白介素2受体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白介素2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报道[1]早期尖锐湿疣这种良性赘生性病变,与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一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长作用,尖锐湿疣的发生与血管生成、血管扩张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一氧化氮合酶(NOS)的研究发现,NOS在过度增生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对NOS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白介素2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根据皮损分布分为寻常型与节段型,进行负压吸疱移植治疗,收集正常皮肤及白斑处的疱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肤组织液中IL-2和sIL-2R水平变化.结果: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处皮肤组织液IL-2水平较非白斑处降低,而sIL-2R水平较非白斑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节段型白癜风白斑与非白斑处皮肤组织液IL-2和sIL-2R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局部白斑皮肤处于免疫异常状态,白癜风的发病可能与IL-2和sIL-2R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激光加白介素—2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应用激光去除疣体 ,白介素 2(IL 2 )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疗尖锐湿疣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的尖锐湿疣患者 ,共 10 5例。其中男 5 9例 ,女 46例 ,初发 6 2例 ,复发 43例。病程半月~ 18个月。皮损位于包皮、冠状沟、尿道口、大、小阴唇、阴道、肛周等部位。经临床确诊为尖锐湿疣 ,部分患者合并有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等其它性病。治疗方法 将所有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5例 ,其中男 37例女 2 8例。对照组 40例 ,其中男 2 2例 ,女18例。治疗组患处常规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 (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 (IFN -γ)、白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6 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 -γ、IL - 2水平。结果 :CA患者组血清IFN -γ、IL - 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 -γ、IL- 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 (P <0 0 1)。结论 :CA患者有TH1型细胞因子 (如 :IFN -γ、IL - 2 )表达低下 ,长病程患者更明显 ,患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的发病与免疫失调有关[1],在免疫调节过程中,淋巴因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淋巴因于只有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对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ZR)进行测定,以期对银屑病患者免疫状态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3例CA患者血清中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sICAM-1、sVCAM-1明显高于对照(P<0.05),提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和血清高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2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7次;B组34例采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联合阿维A及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B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B组比较,A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变化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仍低于对照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33.33%,明显高于B组的11.76%(P<0.05)。结论 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阿维A与重组人白介素-2可调节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应用治疗CA可获得较好疗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患者郎格罕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KT6单抗及ABC法观察了18例尖锐湿疣患者包皮病损中郎格罕细胞(LC)的数量、分布及形态,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疣旁“正常”皮肤中的L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损表皮中LC密度明。减少,与对照组和疣旁“正常”皮肤相比,P<0.001,并有胞突缩短、减少或消失等改变。LC减少可能使HPV抗原不易提是给真皮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以致病损长期存在,不易消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在男性包皮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0例男性包皮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男性包皮组织中存活素表达水平.结果:尖锐湿疣组中存活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存活素在尖锐湿疣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 可能在尖锐湿疣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IL-2,IL-6,IL-8,IL-12和TNF-α的水平在尖锐湿疣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BC-ELISA法检测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的35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IL-8,IL-12和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IL-6和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组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清IL-6,IL-12和TNF-α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真空负压免疫组化法检测 50例尖锐湿疣和 2 8例假性湿疣HPV抗原。结果显示尖锐湿疣组中阳性率为 72 %(3 6/50 ) ,假性湿疣组中未见有阳性。阳性反应物颜色呈均匀淡黄色或棕黄色 ,分布在凹空细胞和角化不全细胞核内。本法与常规免疫组化法比较具有敏感性高和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8(IL- 18),γ干扰素 (IFN-γ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了 36例 CA患者血清 IL- 18、 IFN-γ水平。结果 CA患者血清 IL- 18、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分别为 P<0.05及P<0.01);IL-18与IFN-γ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CA患者血清IFN-γ水平低下与-18相关;IL-18水平低下所致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在CA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尖锐湿疣 (CA)临床疗效及血清IL 10、IFN γ水平的影响。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正常人及CA患者 (BCG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血清IL 10、IFN γ水平。结果 治疗前CA患者血清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IFN 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 ,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BCG组治疗后IL 10水平显著降低 ,IFN γ水平显著升高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 10、IFN 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且复发率高于BCG组。结论 CA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 ,BCG PSN可通过纠正此种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完善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1年1-9月在绍兴市7家医院门诊治疗的女性C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00例,年龄18~65岁;已婚99例,离异或丧偶10例,未婚91例;性传播142例,间接传播58例;病程7d~6个月。结果女性CA患者的SAS总分为34.75±8.37,SDS为39.19±8.89,均高于国内常模SAS(29.78±10.07)和SDS(33.46±8.55)。本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3.5%,主要表现在焦虑、害怕、睡眠障碍等方面。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7.5%,主要表现在忧郁、性兴趣减退等方面。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女性CA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症状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期尖锐湿疣的特点、疗效及对妊娠结局、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妊娠期尖锐湿疣 46例(观察组 )和非妊娠期尖锐湿疣 46例 (对照组 )进行对比、回顾分析。结果 观察组疣体直径≥ 0 .5cm ,个数≥ 10个、分布部位≥ 3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阴道霉菌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革兰阴性双球菌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观察组中终止妊娠的 1次治愈率明显高于继续妊娠者 (P <0 .0 5 )。终止妊娠者与对照组 1次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足月分娩其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良好。结论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具有疣体大、数目多和分布广的特点 ,终止妊娠可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 ,尖锐湿疣对妊娠结局、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