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半规管阻塞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位置性眩晕与梅尼埃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间半规管阻塞技术临床应用的资料,其中,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2例,水平半规管位置性眩晕1例,内淋巴囊阻塞术后5年复发的梅尼埃病1例,男1例,女3例,年龄39-58岁。梅尼埃病患者行三半规管阻塞及内淋巴乳突腔分流术,位置性眩晕患者行相应的半规管阻塞术。结果位置性眩晕患者术后随访1.5-7年,全部患者位置性眩晕得到解除,术后纯音测听、中耳功能分析、听觉脑干电反应测试、耳声发射等听觉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耳蜗功能与术前完全一致,水平半规管阻塞的患者双耳冷热试验结果显示手术消除了水平半规管的功能,后半规管阻塞的患者双耳冷热试验结果显示手术后以水平半规管为代表的其它前庭末梢器官的功能得到良好的保存。内淋巴囊阻塞术后5年复发的梅尼埃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眩晕得到完全控制。结论半规管阻塞技术可有效控制位置性眩晕与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半规管阻塞对患者耳蜗功能及所阻塞半规管以外的其它前庭末梢器官功能没有影响,半规管阻塞技术可望成为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符合现代外科学对手术微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短期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行半规管阻塞手术的梅尼埃病患者资料,均为确诊单侧梅尼埃病,行规范化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年以上,眩晕仍反复发作者.全麻下经乳突进路行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纯音测听、冷热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进行听力学和前庭功能评价.结果 17例梅尼埃病患者,术前按听力进行分期,Ⅱ期(平均听阈25~40 dBHL)2例,Ⅲ期(41~70 dBHL)15例.术后随访期内均无眩晕发作,眩晕控制率为100% (17/17).同期行内淋巴囊减压术的25例梅尼埃病患者,眩晕控制率为72.0%( 18/25),半规管阻塞术的眩晕控制率高于内淋巴囊减压术(x2=3.87,P<0.05).术后3个月12例患者纯音平均听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例听阈提高,但均小于20 dBHL,听力下降率29.4% (5/17).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短时间眩晕及平衡障碍,眩晕均在术后3d内消失,10例患者术后1~2周内恢复平衡功能,7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平衡障碍完全消失,平衡恢复时间平均12.6d.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病例冷热试验均提示半规管功能丧失,VEMP检查示球囊功能无变化.所有患者均无面神经麻痹、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短期疗效确切,听力保留率高,不影响耳石器功能,无严重并发症,有望成为治疗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的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对比分析不同阻塞方法对眩晕的控制及听力保留率,为梅尼埃病的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328例行半规管阻塞术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标准,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为单侧梅尼埃病,行规范化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年以上,但眩晕仍反复发作。其中三个半规管阻塞术302例,两个半规管阻塞术21例,包括水平半规管联合后半规管阻塞15例,水平半规管联合上半规管阻塞6例;一个半规管阻塞术5例,均为水平半规管阻塞。采用纯音测听、前庭双温试验和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myogenic potential,c VEMP)进行听力学和前庭功能评估,通过内耳MRI膜迷路水成像观察阻塞术后膜迷路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对眩晕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0%(296/302),A级81.8%(247/302),B级16.2%(49/302),听力保留率70.2%(212/302);两个半规管阻塞术对眩晕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5.7%(18/21),A级61.9%(13/21),B级23.8%(5/21),听力保留率76.2%(16/21);一个半规管阻塞对眩晕控制的总有效率为60.0%(3/5),A级40.0%(2/5),B级20.0%(1/5),听力保留率80.0%(4/5)。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眩晕控制有效率高于两个半规管阻塞或一个半规管阻塞术(P<0.05)。听力保留率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半规管阻塞术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有效方法。三个半规管阻塞术眩晕控制有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半规管阻塞术是在半规管骨管上开窗后,用骨蜡、骨屑、筋膜、生物胶或激光阻塞或阻断内淋巴流。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后半规管阻塞术治疗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其疗效已得到了肯定。在用后半规管阻塞术成功地治疗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后,有人进行了三半规管阻塞,旨在探索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特点、发病机制、半规管阻塞术的方法、与其它手术的比较、引起听力损失和保存听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半规管阻塞术是在半规管骨管上开窗后,用骨蜡、骨屑、筋膜、生物胶或激光阻塞或阻断内淋巴流.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后半规管阻塞术治疗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其疗效已得到了肯定.在用后半规管阻塞术成功地治疗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后,有人进行了三半规管阻塞,旨在探索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本文了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特点、发病机制、半规管阻塞术的方法、与其它手术的比较、引起听力损失和保存听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外科流程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临床观察,评价梅尼埃病外科流程治疗对眩晕发作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根据眩晕发作的情况依次采取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及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治疗。运用症状卡进行眩晕发作和活动状况的评测。结果 20例顽固性、活动性梅尼埃病患者平均104个月观察期内采用单纯低压脉冲治疗有效控制眩晕为17例,比例为85%;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有效控制眩晕为2例,比例为10%;低压脉冲治疗+内淋巴囊减压术+三个半规管阻塞术有效控制眩晕为1例,比例为5%。结论对于顽固性梅尼埃病眩晕发作的控制需要外科流程化、综合性的治疗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梅尼埃病首发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梅尼埃病患者的性别、首发的年龄、症状,并根据首发症状进行临床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准确提供首发症状的145例梅尼埃病患者,按照耳聋和(或)耳鸣(耳蜗症状)、半规管(旋转性眩晕)和耳石器症状(倾到或平衡障碍)进行分类。结果首发症状依次为耳鸣45例、耳蜗加眩晕症状30例、眩晕28例、耳鸣加耳聋27例、听力下降9例、耳石器症状6例。累及耳蜗及前庭系统30例;累及耳蜗81例:累及半规管28例:累及耳石器6例。小于20岁和大于60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少。男性高发年龄较女性高发年龄早10年,男性和女性在30-49岁年龄段发病例数最多。三种类型梅尼埃病临床首发症状与典型症状出现的间隔差异均较大。结论梅尼埃病耳蜗受累明显高于前庭,首发症状耳鸣最常见,其次是听力下降,再次为眩晕,倾倒的出现率最低。对不典型病例的早期诊断酌情选择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前庭双温试验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个半规管阻塞加内淋巴囊减压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疗效,并总结手术要点。方法中晚期单侧梅尼埃病患者14例,术前0.25、0.5、1、2 kHz 骨导听阈35~65 dB HL;14例均在全麻下完成内淋巴囊减压术,同时磨开三个半规管骨质成骨性小窗,以软组织填塞半规管管腔;术后随访3~18月,评估患者眩晕控制情况以及听力、耳鸣的变化。结果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面瘫及脑脊液漏,除1例失访外,余13例均未再发生眩晕;8例听力较术前无变化,5例语言频率平均骨导听力较术前下降10~15 dB;10例耳鸣无变化,1例耳鸣变为偶发,2例耳鸣加重。结论半规管阻塞加内淋巴囊减压术对中、晚期梅尼埃患者中短期眩晕控制良好,但内淋巴囊减压并不能缓解半规管阻塞引起的听力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其症状、听觉及前庭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34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双侧鼓室内注入稀释8倍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4小时后在3T场强下行内耳3DFLAIR序列磁共振成像(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FLAIR MRI),评估内淋巴积水程度,并与患者年龄、病程、疾病分级、眩晕发作频率、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结果、耳蜗电图结果、冷热试验结果、纯音听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鼓室注入钆剂后,除5例出现短暂眩晕外,其余患者均未诉不适,未见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3DFLAIR MRI显示34例患耳前庭外淋巴间隙均清晰显影,可清晰对比显示前庭内淋巴积水征象,其中轻度积水8例,中度积水11例,重度积水15例。34例患者平均听阈为9~90dB HL,平均为43.56dB HL;冷热试验异常21例,正常13例,诊断率为61.76%;VEMP正常17例,异常7例,未引出10例,诊断率为50%;耳蜗电图异常22例,正常12例,诊断率为64.71%。患者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病程、眩晕发作频率、耳蜗电图结果、冷热试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纯音听阈、疾病分级、VEMP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568、0.590、0.495。结论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内淋巴积水程度与其年龄、疾病分级,纯音听阈及VEMP结果显著相关,与病程、眩晕发作频率、耳蜗电图、冷热试验结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梅尼埃病具有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闷塞感及不同程度耳鸣等症状,人工耳蜗植入后不仅要解决听觉恢复的问题,还必须考虑前庭功能恢复,特别是眩晕的情况。另外临床上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双侧严重梅尼埃病发生率也较低。我们介绍1例梅尼埃病致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情况,探讨梅尼埃病行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术前术后处理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相似文献   

12.
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部分梅尼埃病及全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二者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梅尼埃病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5.8岁。纯音测听异常52例,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0例。冷热试验异常37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31例。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共32例,5例异常。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43.6岁。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单侧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7例。冷热试验异常8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18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中枢性眼动检查、冷热试验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梅尼埃病相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纯音测听及冷热试验异常较少见,中枢性服动检查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案提出进一步思考。方法回访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行3个半规管阻塞术+内淋巴囊减压术并在术后指导常规前庭康复的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13例,询问患者术前术后眩晕发作情况并完善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MDOQ)、中文版眩晕障碍量表(DHI)、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抑郁自评量表(SDS-20),对其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MDOQ问卷提示13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DHI显示术后眩晕症状对生活存在轻度影响者11例,中度影响者2例,ABC量表调查发现7例(53.8%)患者在项目6"站在凳子上拿东西"时信心不足。1例患者术后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存在不稳感,SDS量表显示2例存在轻度抑郁,余无明显抑郁。1例患者在术后1年余出现双侧梅尼埃病,近期对侧频繁发作。结论在本研究中2种术式联合+术后常规前庭康复指导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远期疗效较确切,但患者存在部分活动障碍,提示个体化前庭康复的必要性。由于双侧梅尼埃病的存在,选择手术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术后眩晕状态,浅谈难治性梅尼埃病术后眩晕再发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并行3个半规管阻塞术+内淋巴囊减压术的1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眩晕发作情况、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眩晕及活动后不稳感,2周内均消退。14例患者(87.5%)在术后3个月内存在发作性头晕。随访期间,共有12例患者(75%)诉存在头昏、走路不稳感。术后眩晕发作次数控制程度:A级13例(81.25%),B级1例(6.25%),C级2例(12.5%),眩晕控制总有效率87.5%(14/16)。术后眩晕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0级4人(25%),1级12人(75%)。病例9术后出现眩晕再发,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考虑双侧梅尼埃病。病例8和病例16术后眩晕再发考虑梅尼埃病复发。病例13术后出现头痛及发作性不稳感。尚存在其他不典型眩晕发作形式。结论 本研究中2种术式联合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远期疗效较确切;术后眩晕再发可能与双侧梅尼埃病、半规管的不完全堵塞或再通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视频甩头试验结合冷热试验评估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频率损伤特点。方法应用冷热试验、视频甩头试验检查分析73例常见前庭外周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晕、耳石症)患者的半规管频率受损情况,统计半规管高低频受损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中,冷热试验(CT)异常者共21例,阳性率为95.5%;视频甩头试验(vHIT)异常者21例,阳性率为95.5%;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100%。18例梅尼埃病患者中,CT异常者共10例,阳性率为55.6%;vHIT异常者2例,阳性率为11.1%。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61.1%。12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CT异常者共3例,阳性率为25.0%;vHIT异常者2例,阳性率为16.7%。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25.0%。21例耳石症患者中,CT异常者共6例,阳性率为28.6%;vHIT异常者1例,阳性率为4.8%。同时进行两项检查,异常的总阳性率为33.3%。结论视频甩头试验联合冷热试验能提高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频率损伤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功能分级方法,初步探索其临床意义及与梅尼埃病听力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12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包括纯音测听、cVEMP、oVEMP、vHIT以及冷热试验检查。冷热试验和vHIT的结果中任一项异常均视为半规管功能异常。cVEMP结果异常视为球囊功能异常,oVEMP结果异常视为椭圆囊功能异常。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功能均正常的患者为前庭功能I级,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功能其中1项异常者为前庭功能Ⅱ级,2项异常者为前庭功能Ⅲ级,3项均异常者为前庭功能Ⅳ级。 结果 根据听力分期,符合入组标准的95例梅尼埃病患者中Ⅰ期13例、Ⅱ期13例、Ⅲ期52例、Ⅳ期17例。患耳平均听阈为(51.86±21.70)dB HL。前庭功能检测结果cVEMP异常率63.2%,oVEMP24异常率74.7%,vHIT异常率33.7%,冷热试验异常率52.6%。前庭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28例、Ⅲ级39例、Ⅳ级19例。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的听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0.35)。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梅尼埃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0.35)。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r=0.24)。前庭功能分级与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 结论 梅尼埃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耳石器功能和半规管功能检测异常率会逐渐增加。通过对球囊、椭圆囊、半规管低频和高频功能的精细化检测,能够对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功能进行精准评估。听力分期与前庭功能分级的同步评估能够反映患者疾病的进展状态,同时能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康复的预判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迷路彻底切除第八颅神经是治疗前庭性眩晕的最佳方法。对伴有严重听力障碍有眩晕患者,可建议对其患耳施行该术。术中,术者可在直视下切除全部神经上皮,并能切除前庭神经的节前纤维,消除患耳前庭功能,失败率低。多数耳蜗神经可予以分离,适应症系晚期梅尼埃病。全麻下行乳突切除术,暴露鼓窦,确定外半规管。将脑膜板、乙状窦轮廓化。于窦膜角内,沿着岩上窦清除迷路上气房。用切割钻头,由上而下切除迷路。首先打开外半规管,确定上、后半规管的总脚,继之切除上半规管,但保留其壶腹部,作为确定上前庭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患者采用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对比剂钆、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FLAIR MRI)扫描,将影像学显示的膜迷路积水情况与临床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磁共振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临床确诊的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耳均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对比剂钆喷酸葡胺稀释液,24 h后行3D-FLAIR MRI和三维平衡快速梯度回波磁共振扫描,观察双侧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外淋巴间隙的增强显影,对耳蜗底转鼓阶和前庭阶分别进行评分,并对前庭外淋巴间隙显影范围进行测量.患者常规行纯音测听、冷热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和耳蜗电图检查.将患侧耳蜗底转前庭阶评分及前庭外淋巴间隙显影范围分别按纯音测听、冷热试验、VEMP、耳蜗电图的检查结果分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内耳3D-FLAIR MRI均显示对比剂钆广泛分布于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外淋巴间隙,可清晰对比显示内淋巴间隙.患侧耳蜗底转前庭阶评分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09,P<0.05);患侧与健侧前庭外淋巴间隙显影范围(-x±s)分别为(6.04±2.89)mm2和(8.28±3.04) mm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22,P <0.05).VEMP异常组患者与VEMP正常组比较,患侧前庭显影范围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96,P<0.05).耳蜗电图异常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耳蜗底转前庭阶评分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7,P<0.05).患侧耳蜗前庭阶评分及前庭显影范围与患者听力水平及冷热试验结果无明显相关.结论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3 D-FLAIRMRI可以区分内、外淋巴间隙的边界,显示膜迷路积水情况,可为梅尼埃病的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VEMP和耳蜗电图检查结果可能与前庭和耳蜗积水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内耳病变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继发于几种内耳疾病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情况,进一步了解BPPV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53例前庭神经炎、90例突发性聋(包括伴眩晕的突发性聋)、381例梅尼埃病BPPV等的发病情况,并与同期183例原发性BPPV比较。结果4种内耳疾病后可以出现BPPV,分别是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和Bell麻痹。前庭神经炎后出现BPPV为9.4%(5/53);突发性聋后出现BPPV为38.9%(35/90);梅尼埃病后出现BPPV为0.3%(1/381);1例Bell麻痹后出现BPPV。其中外半规管BPPV5例;后半规管37例,其中1例后半规管BPPV在复位过程中出现同侧前半规管BPPV。管结石症39例,外半规管嵴顶结石症3例。内耳病变后出现BPPV在发病后半年内出现者占75.0%(27/36)。继发性BPPV的手法复位效果与原发性BPPV相似,大多都可1、2次就诊后治愈。结论内耳病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和梅尼埃病后可以出现BPPV。这种类型的BPPV主要表现为后半规管管结石,偶见外半规管嵴帽结石。原发性BPPV与内耳病变后出现的BPPV手法复位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CO2激光辅助后半规管阻塞术(posteriorsemicircularcanaloccluslon,PCO)和机械性后半规管阻塞术在治疗人类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吧。,BPPV)上的有效性,并比较这两种PCO对耳蜗和前庭功能的影响。从1992年1月~1994年6月,Michigan耳科研究所的三位医生给12例难治性BPPV患者进行了PCO。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女性占79%,右耳病变占64%,发病时间平均为32个月,其中10例术前听力正常,所有病人均属前庭司服锻炼失败或耳石手法复位不成功者,12例中的6例行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