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许多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一致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进一步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可快速减少复发事件的危险性,降低死亡率。有关他汀类药物对ACS的作用机制进行过大量研究,认为其具有迅速改善内皮功能,拮抗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抑制血栓形成等多向性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64例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结果对照组32例中发生心血管死亡4例、复发性心绞痛15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2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9.7%(22/32);观察组32例中无心血管死亡病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5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共发生心血管事件7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3%(7/32)。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早期治疗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经典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最近,部分指南和共识均推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早期启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但中国人群他汀副作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白种人。因此,应高度关注中国人群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中国ACS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支持他汀药物早期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据大多来自普伐他汀. ·研究证实普伐他汀早期用于ACS(数小时或数天)迅速改善内皮功能,显著减少冠脉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并安全可靠. ·目前临床实践中他汀药物早期应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患者也未得到最大益处,这种治疗实践与临床研究证据的脱节有待消除.  相似文献   

5.
·支持他汀药物早期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据大多来自普伐他汀。 ·研究证实普伐他汀早期用于ACS(数小时或数天)迅速改善内皮功能,显著减少冠脉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并安全可靠。 ·目前临床实践中他汀药物早期应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患者也未得到最大益处,这种治疗实践与临床研究证据的脱节有待消除。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x2=4.72,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但对国内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剂量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进行强化调脂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正常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22例血脂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61例),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日×6月)前和治疗后2、4周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住院和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仅IL-6、hs-CRP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4周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L-6、hs-CRP均显著降低(P均<0.01)且均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均<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需再住院治疗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脂正常的AC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因子,降低住院期间和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生早期 (2 4~ 72 h)开始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 7例临床确诊为 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治疗 ,5 4例 ) ,阿托伐他汀组 (常规治疗外 ,加服阿托伐他汀 ,5 3例 ) ,于治疗前、治疗后 3、6和 12个月时分别测肝肾功能、肌酶谱、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 C)、一氧化氮 (NO)、C-反应蛋白 (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PAPP- 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统计心脑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 12个月后能有效地降低 ACS患者血清 TC、L DL - C、CRP和PAPP- A,升高 NO及 HDL - 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 ,但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 ,(P<0 .0 5 ) ;两组缺血相关事件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阿托伐他汀组中有 6例轻度转氨酶升高 ,3例患者出现腹胀。结论  ACS发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PAPP- A和 CRP,升高 NO及 HDL- C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Yang J  Li XP  Zhao SP  Li J  Li JD  Xie XM  Peng 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84-18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4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80mg/d;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水平。结果(1)ACS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2)40mg/d和80mg/d氟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1),而以80mg/d氟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hsCRP和TNFα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氟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1.
如众所知,他汀类药物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然而,目前关于心血管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最佳靶目标值,以及进一步强化降低LDL-C可否增加裨益作用均未清楚.本文就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或常规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可能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如众所知 ,他汀类药物治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然而 ,目前关于心血管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最佳靶目标值 ,以及进一步强化降低LDL C可否增加裨益作用均未清楚。本文就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或常规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可能差异进行了分析。受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后,血清明胶酶B(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30例,阿托伐他汀20mg组30例,阿托伐他汀40mg组22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MMP-9及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清MMP-9水平,提高TIMP-1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组及阿托伐他汀40mg组均优于阿托伐他汀10m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40mg组优于阿托伐他汀20mg组,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40mg与20mg相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7天前、后血浆OX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两者间相关性, 探讨炎症因子在AC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30例ACS患者为实验组,以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OX40L和hsCRP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S患者血浆OX40L和hsCRP之间呈正相关;经阿托伐他汀治疗7天后,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ACS的发病中;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使用可降低血浆OX40L、hsCRP水平,从而降低斑块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 drome,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其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降脂药物防治ACS的机制有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防止血栓形成以及抗炎作用[1\〗。本文旨在观察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性冠心病治疗及预防心血管事件中的疗效及机制。对象与方法1.对象:根据WHO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对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1岁±2.9岁;(2)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9岁±3.5岁,常规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血脂变化、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缓释片对高龄(年龄>8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高龄ACS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氟伐他汀组56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每晚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组2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口服.两组随访8周,观察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及缺血心脏事件(需住院治疗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恶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氟伐他汀缓释片组患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缓释片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在降低血脂水平及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可明显降低高龄ACS患者近期的血脂水平、改善预后;氟伐他汀缓释片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近期降低血脂水平及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在他汀类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因肝功能损害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ACS患者92例,停用他汀类药物后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6例)和依折麦布组(46例)。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血脂、肝功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两周后,依折麦布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因肝功能损害需要暂时中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ACS患者,可应用依折麦布作为过渡期的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不断有证据表明,他汀药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并发症与死亡风险,故现行的相关指南皆推荐在ACS后早期均应极积检测其血脂水平。然而,早期研究表明在ACS后血中胆固醇将明显降低;而晚近的试验却发现,在患ACS后,血中胆固醇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现就在患ACS后早期1~4d内,并在从未接受任何调脂干预情况下,其血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尽早应用他汀类药物,因为这种治疗能显著降低A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和降低心血管事件。此外,对于ACS患者尽早应用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其他益处:①能调动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积极性;②能缩小临床上的“治疗空隙“,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得到必要的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