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在VSD合并AVP 153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瓣脱垂140例,右和无冠状动脉辩均脱垂13例,其中主动脉辩关闭不全(AI)94例.VSD补片修补147例,直接缝合6例;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成形25例,瓣膜置换(AVK)9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低心排6例(3.9%).对单纯AVP的59例患者,VSD修补术后AVP完全纠正,无1例发生AI.在AVP伴轻度AI 60例患者中,出院时脱垂的主动脉瓣复位良好,超声检查见14例患者仍有轻度AI,随访中2例加重需再次手术.在主动脉辩成形术25例患者中.UCG发现均有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3例反流加重.1例AVR术后1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在出现AI之前修补VSD,能使脱垂的瓣膜复位,可防止主动脉辫关闭不全;若伴有AI,应根据主动脉瓣病理改变而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本院1982年~1985年收治的145例VSD中合并AP者8例,合并AI者5例。通过对13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分析,作者提出术中判定AP的标准和根据一般临床资料判断AI严重程度的方法。VSD+AP及VSD合并轻~中度AI者,均可采用单纯闭合VSD的方法进行治疗,修补方法以采用补片修补为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例主动脉瓣脱垂病人和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有主动脉瓣脱垂病人临床上均有主动脉瓣返流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超声研究显示,全部病人的主动脉瓣在舒张期超过主动脉瓣环连线脱入左室流出道,结合点偏移,脱垂的瓣叶大部分星吊床样(12/15)。主动脉瓣三个瓣叶中以右冠瓣居多(7/2)。3例合并二尖瓣脱垂。正常对照组均无此现象。文章还讨论了主动脉瓣脱垂的病因及超声诊断技术。研究认为,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瓣脱垂最主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8年1月~1991年7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168例,其中室缺伴主动脉瓣脱垂8例,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26岁,平均11.6±8.7岁。临床表现为胸骨左缘第2~4肋间收缩期杂音Ⅰ~Ⅳ级,其中5例伴舒张期杂音Ⅰ~Ⅲ级,脉压差5.5~11kPa。术前常规行彩色多普勒扇超检查,3例伴有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中1例同时作升主动脉造影。2例伴有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有病例的室缺位置、脱垂的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A/V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21例中PA/VSD肺血单纯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者14例;中央肺动脉和大主动脉-肺侧支动脉(MAPCA)均存在者5例;无中央肺动脉,仅有MAPCA供应肺血者2例.合并畸形包括心房异构、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多发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论:PA/VSD患儿肺血来源多样化,肺动脉发育程度不一,可合并多种心内、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可对PA/VSD提供正确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 2 6例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 (SPVSD)伴主动脉瓣脱垂的外科治疗。方法 室间隔缺损的修补均采用补片法 ,上缘 (即肺动脉瓣环下缘 )行带垫片双头针间断缝合 ;下缘用 4/0的Prolin线连续缝合。结果  2 2例随访 2~ 5年并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 ,均无主动脉瓣脱垂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2 6例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 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瓣脱垂多为继发性改变 ,其发生原因是 :室间隔缺损导致的主动脉瓣环缺乏支撑 ;主动脉瓣下左向右分流时产生的负压 ;主动脉内舒张压使无支撑的主动脉瓣环向右室侧偏移。早期单纯的室间隔缺损修补 ,可预防继发性主动脉瓣脱垂的发生和发展 ,此种疾病应在婴幼儿期就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9.
6例病人都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并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主动脉瓣脱垂.本文根据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主动脉瓣脱垂的发病原因、机理.并对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脱垂的一些特殊表现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部位的诊断对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常州市儿童医院超声室采纳了根据VSD病理形态的研究结果,与外科手术结合起来,发现超声心动图是有很高诊断符合率的检查手段。本文比较总结了127例VSD的起声表现、手术诊断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成功实施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的40例患者在封堵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功能的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射血分数(RVEF)和肺动脉压力(SPAP)。并将这40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所测得的心功能指标作对照研究。结果左室容量负荷和左室收缩功能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持续改善。右室容量负荷术后恢复正常,右心功能在术后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VSD既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也改善了左室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右室双腔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右室双腔心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右室双腔心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对照.超声检查内容包括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结果 132例右室双腔心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同时超声心动图还可发现合并存在的其他畸形,以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结论 右室双腔心临床上并不少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右室双腔心的首选方法.此外,超声提示诊断右室异常肌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病理改变与普通VSD不同,三尖瓣吓袋与膜部间隔瘤亦有区别,为VSD合并三尖瓣囊袋的患者进行手应予以注意。方法 经手术治疗42例病人,男18例,女24例,年龄4 ̄23(平均8。5)岁。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瓣认室间隔缺损跟三尖瓣的关系,观察三尖瓣的病理改变,并切开三尖瓣暴露真正的VSD。5例病人以带垫片双头针钱间断褥式缝合VSD,37例病人采用补片修补法  相似文献   

14.
Tang YF  Xu JB  Han L  Lu FL  Lang XL  Song ZG  Zou LJ  X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91-3293
目的 提高对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QAV)的认识,总结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殊表现,探讨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766例主动脉瓣手术患者中11例QA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4~55(32±16)岁.结果 本组11例患者占主动脉瓣手术患者的1.4%;其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左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瘤、二尖瓣脱垂、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7例,误诊为单叶畸形1例,误诊为二叶畸形1例,误诊为风湿性改变者2例;术中发现B型7例,A型2例,F型1例,G型1例;11例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同时行主动脉根部拓宽术1例,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瓣矩形切除+"C"成形环术)、三尖瓣成形术(Kay法成形术)各1例.结论 QAV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AVR是治疗QAV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红  张其霞  李晓静  郑晓燕 《浙江医学》2014,(13):1137-1140
目的:探讨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预测因素。方法300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其中主动脉狭窄(AS)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各150例,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有86例患者(28.6%)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中AS患者39例(26.0%),AI患者47例(31.3%)。下列因素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相关:AS术前因素包括高龄(OR=4.7)、术前肥胖(OR=1.8)、心力衰竭病史(OR=1.7)、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OR=5.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OR=4.2)、左房内径(OR=1.6)、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OR=1.9、1.5);术后早期因素包括LVEF≤50.0%(OR=5.4)、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1.7)、舒张末期直径(OR=1.9)及二尖瓣反流(OR=4.1)。AI术前因素高龄(OR=1.9)、术前肥胖(OR=4.8)、心力衰竭病史(OR=1.7)、LVEF≤50.0%(OR=1.8)、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4.5)和舒张末期直径(OR=6.4)、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OR=1.5)、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OR=1.6)、三尖瓣反流(OR=1.5)。术后早期因素,包括LVEF≤50.0%(OR=7.2)、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OR=4.7)及舒张末期直径(OR=6.1)。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风险很高,可以根据术前及术后早期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瓣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硬化(AVS)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38例已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主动脉瓣的形态学特点,将其分为主动脉瓣硬化组(AVS组)58例和无主动脉瓣硬化组(non-AVS组)8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和冠心病的发生率,以及两组的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对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或因冠心病死亡者的病变瓣膜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AVS组的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脂蛋白(a)明显高于non-AVS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non-AVS组(P<0.05);AVS组颈总动脉IMT较non-AVS组明显增厚,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8例主动脉瓣标本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性改变。结论:AVS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主动脉瓣硬化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AVD)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Sequoia 512或GE Vivid7彩超诊断仪,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38例BAVD患者的超声表现,重点于左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的数目、形态、活动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在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为两个瓣叶及两个瓣叶附着点,舒张期呈单一关闭线,38例BAVD中,29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6%),18例合并主动脉扩张(47%),15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39%),6例合并主动脉瓣脱垂(16%),13例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3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BAVD的较好方法,对明确诊断该病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