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ST段压低改变在心电图的诊断中较常见,各个年龄组均可出现。就其改变的原因及形态的差异,近年来国内外刊物对此报道较少。我们对1992年1月~1993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出现ST段压低异常改变的105例心电图进行分析,旨在对临床及心电图室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及相应的处理。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5例病例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在6~82岁。有明确心脏病证据者82例(占78.1%),非心脏疾患23例(占21.9%)。  相似文献   

2.
予激综合征比较常见,其意义是可使心电图和临床诊断复杂化,且常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本文报告近五年来我院的237例予激综合征,并对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临床资料 237例中男131例,女106例。年龄7~76岁,其中2l~50岁占64.5%。予激综合征常见于健康人,本组181例未发现任何疾病,占76.4%。44例伴有心脏病,占18.6%,计高血压19例、冠心病10例、风心病6例、心肌病5例、先心病3例、肺心病1例。伴有其它疾病12例,占5.0%。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北京地区302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心电图普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长寿老人心电图特征。一般资料:302例长寿老人居住在北京西城、海淀两区,年龄90~105岁,平均93.2±2.9岁,其中男性77例(占25.5%),女性225例(占74.5%)。主要内科疾病依次为:冠心病132例(43.7%),高血压126例(41.7%),慢支、肺气肿120例(39.7%)。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我院1962年1月~1982年1月的20年间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1,227例。心电图编码分类仿照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分类登记法。20年间登记60岁以上老年人异常心电图共3797例,其中心律失常者1227例;男799例,女428例;男女之比为1.86:1。老年人的常见心律失常分析结果:以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较常见;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次之;在窦性带律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较常见。各类心律失常顺列如下:房性早搏为21.7%,交界性早搏占1.1%,室性早搏占15.3%,予激综合征占0.5%,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占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占0.16%,交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我院1982~1986年有完整心电图记录的脑血管病65例。其中,异常心电图51例(78.5%)。说明脑血管病与心电图改变有一定联系,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5例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9~80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占78.9%。入院时平均血压20.35/13.17KPa。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小儿室性早搏269例的心电图特点,并对其临床病因、随访等进行探讨。材料分析一、一般资料分析本院心电图室资料(1969~1974年)中的室性早搏269例。年龄自出生至14岁,各年龄的分布情况如下:2岁以内(其中胎儿期发病1例)8.6%,2~ ~4岁11.9%,4~ ~6岁14.5%,6~ ~8岁、8~ ~10岁、10~ ~12岁各组均为16%,12~ ~14岁16.7%,年龄不详1例占0.4%。男:女为1.4:1,年龄越小,男孩越多见,男:女在2岁以内为3:1,2~ ~4岁2:1,4~ ~6岁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本院 1 998~ 1 999年间脑血管病患者 80例 ,其中 66例有心电图改变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中男 67例 ,女 1 3例 ,年龄 35~ 85岁 ,平均67 34岁。均由CT检查证实 ,诊断符合 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 结  果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病例中 ,心电图异常 66例( 82 .5% ) ,脑出血组异常 1 9例 ( 86.4 %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异常 4例 ( 80 % ) ,脑梗死组异常 4 3例 ( 81 .1 % ) ,三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三组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 37例 ,心肌缺血改变 37例 ,两者之间无差异。在原有心电…  相似文献   

8.
异常Q波是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特异性改变之一,随着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同位素心肌显像、心内膜活检的临床应用,人们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有异常Q波的14例进行如下分析。资料与结果一般资料:30例肥厚型心肌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室间隔增厚或/和左室游离壁增厚,且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1.3:1,6例同时行~(201)Ti心肌显像,3例行左室造影而确诊,除外其它继发性心肌病。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48.6岁。病程2周至21年,平均6.6年。有家族史者7例,梗阻型19例,非梗阻型11例。30例中心电图有异常Q波者14例,占46.7%,其中男性10例占33.4%,女性4例占13.3%。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心电图改变占50%以上。现将中老年人高血压病605例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605例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来源于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来我院门诊检查记录的6293份心电图中筛选出的资料。本组患者男性353冽,女性252例、年龄45~88岁,平均665岁。2结果分析605例高血压病人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392例(占64.7%),其中I期高血压病人380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着180例(占47.3%).Ⅱ期高血压病人171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166例(占97%),三期高血压病人54例,心电图有异常改…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于心电图的敏感性高,检查方法较为简便,近年来在儿科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就我院心电图室1974—1980年上半年保留资料较完整的异常心电图2193例次进行简要分析。异常心电图的构成本组心电图均按中国医科院儿科研究所《543例正常小儿心电图分析》一文资料重新审定。2193例中以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为1217例次(占55.49%);心肌代谢性改变者次之,为1201例次(占54.77%);再次为心脏扩大,计741例次(占33.79%)。心律失常组中,节律异常及传导障碍共29种改变,其中下列改变多见,依次为:①窦性  相似文献   

11.
胰-心综合征(附66例急性胰腺炎临床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胰-心综合征”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我们在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时,发现了这一症候群,并作此命名。本文就我院1980年7月至1987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66例做了心电图检查的病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胰-心综合征”的定义、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本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1,1.54。其中4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1:2.5。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平均47.56。其中4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48.35岁,以50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89年1~9月,观察了50例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的ST段,T波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资料 (一)受检对象均为我院临床疑有心脏疾患或听诊有心律失常、而普通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的患者。50例中,男41例,占82%;女性9例,占18%。患者最大年龄67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年龄为 70~ 45岁 ,临床常见于 5 0岁以上。 45岁以下的青年型急性心肌梗塞较为罕见。我院心电图室 1999年发现青年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一患者男性 ,37岁。持续胸前区疼痛 2天。经乡镇卫生院治疗无效而就诊于本院。心电图显示为Ⅱ、Ⅲ、avF导联呈rS形 ,R占时极短 ,ST段抬高 ,T波倒置 ,电轴 -46°。心电图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例二患者男性 ,43岁。于晨起突发心绞痛 ,大汗淋漓而就诊本院。心电图显示 :Ⅱ、Ⅲ、avF呈QR形 ,Q >1/4R ,时限 >0 …  相似文献   

14.
<正>妊娠期心电图检查作为临床医生了解产妇心脏情况的重要检查项目,如何正确判别心电图异常的临床意义,减少妊娠期用药,减少漏诊误诊,及时发现并纠正心脏不可逆损害为摆在广大临床医生面前的问题。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心电图室查体的妊娠期女性3 051名,年龄19~45岁,平均(30±4)岁,其中一般年龄组2 690名:19~34岁,平均(29±2)岁,高龄  相似文献   

15.
1973年5月至1978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肝胆管结石病211例,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87例(占88.63%),手术24例(占11.37%),取得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将治疗中有关几个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19例,女性92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90岁,50岁以上者134例(占63.5%)。  相似文献   

16.
盖曙丽 《大家健康》2017,(12):46-47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特征表现.方法:以2017年3~9月1 850例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分析研究对象心电图异常类型,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心电图异常概率.结果:1 85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检出概率为25.35%;在年龄方面,以80至89岁发生概率最高,为49.00%,其次为70 ~79岁,P<0.05;男性心电图异常概率为33.33%,相比女性更高,P<0.05;在心电图异常类型方面,以ST-T异常所占比例最高(40.30%),其次为传导阻滞(20.90%)、早搏(11.94%).结论:在健康体检老年人中,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风险越高,且男性异常概率高于女性,临床应定期体检,加强疾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均波 《当代医学》2013,(20):84-8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情况,为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12年9月-2013年1月的体检人群1800例,对其体检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筛查出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1800例体检心电图中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1235例,占68.61%,异常心电图565例,占31.39%。男性异常心电图发生率(66.90%)明显高于女性(3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心电图异常率为16.26%;年龄30~39岁心电图异常率25.48%;年龄40~49岁心电图异常率33.58%;年龄50~59岁心电图异常率43.73%;年龄≥60岁者心电图异常率55.77%。经统计学分的,心电图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段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风险,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 窦性或异位性心律和生理性或病理性、心室予激等心律失常,在青年人屡见不鲜,现就我院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收集1984年6月~1986年9月,年龄在17~30岁之间的741例心电图,其中多数为我校在校学生,少数为门诊病例。在体检时听诊发现异常,心电图证实亦有异常改变,但皆无器质性心脏病。结果 741例中,正常窦性心律513例(62.2%),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228例(30.7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3例(5.8%),窦性心动过缓34例(4.5%),窦性心律不齐65例(8.7%),房室交接逸搏9例(1.2%),房性早搏12例(1.6%),  相似文献   

19.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和复发率都高。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多样化,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1972~1981年住院的285例尿感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85例,男93例,女192例,男女之比为1:2。年龄16~87岁。21~50岁191例共占67%。未婚4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1例。已婚245例,男84例,其中40岁以下20例(23.8%),41~50岁31例(36.9%),51岁以上33例(39.3%),合41岁以上共64例占76.2%,已婚女性161例,其中40岁以下76例(47.2%),41~50岁38例(23.6%),51岁以上47例(29.2%),合41岁以上共85例占52.8%。入院出院诊断相符者  相似文献   

20.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心电图。近年来国外对LBBB与电轴关系已有报道,而国内报道甚少。本文就我院1967年1月至1982年1月间资料较完整的55例LBBB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以探讨LBBB电轴左偏的临床意义。 55例LBBB的年龄多在50岁以上(占82%)。本组病例排除了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