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喘为肺系疾病之一,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喘证不只因肺导致,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经整理《黄帝内经》相关条文发现,外感六淫中,湿邪、暑邪、火邪、寒邪最易引起咳喘.肺、脾胃与肾是影响人体气机正常升降的重要脏腑.文章主要从外感六淫、脾胃失职、肾不纳气三种病因论述肺、脾胃、肾的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咳喘证.从病因病机角...  相似文献   

2.
许欢  陈进  陈竹 《江西中医药》2021,52(8):28-29
陈进认为小儿久咳病为本虚标实证,风邪、痰邪与热邪反复侵害,肺气郁闭,无法正常宣降,导致肺气上逆,气结胸中,而致久咳.小儿久咳证型属于痰郁闭肺兼气阴两伤者,应以通为法,从肺脾论治;治以宣肺祛痰,养阴止咳,自拟通肺止咳汤加减.附病案1则,以兹勘验.  相似文献   

3.
咳喘病,一般初起多由外感引起。《诸病源候论》云:“肺主气,合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但致病之因不独外感,亦有内因为患者,如脾胃虚弱、肾不纳气、心肺气虚等均能引起喘咳,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语。咳喘病迁延日久,累月经年不愈,便成为老慢支之变,甚或伴发支扩咯血等证。中医对  相似文献   

4.
孙华士 《光明中医》1998,13(4):9-10,17
小儿咳喘证治体会孙华士上海医科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540)关键词:小儿咳喘/证治经验小儿咳嗽为临床所常见,因肺主皮毛,外邪入侵,先犯皮毛,故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引起咳嗽,咳嗽也是机体起自卫反抗作用的反映。当外邪入侵之后,肺为邪束,即所谓肺郁失宣,肺...  相似文献   

5.
小儿虚性咳喘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肺脏病变更能引起咳喘,但引起咳喘的原因可以是包括肺在内的五脏六腑。笔者认为“正虚”是本病的主要因素,然本病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文简单介绍小儿咳喘的辨治规律。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脏腑娇嫩主要表现在肺脾肾三脏的不足,卫外机能不固,对疾病抵抗力较弱,加以寒温不调,乳食不节,则易为外感、内伤所伤而发病。病因病机小儿咳喘根据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6.
陈五一 《河南中医》2004,24(7):21-21
最近重读郭士魁先生(1915~1981)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一书,对其中“论小儿肺闭”一节感受颇深。郭老根据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将历代医家称之谓“肺闭咳喘”、“麻毒闭肺”、“风热闭肺”之证型,通称为“肺闭证”,并将该证的概念、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预后进行阐发。郭老说:“肺闭为肺炎的严重证候。”临床以高热、剧咳、喘憋或颜面苍白,口舌发绀为主症。常见于内儿科麻疹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有相似之处。其病因是“当受六淫外邪侵入时,肺先受之,肺络不通,且肺气受邪所阻,使清气不…  相似文献   

7.
小儿咳喘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咳喘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小儿咳喘的治疗每能得心应手,观介绍于下。1.外感之咳解表安嗽防留邪小儿脏腑娇嫩,六建之邪易从皮毛而入肺,肺炎宣肃辄致咳,其治解表宣脑而不步意治咳。若表散不力,则邪易滞留而咳嗽缠绵难愈。因此,用药寒热亦要得直,攻代更要谨慎,吾用自拟方“疏表止咳汤”,和平温润,有启门验寇之用,无镇咳留邪之弊,每收肃肺安咳之功。刘xx,男,11岁。1995年10月25日初诊。患儿咳嗽国感而作,时增时减,迁延两月余,曾予静满青霉素、洁霉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磊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二批500名带徒专家之一,学验俱丰,长于治内科杂病。张师治疗外感咳嗽用药具有轻、清、透、宣、润等特点。我们有幸跟师学徒,现将其治疗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轻 张师认为,肺居上焦,为华盖,有娇脏之称,治疗外感咳嗽要突出“轻”字,即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具体应用含义有四:①药味少。治疗一般咳嗽药味不宜太多,不宜太杂,用药要精当,多则10余味,少则3~5味即可。如风寒外束致咳用三拗汤加味;肺有蕴热外有风寒之邪则用麻杏石甘汤;风邪致咳用止嗽散;风热致咳则用银翘散加减等。②药量轻…  相似文献   

9.
徐珊 《新中医》1995,27(1):7-8
论肺外治咳6法徐珊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中医治法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病证,从肺论治,是为常法,然肺与其它脏腑器官关系密切,咳虽为肺病,五脏六腑皆能致咳。《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奠定了肺外治咳的理论基础。临证肺...  相似文献   

10.
咳喘咳与喘虽分为二证,然其病机则一,均为肺气上逆所致。临床表现往往咳喘并见,咳剧必喘,喘多兼咳。临床用方也往往既能平喘,又能止咳。现将《方剂学》中能治咳喘的医方归并一处,略加辨析。 1.止嗽散、败霉散,均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治外感风寒、肺失宣降之咳嗽。止嗽散化痰止咳功胜,温润平  相似文献   

11.
咳喘膏穴位贴治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咳喘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疗 ,祖国医学文献早有明确的记载。咳喘虽有外因内因之别 ,然皆与肺有关。外感之咳 ,必由皮毛而入 ,皮毛受邪必先肺而为咳嗽 ,内伤咳嗽 ,多见湿痰犯肺 ,或肝火犯肺。哮喘一证 ,反复发作 ,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 ,治之有一定疗效 ,但难于根治。如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 ,在不发时也常觉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必伤及肾 ,肾虚不能纳气则吸短而喘 ,致成虚喘。至于治法 ,先病时应治标以祛邪为主 ,平时则应治本以扶正为主。我市二医院邓来送主任药师 ,通过 5 0多年临床实践 ,从众多中草药中筛选配伍而成的外用膏药—咳喘膏 ,具有…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宝珍从医三十余年,对小儿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辨治心法,如以“健脾和胃、兼以消导法”治疗脾胃病,以“微苦微辛、轻以去实法”治疗外感咳喘,以“豁痰镇惊、和阳熄风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等。并报道了胃脘痛(慢性胃炎)、外感咳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躁动(多动综合征)3例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13.
咳嗽一症自古至今论述繁多,综观教材及各医家之说,不外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燥之别,而内伤则有痰湿、痰热、肝火、阴虚之殊,但瘀血致咳却鲜见报道。根据对《内经.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一观点的领悟,以及根据"久病必瘀"、"百病皆瘀"的道理,笔者认为瘀血既为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对于咳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病机为:他脏受邪后久病成瘀或跌仆闪挫致瘀,使瘀血阻滞胸中脉络,肺位居胸中,进而瘀阻肺络,致肺失宣发肃降和治节之功能,肺气上逆为咳,笔者根据瘀血致咳这一原理,在临证中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咳嗽屡收良效,现介绍如下。1瘀阻肺络证  相似文献   

14.
徐荣谦教授认为,小儿正气不足、痰饮留伏是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之夙根,临床常内外合邪.总体而言,外邪触动肺络伏痰,顽痰壅塞气道,痰气胶结,中上二焦气机不利,肺气闭塞不通而致本病发生.临证时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痰瘀阻肺、肺脾气虚、肺阴耗伤之不同,治疗以辛开苦降,涤痰开闭为原则,取“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之法,运用小苦辛汤辨证加减治疗,使正气得复,邪气渐去,肺之宣肃功能恢复正常,则其病向愈.  相似文献   

15.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开辨证论治之先河 ,后世将此书一分为二 :《伤寒》主论外感 ;《金匮》主论杂病。在《金匮要略》中 ,仲景对咳喘之证论述较为详尽 ,现对此作以概述 ,以期为临证有所裨益。1 寒性咳喘虚寒咳喘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人不渴 ,必遗尿 ,小便数 ,所以然者 ,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 ,必眩 ,多涎唾 ,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本证由于上焦阳虚 ,肺气虚寒 ,阳气不化津液 ,故见多吐涎沫。津液流失过多 ,肺叶失于濡润 ,而致肺气痿弱之肺痿证。原文虽谓“不咳” ,但因“多涎唾” ,故临证时常见咳、喘之证。治宜温复肺…  相似文献   

16.
李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64-265
小儿咳喘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证候。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皮毛,一旦感受外邪,则肺先受病。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影响及肺,引起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利而致咳喘。“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7.
小儿咳喘从脾论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玉堂 《河南中医》2005,25(7):78-78
咳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无论外感、内伤所致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皆可发生咳喘。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病机式要》中指出:“咳嗽之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本文所指乃外感咳喘(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经治疗后仍频频咳喘,喉间痰鸣,痰咳不出,不思饮食,低热,便溏,面色不华或青黄,神疲,睡眠不佳,惊叫啼哭,且经西药抗感染、  相似文献   

18.
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多属病毒感染,对症处理疗效不佳。祖国医学对外感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主宣降,不耐寒热”。提示我们治咳之药宜轻扬清灵,直达病所;宜宣中有降,顺应肺气;宜温凉适度,正对病的。今将辨治外感咳嗽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长波 《中医杂志》1996,37(6):337-338
司徒树长是广东省中医院老大夫,擅治顽症。笔者曾私淑其学,兹整理2则经验如下:1 顽固咳喘,多责之于肝与瘀血咳喘当属肺病,盖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使然。外感咳喘,责之肺者,即可收效。然顽固性咳喘,以常规宣肺止咳,降逆平喘,却久治罔效,临床颇为常见。司徒医师认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医治疗咳嗽,或从外感,或从内伤,大多从肺论治。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以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等论述,为后世以脏腑辨证治疗咳喘症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