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当今社会对院前急救工作成效的评价也日益重视,已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标志.本文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和途中监护、转送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期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
徐宏  丁雨红 《药物与人》2014,(10):260-260
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方法:以应用原护理流程的院前急救病人为对照组,应用再造后的护理流程院前急救病人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接警后出车时间、抢救成功率、急诊护士对120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效果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造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急诊护士对120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防范对策,使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降低了护理风险,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防范对策,使院前急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降低了护理风险,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方法和体会,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伤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工作期间对所出诊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资料,总结出实施院前急救的主要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及时恰当有效地院前急救护理,对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甚至减少医患纠纷都至关重要。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及时、恰当、有效地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五常法"对急诊科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按五常法则对急诊科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优化护理管理。结果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医疗差错及纠纷得到防范,医疗事故得以避免。结论 "五常法"在院前急救管理方面收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并且提高了抢救率。  相似文献   

7.
综述现阶段国内外院前急救、急诊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规范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院前急救、急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急救工作快速、有效、便捷地展开,提高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938例现场接回急救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院前急救护士不但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较强的反应水平,管理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抓好“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ICU救治”生命抢救链第一关,可以尽可能地使部分危重、濒死患者和严重创伤患者得到迅速救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目前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工作不被重视,护理人员意识上被动,知识面窄,技术单一的状况。从增加认识、培养人才、规范工作、提高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院前急救中护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对今后规范、加强急救工作中的护理工作,提高其工作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慧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480-2480
目的 探讨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护理模式,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本次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院前急救方法,实验组采用院前综合护理急救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急救管理,建立并完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方法总结120急救中心园区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对策。结果主要安全隐患为急救人员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清晰、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紧急救援机制和规范救治工作。结论做好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对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27例院前创伤急救病例资料,分析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抢救流程和管理对策。结果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中,护士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成了护士的自觉行为,患者投诉为0,满意度达到99.2%。结论实施风险因素分析,院前创伤患者得到有效迅速的急救护理,从而保证了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尚存在急救组织性质与管理体制不明确、急救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急救模式混乱、急救系统缺乏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机构与人员缺乏统一的资质要求、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机制不明确、对急救对象缺乏分类管理、公民的急救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等同题,影响到急救医疗服务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法规的方式予以规范。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的急救立法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急救医疗法规体系,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实现我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蒋晓红  杨俏兰  汤娜 《现代医院》2008,8(12):104-10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疗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方法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出诊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齐全院前急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处理好与城管、交警、公安等部门的关系。结果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护理纠纷下降。结论强化医护人员法律行为,加强岗位培训,提高院前急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对比了大陆与台湾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的各种管理细节。发现台湾院前院内在病情分级系统的统一,院前病人病情等级与接收医院紧急医疗能力等级相匹配,院前医生专职化和规范化培训管理,院前急救处置规范性及院前急救记录单的设计使用和院前院内书面交接等衔接管理上优于大陆院前院内的衔接管理。建议大陆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借鉴台湾经验,完善现有的院前急救体系,建立符合大陆特点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规范,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提高院前院内抢救成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心理学分析,探讨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将心理支持引入院前急救工作。方法通过对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寻访,并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将心理支持策略与院前急救工作有机结合。结果用心理支持能更好地推进院前急救工作。结论心理支持策略在急救工作中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方法:从院前急救医疗设备使用环境、使用人员和使用状态3个方面,分析其使用特点,采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造成院前急救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不佳的原因;从采购、使用和保障环节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在设备采购环节注重急救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坚固耐用、多功能、一体机、网络化和品牌型号一致性等因素,使急救设备便于使用;加强使用培训、制定操作规程和完善使用记录,使急救人员规范使用急救设备;在保障环节中严验收、勤保养、密检测、配备人员和配置工具,使急救设备随时可用。2020年南京市院前急救出救车次同比上升3.38%,而可视喉镜、心电图仪、心肺复苏机和呼吸机的成功使用次数同比分别上升了11.35%、22.06%、110.14%和36.42%,患者综合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论:针对性的院前急救医疗设备管理措施,能够确保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状态完好,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充分分析目前中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剖析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及需求,构建出具有中山特色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完善EMSS体系,着重加强院前急救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了整体急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承担院前急救搬抬服务的担架员是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全国大部分急救单元不配备或少配备担架员,影响了院前急救工作效率。该文以青岛市院前急救为例,通过分析院前急救担架员的配置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提出合理配备院前急救担架员的必要性,并积极调研其他地市急救中心的做法,探索院前急救担架员社会化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制定标准化便携式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提高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以2020年Transport型气动电控呼吸机使用为例,针对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任务评估、转运前准备、途中救治及院际交接等环节,制定标准化呼吸机急救转运流程及操作要点,并与上年度(2019年)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标准化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后,2020年呼吸机转运成功率由2019年的98.6%提升至99.5%,有效提高了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质量,降低了呼吸机转运风险。结论:标准化的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转运途中存在的隐患,可有效减少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