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检出室性心律失常29例(41.43%),室上性心律失常18例(25.71%),心肌缺血15例(21.43%),对照组检出室性心律失常17例(24.29%),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11.43%),心肌缺血9例(12.86%),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26例(37.14%),ST-T段改变15例(21.43%),对照组检出房室传导阻滞13例(18.57%),ST-T段改变8例(11.43%),观察组检出房室传导阻滞、ST-T段异常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患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预测更加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方法:将104例EH患者按左室肥厚、右房增大、心肌缺血、高血压分级、年龄、病程等分类,比较各类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EH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室正常组,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显著;(2)左房增大组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左房正常组;(3)心肌缺血组易导致复杂性心律失常;(4)EH级别高、年龄大及病程长易发生复杂性心律失常。结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心肌缺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是EH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期前收缩及心脏停搏的昼夜变化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分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各100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心脏病组中室性期前收缩组51例为A组,室上性期前收缩组49例为B组:非心脏病组亦按此分为A组(54例)和B组(46例)。比较各组昼夜期前收缩频度(个/小时,x^-±s)和心脏停搏阵数的差异。结果心脏病B组(室上性期前收缩)昼夜频度无显著性差异,A组(室性期前收缩)昼夜频度有显著性差异。非心脏病A组和B组昼夜期前收缩频度有显著性差异。心脏停搏阵数92.3%以上发生在夜间。结论植物神经活性对老年患者的期前收缩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更重要。推测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早期心率的快速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245例进行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胸痛患者,根据运动试验开始后第1分钟心率的增加量(△HR1minute)分为心率快速增加组(AHR1minute≥12次/min)154例与心率增加正常组(AHR㈨。。〈12次/min)91例,对比分析2组在运动试验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运动试验、冠脉造影阳性率。结果心率快速增加组在运动试验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率增加正常组(P〈0.01);心率快速增加组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心率增加正常组(P〈0.05,P〈0.01)。结论运动试验早期心率快速增加可反映心肌缺血,并易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AECG)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实际价值。方法:从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先后接受了常规心电图检查与AECG,其中,将常规心电图检查设为常规组,将AECG检查设为动态组,对比两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ST段抬高检出率与ST段压低检出率等情况。结果:比较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组为88.0%,远比常规组的54.0%更高;比较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组为83.0%,远比常规组的60.0%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常规组,动态组的ST段抬高检出率与ST段压低检出率均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室内早搏、房性逸搏、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等指标,两组检出结果差异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动态组检出的例数比常规组多。结论:临床检测冠心病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可选择动态心电图,不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而且检出效果好,为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入选EH患者100例,为初次尚未服药治疗或服药后但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分为1、2、3级,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LVMI〉125 g/m2(男)或〉120 g/m2(女),为LVH。分为LVH(46例)组和无LVH(54例)组。另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1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100例EH患者降压治疗3月后再次测定血压与血清IGF-1水平。结果 EH患者血清IGF-1水平(358.6±52.6)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42.5±41.3)ng/ml,血清NO水平(41.5±23.7)μmol/L低于对照组(82.1±20.8)μmol/L。EH组血压1-3级间血清IGF-1的水平(分别为257.6±45.3、329.4±32.8、412.3±41.5 ng/ml)随着EH级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级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的水平(分别为63.4±15.2、48.5±19.8、32.5±21.6μmol/L)随着EH级数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级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伴LVH者血清IGF-1水平(387.4±35.8)ng/ml高于无LVH者(296.6±40.2)ng/ml,血清NO水平(34.3±18.2)μmol/L低于无LVH者(57.9±22.2)μmol/L。EH组经药物治疗3月后血压达标者的血清IGF-1水平(259.2±42.6)ng/ml低于血压未达标者(324.6±37.2)ng/ml,血清NO水平(75.6±12.9)μmol/L高于血压未达标者(46.2±15.3)μmol/L。结论 EH患者IGF-1升高,NO降低,可能参与高血压LVH的调节。其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LVH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58例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缺血性J波患者19例,比例为32.6%,无J波患者39例,比例为67.2%。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波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4%,无J波组中18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6.2%,J波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心电图出现了T波高尖,39例患者存在ST段抬高现象。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且心电图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检查结果。结果: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失常阳性率为70%,而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心律失常阳性率为40%,两种方法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阳性率为50%,而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阳性率仅为20%,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更高,准确、快速的发现冠心病心律失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 (LVH) 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 90 例,行超声心动图和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分为 EH 伴 LVH 组 (n=37)、EH不伴 LVH 组 (n=23) 和对照组 (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 LVMI 的相关性.结果:(1) 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 伴 LVH 组 〉EH 不伴 LVH 组 〉 对照组 ;(2)LVMI 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321例EH患者,按照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腹围按照亚太地区的标准),分为MS组和无MS组。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肥厚(LVH)的比率。结果(1)MS组患者的LVMI明显高于无M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S组患者LVH的比率明显高于无MS组患者(26.1%比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与EH患者LVH密切相关,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以有效的逆转LVH。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发生事件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浦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MI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AMI的常规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各30例,其中A组仅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D组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在患者入院48h及治疗4周时,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心律失常及HRV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入院48h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SDNN、SDANN、PNN50值,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 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后早期应用美托洛尔和稳心颗粒,均可有效地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HRV,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7.53%,高于常规心电图组的阳性检出率47.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组检查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整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检出的阳性率,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结果,总结该类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表现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2例和无左心室肥厚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及血压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杂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厚组发生率分别为88.71%、98.39%、77.42%、62.90%,无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为36.84%、39.47%、31.58%、15.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632、44.831、20.628、21.130,均P<0.05)。全天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为(145±13)、(147±14)、(141±15)mm Hg(1 mm Hg=0.133 kPa),无左心室肥厚组分别为(138±11)、(132±12)、(132±12)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6、5.482、7.479,均P<0.05)。杓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占25.8%,无左心室肥厚组占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4,P<0.05)。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比不伴左心室肥厚者昼夜血压变异明显,更易引起复杂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5天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分析两组于住院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fQRS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fQRS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的检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27例病因不明的晕厥患者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嘱咐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尽可能诱发晕厥,记录晕厥发生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127例患者中监测期间发生晕厥者34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有28例,占82.3%;对晕厥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的构成比分析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的比例最高(39.3%),其余依次为房室传导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晕厥的发生与心室停搏时间相关,心室停搏时间≥3.0s晕厥发生率增加。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能为其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04~2018-04接收的14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采取的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静态组和动态组,各组分别为74例。静态组采取常规的静脉心电图的临床诊断,动态组采取动态的静脉心电图的临床诊断,观察并对比动态组和静态组的诊断价值。结果:动态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静态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式,能够提高各种疾病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玉  唐其柱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48-1550
目的观察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twenty-four-hou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nraphic monitoring也称Holter)改变。方法 49例确诊为DCM患者,行Holter监测,分析这些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生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Holter均有异常改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共47例(95.92%);房性心律失常次之,共38例(77.55%);ST-T改变14例(28.67%),传导阻滞13例(26.53%)等。且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左房内径(leftatrialdiameter,LAD)越大,复合性房性心律失常越多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end diastolicdimen-sion,LVED)越大,复合性室性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 DCM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易变。DCM患者早期进行心电图及Holter检测对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63-86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并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52例,LVH组)和无左心室肥厚组(56例,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监测患者24 h心电图情况以及其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分析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LVH组LVPW、LA、IVS均显著厚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H组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VS、LVDd和年龄均为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有所增加,但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心率变异性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敏生  王良玉  张钰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06-907,9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伴左室肥厚(LVH)和非左室肥厚(NLVH)的心率变异性(HVR)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9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或无左室肥厚两组及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4h动态心电图R-R间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两个相邻R-R间期差>50ms的心跳数占正常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连续R-R间期平方根均值(rMSSD)。随访上述患者心血管事件(CVE)的发生情况。结果:EH伴LVH组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明显低于EH伴NLVH组及对照组(P<0.01),PNN50明显高于EH伴NLVH组及对照组(P<0.01),随访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LVH组为51.1%,在NLVH组为26.7%,而健康组为0;发生CVE患者HRV明显低于无CVE者。以SDNN低于70ms及PNN50高于55%为界定值,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1%,阳性预测值为84%。结论:EH伴LVH的发生可能与HRV的减低有关,HRV的减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5例。实验组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检出率。结果实验组的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38.5%、67.7%、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4%、29.2%、21.5%(P<0.05)。实验组的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38.5%、3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18.5%(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