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12 7例运动试验病例伴发的心律失常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12 7例病人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6 6例 ,其中心绞痛 35例 ,心肌梗死 31例 ;非冠心病组 6 1例。应用Bruce方案 ,监测并分析心律失常类型。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15 .7%。非冠心病组为 11.5 % ,冠心病组为 19.7% ,P >0 .0 5。心律失常以室性者最为多见 ,占 85 % ,房性心律失常占 15 %。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2 9.0 % ,明显高于心绞痛病人11.4 % ,P <0 .0 5。且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运动试验中发生心律失常比较常见 ,冠心病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63-86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并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52例,LVH组)和无左心室肥厚组(56例,对照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监测患者24 h心电图情况以及其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分析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 LVH组LVPW、LA、IVS均显著厚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H组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VS、LVDd和年龄均为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有所增加,但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静息心电图正常者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生机率.方法对45~65岁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与条件相近的非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分析.结果高血压组120例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76例(63.3%),非高血压组90例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29例(32.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与之共存的隐匿型冠心病,及时做运动试验等有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静息心电图正常者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生机率.方法对45~65岁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与条件相近的非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分析.结果高血压组120例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76例(63.3%),非高血压组90例检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29例(32.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与之共存的隐匿型冠心病,及时做运动试验等有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321例EH患者,按照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腹围按照亚太地区的标准),分为MS组和无MS组。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肥厚(LVH)的比率。结果(1)MS组患者的LVMI明显高于无M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S组患者LVH的比率明显高于无MS组患者(26.1%比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与EH患者LVH密切相关,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以有效的逆转LVH。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探讨分析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4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结果分为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A组62例和未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B组22例,观察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以此来综合分析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A组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并到达阳性判定标准,B组患者只有个别出现ST段压低≤0.05mV;两组患者总心律失常发生率34.52%(29/84),其中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32.26%(20/62)、室性心律失常占55.00%(11/20),B组心律失常发生率40.91%(9/22)、室性心律失常占77.78%(7/9);经CAG证实冠心病者A组50例(80.65%),B组7例(31.82%).结论 临床行平板运动试验时未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中,若有较高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这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提示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方法:将104例EH患者按左室肥厚、右房增大、心肌缺血、高血压分级、年龄、病程等分类,比较各类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EH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室正常组,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显著;(2)左房增大组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左房正常组;(3)心肌缺血组易导致复杂性心律失常;(4)EH级别高、年龄大及病程长易发生复杂性心律失常。结论: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心肌缺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是EH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筛查,统计该人群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8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 049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0 kg/m2(OR=6.347)、吸烟(OR=2.998)、病程(1~4年OR=2.330,≥5年OR=4.045)、高血压分级(2级OR=3.375,3级OR=6.412)、血压控制不达标(OR=2.569)、血压昼夜节律类型(非杓型OR=2.010,超杓型OR=3.920,反杓型OR=7.427)、糖尿病(OR=2.852)、冠心病(OR=2.985)、焦虑(OR=1.792)、抑郁(OR=1.947)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肥胖、吸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N(SBP)、舒张压(DBP)、PP及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并根据有无LVH分为两组:非LVH组42例,LVH组56例。其中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26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结果 (1)LVH组的SBP、PP明显大于非LVH组(P<0.01);LVMI与SBP、PP呈正相关(P<0.01)。(2)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PP高于LVH组心功能正常者(P<0.05)。结论 PP 增大在EH伴LVH发展中起作用,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4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10mg/次,1次/d,治疗前后测量血压,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24周总有效率为96%,降压幅度20.3/14.2mmHg,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321例EH患者,按照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腹围按照亚太地区的标准),分为MS组和无MS组。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肥厚(LVH)的比率。结果(1)MS组患者的LVMI明显高于无M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S组患者LVH的比率明显高于无MS组患者(26.1%比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与EH患者LVH密切相关,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以有效的逆转LVH。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入院的、接受左心室肥厚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随机分组,一组单纯使用咪达普利进行治疗(参照组,共有38例),而另一组使用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研究组,共有39例)。其中参照组服用咪达普利10 mg/d,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10 mg/d的咪达普利以及80 mg/d的缬沙坦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观察患者的LVMI、心率、肌酐、血钾、血压水平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的HR为(67.72±9.88)次/min,LVMI为(122.43±19.88)g/m2,参照组的HR为(73.18±10.54)次/min,LVMI为(134.98±21.34)g/m2,研究组HR、LVMI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治疗前为(158.34±14.88)mm Hg(1 mm Hg=0.133 k Pa),治疗后为(122.09±10.32)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98.47±10.50)mm Hg,治疗后为(79.16±6.45)mm Hg,参照组的收缩压治疗前为(157.41±14.25)mm Hg,治疗后为(125.13±12.33)mm Hg,舒张压治疗前为(98.23±10.12)mm Hg,治疗后(80.49±6.82)mm 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心脏重塑患者的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检测91例Ptfv1负值增大的原发性高血压心脏重塑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以50例Ptfv1正常者为对照.结果 Ptfv1负值增大患者:(1)单纯左心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9.3%)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3.1%)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2)左心室肥厚并左心房内径增大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66.7%)、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71.4%),复杂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7.1%、59.5%)均显著增高(P值均<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重塑患者的心电图Ptfv1值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组合的复方制剂———海捷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入选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心室肥厚患者10 2例,随机分配到海捷亚组(口服1~2片/d ,每片含氯沙坦钾5. 0mg、氢氯噻嗪12 .5mg)或阿替络尔组(口服2. 5~5 .0mg/d) (n均=5. 0 ) ,治疗9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海捷亚或阿替络尔治疗9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16 .1/ 10. 1~14 .2 / 86mmHg ;15 .9/ 10 .2~14 .3/ 90mmHg ,1mmHg =0 . 133KPa) (P均<0 . 0 1) ;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海捷亚治疗9个月之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 . 0 5 ) ,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显著(P均<0 . 0 1) ;而在阿替络尔治疗9个月之后,左心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变化,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均<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海捷亚治疗9个月后可使其左心室肥厚显著逆转,逆转作用优于阿替络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后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药物剂量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肥厚均逆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后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天3次,药物剂量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肥厚均逆转,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安搏维和倍他乐克联用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每天给予安搏维150mg加倍他乐克口服;对照组单予安搏维口服。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LVMI均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减少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安搏维和倍他乐克联用比单用安搏维更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构型与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构型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有或无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病病人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及构型的相关性。结果 ①高血压病患者LVH的程度与其脉压的相关系数为r =0 . 5 9(P <0 .0 5 ) ,表明LVH程度与其脉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②三型肥厚组的脉压与无肥厚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对称性室间隔肥厚(CH)和扩张性肥厚(DH)较大(P均<0 . 0 1) ,尤以扩张性肥厚(DH)较甚。结论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构型与脉压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肥厚程度较重、扩张性肥厚(DH) ,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缩小增大的脉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卡维地洛治疗后对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对24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8例),≥10%为杓型组(140例)进行观察,并于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进行复查比较。结果表明,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较杓型血压节律更易导致左室肥大,卡维地洛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