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状况,为制定河北省控烟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利用2004年河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对18~69岁4200名成年居民的被动吸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率58.8%,其中城市居民为61.6%,高于农村居民的57.6%(P〈0.05),男性为61.3%,明显高于女性的57.1%(P〈0.01);18~24岁组被动吸烟率较高,城市中男性被动吸烟率最高,为85.7%,每天均是被动吸烟者的比例高达50%。城市男性中每天被动吸烟2小时以上者占24.1%;男性被动吸烟场所在公共场所较多,而女性在家里较多;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54.2%,其中女性为56.0%,高于男性的45.3%(P〈0.01);一直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67.4%,城市为72.8%,高于农村的65.1%(P〈0.01)。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率较高,应重点在年轻人和男性中进行控烟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这一人群的吸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常住居民吸烟相关知信行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华泾镇5个居委会,210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吸烟者均为男性,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6.67%。吸烟年龄在18—30岁者占全部吸烟者的89.28%,吸烟数量≥20支/d者占39.29%;通过电视获取信息者占80.48%,其他依次为报纸或杂志占58.57%,互联网占32.86%,对吸烟有害健康持肯定态度的占94.76%。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3.398)、文化程度(OR=0.298)、婚姻(OR=13.759)和职业(OR=4.314)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控烟的年龄关口需前移,加大禁烟和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普及力度,加强互联网在媒体控烟宣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居民吸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区18岁以上常住人群总吸烟率为30.0%,男性吸烟率为68.4%,远高于女性的1.7%;男性40~50岁组吸烟率最高为75.4%,〈30岁组吸烟率最低为45.7%。在男性中,农民吸烟率最高(70.0%),家务劳作者最低(26.1%);吸烟者中,25岁前开始吸烟者占76.0%,每天吸烟10支以上者占88.5%,戒烟成功率为14.1%,被动吸烟率为71.7%。结论目前苏南农村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应大力开展控烟的宣教及吸烟相关因素的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雨花台区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况,为雨花台区制定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采用分层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全区1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了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吸烟、饮酒和饮食等与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并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测量。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1724人,平均年龄47.31岁,其中男性5434人,女性629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35%(2151/11724),按南京市2000年人口构成标化患病率为16.56%。高脂血症者、非高脂血症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2.28%(146/202)、17.40%(2005/11522),体重超重/肥胖、偏轻/正常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5.14%(1236/4916)、13.44%(915/6808);吸烟者、非吸烟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3.85%(353/1480)、17.55%(1798/10244),饮酒者、非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31j为27.61%(286/1036)、17.45%(1865/10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75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脂血症、饮酒和超重/肥胖等因素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OR=46.631、0.698、7.683、1.705、1.834),结论雨花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必须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减少高血压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东城区东河沿社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东河沿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现状,为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及慢性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东河沿社区15—70岁常住居民367人,以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自我保健情况、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以及、健康相关的知识。慢性病问卷记录调查信息。结果慢性病的患病率为26.2%,其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19.3%、18.5%、5.4%和1.6%。调查对象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定期体检比例分别为65.7%和74.7%。调查对象中有慢性病家族史、吸烟、不进行体育锻炼和体重超重的比例分别为60.1%、19.9%、33.9%和31.6%。调查对象对吸烟、饮酒与慢性病的关系的知晓率在13.9%-94.0%。结论社区居民慢性病较高,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率较高,加强居民对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并且给与积极准确地指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高血压病人基线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基线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安徽某两地区129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量基线血压,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吸烟和人口学特征,采用协方差分析吸烟、被动吸烟和原发性高血压基线血压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之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现在吸烟者所占比例为47.85%,每天都有被动吸烟者所占比例为63.70%,女性吸烟比例为4.18%,但每天均有被动吸烟者所占比例为42.57%。调整年龄和体质指数的影响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吸烟组的舒张压水平高于不吸烟组(t=2.13,P=0.033)和偶尔吸烟组(t=2.09,P=0.037);女性非吸烟高血压患者中:被动吸烟每周≤1d组较每天都有被动吸烟组的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3)。而在男性吸烟高血压患者中;被动吸烟每周≤1d组较每天都有被动吸烟组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2)。[结论]吸烟和被动吸烟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基线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城市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及控烟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吸烟状况与被动吸烟状况,了解居民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知与态度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偶遇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江门市、增城市医院、商场、车站等候室、政府对外办公大楼4类公共场所抽取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中国控烟办公室统一设计的《成人被动吸烟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城市居民599人,其中吸烟者190人,吸烟率为31.7%;男性吸烟率为56.6%,女性为3.2%;30-岁组吸烟率为最高,为42.6%;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2名不吸烟者中,162人处于被动吸烟状况,被动吸烟率为41.3%,男性被动吸烟率为37.6%,女性为43.1%。调查对象中,家里、室内娱乐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全部禁烟的比例分别为32.2%、12.3%和40.9%。非吸烟者对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也高于吸烟者。结论广东省城市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居民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吸烟者对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应加强吸烟危害健康教育,推动各类公共场所禁烟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鄂南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对高血压的认知和相关行为,为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鄂南农村社区居民1641例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5.78%,其中男性为27.27%,女性24.14%,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0,P〉0.05)。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63。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文化程度低者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高者(x^2=23.13。P〈0.01)。居民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有不良卫生行为者较多。结论:在农村社区居民中应尽快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沂源县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为以后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方法]2004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沂源县抽取部分18岁以上居民进行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调查420人,吸烟率为27.86%,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为(20.53-6.06)岁,不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37.88%;饮酒率为34.05%;超重率为34.76%,肥胖率为12.86%;高血压患病率为16.43%;每天食用蔬菜者占97.14%,每天食用水果者占48.81%,每天食用腌熏食品者占54.76%。[结论]沂源县居民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很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问题严峻。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成人吸烟及被动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天津市成人吸烟及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了解大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公共场所以问卷方式进行随机拦截调查,共调查600人。结果人群吸烟率为32.7%(男性60.6%,女性5.3%),戒烟率为10.2%,44.9%的吸烟者在过去一年中曾经尝试过戒烟,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79.7%,对各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均在70%以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的人群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均达到69%以上。结论天津市成人吸烟被动吸烟率偏高,需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六榕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现况以及居民的知信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自2009年进行的“广州市社区卫生诊断”入户调查工作中六榕社区的调查数据。在广州市六榕社区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慢性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相关疾病情况等,其中知信行部分由15岁及以上人群作答。结果共调查居民2252人,其中男性l090人,女性1162人,年龄12~85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0.91%(696/2252),标化患病率为22.83%,其中≥65岁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1.95%(413/574),标化患病率为54.08%;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19.63%(442/2252)、糖尿病6.08%(137/2252)、冠心病2.40%(54/2252)、高血脂1.82%(41/2252)、脑卒中1.55%(35/2252)。15岁及以上人群的知信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参加卫生知识讲座的行为率分别为16.67%(115/690)、8.84%(118/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均P〈0.01);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血压知晓率、自我监测与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的行为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P〈0.01);非慢性病患者的吸烟率与不参加运动行为率均高于慢性病患者,而戒烟率则明显低于慢性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州市六榕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慢性病患者患病后才注重控制危险因素。今后应把慢性病防控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范围,提高全人群的慢性病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宁波市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与慢性病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医师检查和调查员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对50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及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 100名居民中,平和质占34.57%,8种偏颇体质占65.43%,其中痰湿质最多占21.38%。其中2 486名慢性病者的痰湿质(22.77%)和血瘀质(2.57%)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慢性病者(15.77%和0.33%)。高血压者痰湿质和血瘀质检出率高于非高血压者;高脂血症者痰湿质、血瘀质和特禀质检出率较高;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者血瘀质检出率较高;慢性支气管炎者气虚质检出率较高;慢性胃炎者阳虚质、血瘀质和湿热质检出率较高。体育锻炼、吸烟、睡眠习惯与中医体质有关联。生活不规律及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 h偏颇体质检出率较高。体瘦对象气虚质和湿热质检出率较高。结论中老年居民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慢性胃炎等慢性病存在一定关联,缺乏体育锻炼、吸烟、睡眠不规律和睡眠时间少及体质偏瘦或肥胖与偏颇体质高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产业聚集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治疗现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14年4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3个自然村随机访问164户家庭446名常住居民。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1.3%,男性低于女性(χ~2=5.024,P=0.025);≥60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69.9%;慢性病人群中,患1种慢性病占58.7%,患2种占26.9%,患≥3种占13.4%;社区居民高血压、心脏病、椎间盘疾病、慢性肠胃炎及糖尿病患病率居前5位,患病率分别为21.1%、3.4%、3.4%、2.9%和2.4%;社区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为70.7%,高血压、糖尿病及椎间盘疾病患者治疗率分别为91.5%、90.9%和66.7%。结论产业聚集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居于慢性病患病率首位,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尽管肺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以及吸烟可以加速这种衰退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些因素在老年人体中的影响尚未完全确定。作者通过对呼吸量的测定,检验了主动与被动吸烟对社区居住的1397名51~95岁的老年人呼吸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到主动吸烟导致呼吸功能衰退。40岁以前戒烟者,其年龄与身高调整的1s压力呼吸量(FEVI)与从不吸烟的男性[3.096(SD=0.58),3。06(SD=0.60),P=0.99)和女性〔2.09(SD=0.51),2.13(SD=0.46),P=0.51]之间没有差异。40~60岁之间的戒烟者其FEVI低于从不吸烟者,而高于目前仍吸烟的男性和…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吸烟现况,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广场、医院、学校、社区等调查点抽取800名居民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调查的800人中吸烟率为28.3%,其中男性吸烟率(45.6%)高于女性(4.2%)。绝大多数吸烟者(91.6%)每日吸烟量不超过20支,男女性的每日吸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22.03±6.56)岁低于女性的平均年龄(28.93±10.15)岁。丧偶或离异者吸烟率最高,达51.9%。在吸烟者中戒烟3次及以上的人数占38.196(86/226)。结论南京市居民吸烟率仍然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加大控烟力度,加强控烟法规的执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降低居民吸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某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构成及患病现况,为慢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5月对乌鲁木齐市某社区505名24 ~ 88岁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进行血压和血糖测量.结果 主要慢性病总患病率为23.43%,前3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胆囊疾病47.3%、高血压38.8%、冠心病25.9%;患≤3种慢性病的占95.08%,其中男性占95.89%,女性占94.44%,≥60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x2=29.938,P=0.00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x2 =5.421,P =0.02),胆囊疾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x2=14.843,P=0.00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文化程度高中以下的居民(x2=6.061,P=0.014),维吾尔族胆囊疾病患病率高于汉族(x2=7.238,P=0.007).结论 乌鲁木齐市该社区居民胆囊疾病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控制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顺义区12个社区1434户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每户通过KISH表随机调查15~79岁居民1人。结果顺义区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5%,男性(55.9%)显著高于女性(2.0%),随着月收入增长,吸烟率上升趋势(P〈0.01)。吸第1支烟的平均年龄为(21.1±6.3)岁。41.1%的居民有被动吸烟,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居民被动吸烟报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每周有5.5d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工作场所。22.3%的吸烟居民有戒烟意愿,戒烟主要原因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73.9%)。结论该区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比例较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促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8.
枣庄市社区居民烟酒嗜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平镇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10-1512
目的 通过对社区居民烟酒嗜好的调查,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枣庄市18岁以上城市社区人群1 416人和农村社区人群 2 34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慢性病患者581例,患病率15.5%;不吸烟者患病率11.6%,吸烟者患病率24.2%;不饮酒者患病率12.7%,饮酒者患病率28.5%,烟酒嗜好对慢性病的患病率有显著影响.吸烟与饮酒呈显著相关关系,既吸烟又饮酒者占有烟酒嗜好者的42.96%,慢性病患病率32.4%;烟龄、酒龄均在20 a以上者,慢性病患病率达43.26%;日吸烟量40支以上、日饮酒量250 g以上者患病率高达65.6%.结论 烟酒嗜好对慢性病有协同作用.健康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mia,HHcy)的危险因素,为人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天津市5个社区及2所老年公寓5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志愿者69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分析HHcy组和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N—HHcv)组中老年人生活方式、膳食叶酸和VitB。摄入量的差异。结果533人完成了全程研究。总人群HHcy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男性(57.0%)高于女性(35.7%),P〈0.001。与男性不吸烟者比较,男性吸烟者HHcy患病率(x2=0.047,P=0.828)、血清tHcy水平(t=-1.020,P=0.31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叶酸、VitB6、VitB12者的血清tHcy平均浓度(15.2μmol/L)明显低于不服用者(16.9μmol/L),HHcy患病率(39.7%)低于不服用者(46.2%),P〈0.05。HHcy组中老年人平均每日膳食叶酸、VitB。摄入量(207.9μg/d,0.37ms/d)均低于N—HHcy组(295.4μg/d,0.53ms/d),P〈0.05。膳食叶酸、VitB6的摄入量均与血清tHcy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9(P=-0.000)和-0.390(P=-0.000)。结论吸烟与HHcy患病率和tHcy水平无关。日常服用叶酸、VitB6和VitB12或富含上述维生素的膳食有助于保持较低的tHcy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本社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患病率,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访谈并辅以临床检查。结果本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20.26%)、心脏病(6.95%)、糖尿病(4.74%)、脑血管意外(2.72%)、肿瘤(2.37%)。上述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均衡的膳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分别为66.92%、75.17%、21.75%、8.71%。结论本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为主,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饮酒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