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疾病特别是对乳腺症和乳腺肿瘤诊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2524例乳腺疾病患者使用意大利产高频钼靶X线机,对两侧乳房常规拍摄标准为:头尾位(CC)和内、外侧斜位(MLO)。结果236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93.6%),16例重度增生(0.6%),44例良性纤维腺瘤(1.7%),46例乳腺癌(1.8%),56例正常(2.2%)。结论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对妇女乳腺肿瘤和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较高。乳腺高频钼靶X线检查方便,患者无痛苦,无损害,图像清晰,检出率高,诊断准确,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最有效检查方法。同时,为了做到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据国内外对乳腺癌普查的经验认为:乳腺X线钼靶检查可用于35岁以上的妇女普查,50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年摄片一次,40~49岁的妇女1~2年摄片一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借助妇女个体乳腺筛查的平台和渠道,弥补群体普查不足,以进一步促进乳腺保健工作。方法对2011年乳腺保健门诊5722例妇女机会性乳腺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由乳腺保健门诊的专科医生对个体乳腺机会性筛查的妇女进行询问病史及临床触诊后,分别根据年龄及触诊情况给予乳腺超声或(和)钼靶的检查,再根据影像学分级情况建议活检。结果乳腺患病3735例,疾病检出率65.27%,依次为乳腺增生症占77.35%,乳腺囊肿占16.14%,乳腺纤维瘤占4.07%,乳头溢液占1.66%,可疑癌占0.78%。手术活检98例,活检率1.72%。病理结果,良性病变79例,癌前病变8例,乳腺癌11例,乳腺癌检出率192.24/10万,早期乳腺癌检出率81.82%。结论在政府引导的妇女乳腺群体普查不能全面覆盖和保持日常性特征的情况下,乳腺保健门诊作为妇女个体乳腺筛查的平台和渠道,弥补了群体普查的不足,能有效地促进本地妇女乳腺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乳腺疾病的患病现状,探讨乳腺癌发生的可能的高危因素以及乳腺临床检查与超声诊断技术在乳腺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临床体检及乳腺超声对兰州市16223名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女性年龄/〉35岁及乳腺触诊异常或乳腺超声提示3级或以上则行乳腺钼靶检查,非哺乳期乳头溢液患者行乳导管镜检查,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提示可疑恶性病灶行空芯针穿刺病理检查以确诊。结果筛查对象中乳腺增生检出率为52.7%,乳腺纤维腺瘤检出率为1.0%,乳腺癌12例(74.0/10万);40—59岁为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段;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c:12岁、未哺乳、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高脂饮食、既往乳腺疾病史等因素有关,乳腺超声的筛查阳性率较手诊阳性率i写。结论乳腺普查中应用临床体检结合影像学检查是发现乳腺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乳腺疾病患病率与发病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乳腺疾病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天津肿瘤医院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年1306例女教职工进行乳腺防癌调查,并由乳腺科专职医生对受检者进行临床触诊、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钼靶检查,可疑恶性者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参加普查者1306例,发现乳腺癌2例,乳腺良性疾病522例,乳腺疾病总患病率40.12%;乳腺良性疾病患病率为39.97%,恶性疾病患病率0.15%。40~49岁年龄组(r=25.63,P〈0.05)、经常失眠(χ2=23.13,P〈0.05)、高校教师(χ2=24.28,P〈0.05)、文化程度高(χ2=41.19,P〈0.05),乳腺疾病患病率显著增高。结论乳腺疾病与年龄、睡眠、职业及文化程度有关,因此应在高校中大力开展乳腺疾病早期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乳腺疾病早期发现的科普知识,广泛推广乳腺自检方法,定期进行乳腺防癌普查,降低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市广外社区妇女常见病现状,为该地区妇女病普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外社区4234例25~65岁已婚女性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乳腺增生的患病率高达65.20%;妇科疾病中宫颈炎和阴道炎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0.43%和18.56%。40~50岁与51~60岁的妇女相比,其乳腺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且患乳腺疾病的风险增加到1.764倍(OR=1.764,95%CI为1.523~2.042,χ2=58.186,P<0.05)。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13),以>40岁至50岁的妇女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度最高,与40岁以内的妇女相比,其危险度可增高至5.355倍(OR=5.355,χ2=10.699,P<0.05)。结论该地区妇女的疾病类型以乳腺增生和下生殖道感染为主。40~50岁的妇女应作为乳腺和宫颈筛查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36 433例已婚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丽水市妇女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探讨开展群体乳腺癌普查的可行方法,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6433例妇女的乳腺疾病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χ^2对乳腺癌检出率进行年龄分段分析。结果:乳腺增生是乳腺疾病的首位原因,平均检出率49.72%,乳腺癌的平均检出率为71.36/10万,45-49岁和60-65岁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结论:乳腺癌是乳腺疾病监测的重点,应将乳腺疾病的普查常规纳入妇女病普查普治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荆州市沙市区2006年度已婚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确定高危人群,做好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工作。方法采用触摸乳腺、LEO-1201型电脑近红外线扫描仪、细胞病理学检查等手段对2100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妇女乳腺疾病的总患病率为26.3%,其中乳腺增生患病率为25.2%,乳腺癌患病率为1.1%;各年龄段妇女乳腺增生患病率不同,差异有极显著性(X^2=14.7,P〈0.01)。20-30岁为27.9%,31~40岁为24.9%,41-50岁为25,3%,51~60岁为22.6%。结论应加强普及宣传妇女乳腺疾病防治知识,指导乳腺自查方法,加大对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力度,从而实现对乳腺癌早检出、早诊断、早治疗的11的。  相似文献   

8.
荆州市沙市区2 100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荆州市沙市区2006年度已婚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确定高危人群,做好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工作。方法采用触摸乳腺、LEO-1201型电脑近红外线扫描仪、细胞病理学检查等手段对2100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妇女乳腺疾病的总患病率为26.3%,其中乳腺增生患病率为25.2%,乳腺癌患病率为1.1%;各年龄段妇女乳腺增生患病率不同,差异有极显著性(X^2=14.7,P〈0.01)。20-30岁为27.9%,31~40岁为24.9%,41-50岁为25,3%,51~60岁为22.6%。结论应加强普及宣传妇女乳腺疾病防治知识,指导乳腺自查方法,加大对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力度,从而实现对乳腺癌早检出、早诊断、早治疗的11的。  相似文献   

9.
以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小肿瘤普查中的价值。方法对638名健康体检的妇女进行常规乳腺检查,对可疑病例建议手术并送病理。结果12名可疑病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小叶原位癌2例,纤维瘤7例,乳腺增生1例。所检出的癌症患者占全部受检者的0.63%。结论高频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乳腺小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长安区农村女教师乳腺疾病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女教师乳腺疾病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普查,利用乳腺近红外线扫描结合视触诊对4402名女教师进行乳腺检查。结果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为22.4%,30—39岁检出率最高(33.5%);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检出率最高,为21.1%,占乳腺疾病比例94.2%;小学和中学女教师乳腺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1.4%和23.6%,二者无明显差异(X^2=3.052,P〉0.05)。结论农村中小学女教师的乳腺疾病不容忽视,有必要定期对30~50岁女教师开展乳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梅州妇女乳腺疾病的调查与分析,为当地卫生决策部门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9月-2013年9月,采用机会性筛查方法对9428名梅州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抽样调查。结果:9428名梅州妇女中,患病人数为4703例,患病率为49.88%,其中乳腺增生率最大,为43.28%,其次为良性肿瘤率(5.05%)、其他乳腺疾病(1.47%)及乳腺癌(0.08%);40~4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60.74%),其次为20~29岁(52.25%)、30~39岁(51.35%)、50~59岁(40.16%)、≥60岁(8.56%);梅州市区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为45.67%,郊县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为5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与郊县妇女乳腺局限性增生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该地区乳腺疾病的相关因素为母乳喂养、流产史、肥胖及乳腺疾病家族史。结论:注重加强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对影响妇女患乳腺疾病的因素进行仔细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能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状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集中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区12个盟(市)的24个苏木、乡镇、街道,抽取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29 506例进行盆腔、乳腺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对象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平均患病率为45.6%,城区、农区、牧区分别为44.1%、43.7%、57.2%。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女性不孕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5.55%、11.16%、1.01%。不孕症患病率在农区、城区、牧区依次递减且差异显著。患病率位居前3位的疾病为宫颈炎(18.32%)、阴道炎(15.03%)、乳腺增生(10.63%)。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结合本区多民族、经济水平、发病特点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工作,规范并强化医疗技术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庆市乳腺普查活动中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统一的乳腺疾病普查调查表格,由专门普查人员通过问诊、触诊和红外乳腺检查仪对全市36个区县533268例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的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36.06%。工人最高(58.45%);农民最低(33.42%)。未婚育龄妇女患病率为41.39%,已婚育龄妇女患病率为35.96%;两者均以乳腺增生为主要疾病,分别占未婚患病人群的97.01%(4283/4415)和已婚患病人群的61.96%(116428/187905)。结论:乳腺疾病是育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乳腺增生为主;科普知识宣讲和普查有助于患病人群提高警惕,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农村妇女乳腺疾病谱,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嘉定区某小区全体女性常住居民501人,采用问卷调查其乳腺疾病发生情况、月经史、生育史和家族史等信息,统计分析乳腺疾病影响因素。结果 501名调查对象中发现乳腺疾病183例,患病率为36.5%,按构成比大小排序为乳腺增生(85.8%)、乳腺纤维瘤(7.1%)、乳腺囊肿(4.9%)、乳腺炎(1.6%)和乳腺癌(0.5%)。经统计学分析,乳腺疾病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亲属曾患乳腺癌、1年里有妇科疾病、知晓乳腺自查、定期乳腺自查和1年内做过乳腺自查有关。结论加大乳腺自查技术推广,提高其乳腺自查和检查意识,提高乳腺癌早发现水平,进而提高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乳腺物理检查经验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统计女性乳腺体检异常病例1785例,分析乳腺物理检查中容易忽视的异常表现,并与乳腺超声和X线钼靶检查结果对照。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31例,其中双侧乳腺癌2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癌1例。望诊异常41例中乳腺癌9例,望诊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的发现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P〈0.05)。触诊异常2089个病灶中乳腺癌34个,其中小结节6例(直径≤1.0cm),部分乳腺癌发生部位特殊或没有典型的恶性征象。乳腺超声、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癌病灶的漏报率分别为16.1%和19.4%。结论健康体检中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经验是:仔细望诊;触诊范围全面、方法准确;警惕双侧乳腺癌、软性、不可触及或微小乳腺癌;避免过度信赖仪器检查;加强重点病例的追访。  相似文献   

16.
胸部CT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的征象,探讨胸部CT扫描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及乳腺癌术前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6.2~2006.10行胸部CT扫描女性382例(其中乳腺癌术后复查112例)中,发现乳腺肿块4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乳腺癌22例(病灶25个),其中乳癌术后对侧再发5例。良性疾病包括乳腺腺瘤12例(病灶18个),隆乳术后并发症2例,钙化灶4例,小叶增生2例,脂肪瘤1例,乳腺囊肿1例,心衰引起单侧乳腺水肿1例。结果:CT扫描可清晰显示乳腺结构。45例中乳腺癌22例,CT表现以毛刺状肿块为主;良性病变12例多以圆形、类圆形肿块为主。结论胸部CT特别是16排扫描对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可以补充其他有关乳腺检查诊断方法,尤其乳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掌握我院在职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医务处牵头,相关科室配合,采取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实验室行分泌物涂片和TCT检查、妇科B超、乳腺触诊及红外线乳腺探测仪等项检查分析,实际检查210例次,患病人数105例,患病率50.34%。结论:异清了危害妇女健康主要因素,重视职业性生殖道感染和乳腺增生疾病的防治,采取各种干预(如定期普查等),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山市农村妇女两周患病情况及其健康教育获得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中山市农村妇女1666人,两周患病率20.1%。居民两周患病排在前2位的分别是:高血压(5.5%)、上呼吸道感染(4.4%)。婚姻状况(OR=0.541)与年龄(OR=0.627)是影响中山市农村妇女民两周患病的主要因素。在健康教育获得方面,有171人曾获得宣传材料,占10.3%;仅73人在机构看过录像,占4.4%。结论:中山市农村妇女两周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大、离婚或丧偶是妇女患病的危险因素。同时,该地区妇女健康教育获得情况差,今后应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遵义市红花岗区妇女乳腺病患病情况。方法:2009年9~12月对遵义市红花岗区的5004例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检查表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资料,初筛方法为临床触诊,进一步检查采用乳腺钼靶、乳腺彩超和病理检查。结果:共筛查出各种乳腺疾病2065例,患病率为41.27%;各种乳腺疾病中,乳腺增生的患病率居首位;35~40岁是乳腺疾病的发病高峰时期,40~60岁是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时期。结论:积极开展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传授妇女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对乳腺疾病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中疾病发生的情况,便于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安徽出入境人员的超声检查,检查部位为肝脏、胆囊、脾脏、双肾,并按照年龄、性别、职业分类后再统计分析。结果在被检测对象中发病率前5位的疾病从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18.39%)、胆囊疾病(6.36%)、肾囊肿(1.69%)、肾结石(2.0%)、肝囊肿(1.12%),脂肪肝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疾病,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以30~4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劳务人员和公务人员最多,留学人员紧在其次,说明发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结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疾病,尤其对于无症状的亚健康人群,每年体检一次有很重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