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阐述健康成人在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体格检查时椎动脉的变异情况,探讨MRA评价椎动脉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3D-TOF MRA检查的442名体检者影像资料,统计椎动脉起源、走行异常的发生率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42名体检者中,椎动脉起源异常21例,发生率为4.75%,且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9例(占90.48%),右侧2例(占9.52%),左侧异常者均起自主动脉弓,右侧异常者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2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均伴有行径异常,入第4颈椎(C4)或第5颈椎(C5)横突孔;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42例,发生率为9.50%,40例为单侧(占95.24%),左、右侧各半。结论: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起源异常的椎动脉常伴有行径异常。而3D-TOF MRA在对健康成人椎动脉变异的检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手术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动脉变异尤其是WILLIS环变异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更是显著。头颈部动脉变异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内弹力膜变性、中膜缺损致使动脉供血不足或动脉瘤形成。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头颈部动脉变异特点,可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3.
汤漪凡  王辉 《医疗装备》2009,22(1):25-26
磁共振血管成像由于无损伤性已经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性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血管成像技术的原理、成像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头颈部动脉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综合利用的意义,指出了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方面有望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术前评估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晨  蔡葵  蔡杰  徐亮  陈敏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7):150-152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质量控制对头颈部磁共振检查上的作用。方法由6位志愿者及随机选择86例进行头颈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使用16通道头颈联合线圈行头颈部磁共振T2WI检查,调整扫描参数及其它环境因素,获得磁共振T2WI图像,同时记录中心频率。结果测量获得图像的信噪比,由三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和两名技师分析不同部位的图像质量,并按五级评分。讨论各种不同的环境因素及不同参数对磁共振检查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日常磁共振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VEN-BOLD)和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对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我院收治的13例CVM患者进行TOF-MRA和VEN-BOLD对比成像分析。结果 TOF-MRA原始轴位图像可显示全部13例CVM的引流静脉,并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3D图像观察,但仅6例原始图像可显示稀少的髓静脉;而VEN-BOLD可清晰显示全部13例CVM的引流静脉及更多的髓静脉。结论 TOF-MRA可对CVM的引流静脉进行3D直观显示;而VEN-BOLD可清晰准确地显示CVM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二者结合可作为CVM诊断必要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技术在头颅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同时行头颅并行采集(PI)TOF-MRA和压缩感知(CS)TOF-MRA扫描的21例受试者,根据CS采用的加速因子系数(AF)4.6和10.3,分别设CS5和CS10,每例患者获得PI、CS5和CS10的3组TOF-MRA图像。定性分析3组图像的诊断质量,分支小血管显示能力,定量分析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血管边缘锐利度。结果:PI、CS5和CS10扫描时间分别为4 min 48 s、5 min 4 s和2 min 31 s。图像质量定性评价中CS5优于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P<0.05),CS10与PI相当(P=0.086)。图像SNR和CNR定量评估中CS5优于CS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4,t=2.428;P<0.05);PI与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图像血管边缘锐利度优于PI,且CS5优于CS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P<0.05);CS5对分支小血管显示能力最佳。结论:CS技术可缩短头颅TOF-MRA扫描时间,提供与常规PI-TOF相当或更高质量的图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05年11月100例MR病例,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研究。其中研究组55例经常规MR I、MRA(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V(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45例单纯行常规MR I扫描。常规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横断T1WT2W压水T2加权像,矢状T1W或冠状T2W。结果2组扫描结果:研究组(55例)诊断正确率为95.6%(其中4例经DSA与手术证实为假阳性);对照组45例诊断正确率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 I结合MRA、MRV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桃夹综合征的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MRI测量6例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横断面过左肾静脉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冠状位上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的上下径,以及左肾的最长径,使用t检验分析。结果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的夹角、距离、以及左肾静脉上下径病例组分别为,33.7±7.7°,4.2±1.2mm,15.7±2.4mm;而对照组为84.5±11.5°,15.5±7.5,11.4±3.0mm,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肾静脉上下径两组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而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与左肾的最长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有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排除其它肾脏疾病的基础上应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MRA可以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立体关系。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对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左肾静脉上下径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和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对3700例行MRI头颅检查的患者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扫描及头颅MRA扫描,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3700例样本中,有21例表现颈内动脉床突段、眼段、海绵窦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或闭塞,并伴有大脑缺血性改变或脑梗死表现,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结论:MRA是诊断烟雾病的重要筛查及诊断方法,MRI和MRA相结合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R-HSG)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MR-HSG,并应用时间分辨的动态增强血管成像(TRICKS)技术进行扫描,观察患者子宫及其附件、输卵管通畅情况,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患者受孕情况。结果 X-HSG诊断输卵管通畅15例,异常15例,包括通而不畅或远端梗阻5例、梗阻10例,单侧病变12例、双侧病变3例,伴输卵管积水4例、输卵管炎症5例。MR-HSG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T1WI和T2WI呈高信号,轻度增强;多囊卵巢综合征2例,T2WI呈高信号,囊壁有强化;子宫肌瘤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病灶中度强化;子宫先天性畸形1例(纵隔子宫);子宫输卵管通畅10例;通而不畅或远端梗阻6例;梗阻8例。14例异常包括单侧病变11例,双侧病变3例。腹腔镜诊断子宫及附件病变7例,输卵管病变23例,其中输卵管通畅12例,通而不畅或远端梗阻7例,梗阻4例。X-HSG诊断输卵管病变准确性为73.3%,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68.9%,阳性预测值为85.3%,阴性预测值为73.0%。MR-HSG诊断输卵管病变准确性为95.8%,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79.3%,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86.7%。输卵管通而不畅或远端梗阻及梗阻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成功受孕9例,输卵管通畅受孕12例。结论 MR-HSG与X-HSG比较,可区分输卵管或子宫及附件病变,与腹腔镜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观察。方法:10例患者,先行中上腹常规MRI扫描再行肝静脉、下腔静脉MRA检查。结果:常规MRI发现1例存在两支肝静脉同时狭窄,3例肝段下腔静脉处狭窄,其中1例下腔静脉肝段及以下广泛血栓形成。MRA显示6例肝段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静脉狭窄、变细,3例肝段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变细。其中3例发现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显示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等门脉高压表现。结论:MRA检查对诊断布—加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间应用价值差异。结果 112例均成功完成TRICKS、DSA检查;其中112例患者经TRICKS技术检出332处颈动脉狭窄,经DSA检出血管狭窄处236处; TRICKS与DSA颈总动脉狭窄相符率119. 57%(55/46)、颈动脉交叉狭窄相符率201. 69%(119/59)、颈内动脉狭窄相符率(158/131);经DSA检出正常颈动脉40支,轻度狭窄30支,中度狭窄69支,重度狭窄26支,完全闭塞6支; TRICKS与DSA检出相符情况127. 50%(51/40)、193. 33%(58/30)、128. 99%(89/69)、115. 54%(29/26)、100. 00%(6/6)。结论 TRICKS技术能够清晰反应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压缩感知(CS)技术对其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兴安盟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21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并行采集(PI)时间飞跃法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和CS TOF-MRA扫描,依据CS采用的加速因子系数(AF)将CS分为CS5(AF=4.6)和CS10(AF=10.3);根据扫描方式分为PI TOF-MRA组、CS5 TOF-MRA组、CS10 TOF-MRA组。对比3种检查方式的扫描结果,图像质量定性评分,图像质量定量评估及血管边缘锐利度;并分析PI TOF-MRA、CS10 TOF-MRA、CS5 TOF-MRA检查脑血管疾病的典型病例图片。结果 215例同时接受PI TOF-MRA和CS TOF-MRA扫描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动脉瘤23例,烟雾病12例,颅内血管狭窄114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11例,其他疾病55例。CS TOF-MRA扫描时间短于PI TOF-MRA扫描,且CS10 TOF-MRA扫描时间和数据重建时间均短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脑流量(r CBF),分析对比3D-ASL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3D-ASL联合MRA的血管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A及3D-ASL(P<0.05);健侧r CBF明显高于患侧(P<0.05);17例TIA患者3D-ASL与MRA诊断一致率为64.71%;大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的一致率为27.78%。结论 3D-ASL在TIA中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能够定量分析TIA患者早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康虹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56-1557
目的 探究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动脉变异诊断应用中的进展及研究现状.方法 选择100例同种头颈部动脉变异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组和多层(64排螺旋)组各50例,分别进行单层螺旋CT和64排螺旋CT的血管成像,记录处理图像所需时间.并将两组图像进行双盲实验,以相同标准对两组图像的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 单层组和多层组图像处理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图像分析结果得相关系数为0.88,两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P<0.01),多层组质量更佳.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更省时,所得图像质量更高,与单层螺旋CT相比,在头颈部动脉变异诊断的临床应用中进展幅度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右侧小脑半球15例,左侧小脑半球10例,小脑蚓部6例。大囊小结节型21例和单纯囊型2例的囊壁光滑,囊性部分T1WI表现为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等或稍信号,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强化,单纯囊型囊壁亦未见强化。实质型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本组共12例出现瘤周流空血管影,共14例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结论大部分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少部分具有其它多样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头颈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放射科接诊的92例疑似急诊脑卒中患者,将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FSE-T1WI)、快速自旋回波-流动衰减反转恢复(FSE-T2flair)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常规扫描组(46例),采用f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3D-TOF-MRA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联合扫描组(4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扫描组影像诊断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好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82,x2=7.985,x2=4.522,x2=13.179,x2=16.209;P<0.05);联合扫描组对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渊 《医疗装备》2015,(16):47-47
目的:探讨分析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中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并确诊的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89例,对89例患者分别进行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中,MRA检出25例,检出率为89.29%,DSA检出26例,检出率为92.86%;在血管畸形患者中,MRA检出11例,检出率为68.75%,DSA检出14例,检出率为87.50%;在动脉瘤患者中,MRA检出38例,检出率为84.44%,DSA检出41例,检出率为91.11%。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使用DSA的栓出率较MRA的检出率要稍高,两者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各有各的优势,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与高压注射器应用的匹配问题。方法本组68例,年龄36岁~85岁,平均60岁,其中男53例,女15例。使用德国西门子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及德国Ulich高压注射器和北陆的造影剂GD-DTPA静脉团注。结果动脉显影良好64例(94%),3例患者血管显影欠佳(4.4%),1例患者出现药液渗漏失败(1.4%),所有检查病人均无出现不适。结论正确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使3D-CE-MRA成像扫描时间和团注速度相匹配,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环节,也是3DMRA检查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