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洪楚云  苏真娇  王蔚  赵灵 《全科护理》2014,(13):1158-1159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的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开放式吸痰(即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上提0.5 cm ~1.0 cm 后吸引),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的变化以及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后引起呼吸循环变化幅度及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层吸痰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吸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颖 《全科护理》2013,11(13):1170-117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对159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机械通气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CES),观察并记录吸痰前后患儿心率、脉搏氧饱和度(Sa02)、耐受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开放式吸痰(OES)比较,使用CES前后患儿心率、SaOz的波动影响较小,更耐受吸痰。[结论]cEs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  相似文献   

3.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王颖  钟秀玲 《现代护理》2006,12(20):1878-1879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密闭式吸痰管由保护套、高质量硅胶管、吸痰管头端注水孔、尾端控制钮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设计者的初衷是预防带有细菌的飞沫向空中散播,但随着机械通气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密闭式吸痰具有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条件相对稳定的优点。1…  相似文献   

5.
浅层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娟 《护理研究》2010,(8):2202-2202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及常规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采用浅层吸痰法,即吸痰管的前端不超过人工气道的长度,并在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min记录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吸痰(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及常规吸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探讨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采用浅层吸痰法,即吸痰管的前端不超过人工气道的长度,并在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 min记录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结果]浅层吸痰法吸痰结束时及吸痰结束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吸痰(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吸痰前后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的变化,痰液喷溅情况、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吸痰后HR、SpO2、MAP、Vt、Ppeak与吸痰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后SpO2显著低于吸痰前,HR、MAP、Vt、Ppeak显著高于吸痰前(P<0.05);实验组痰液喷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能有效减少肺容量的下降,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能降低吸痰耗材费用,缩短吸痰操作时间,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8.
龙文英 《全科护理》2012,10(14):1304-130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需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及MAP的变化。[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吸痰2 min后的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吸痰方式往往要断开呼吸机,使患者暂时中断氧气供应,对患者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大,而且人工气道与外界相通,大大增加病原体向空气中传播以及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我院ICU自2003年4月开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集吸痰、湿化及冲洗为一体,其操作简便,密闭式吸痰方式避免重复拆除呼吸机喉管,可以降低肺部感染机会。现将两种吸痰方式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影响分析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患者60例,按疾病危重度评分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检测吸痰前后患者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5、7d取患者气道分泌物做细菌学培养。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后心率及经皮氧饱和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7d痰培养细菌阳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膨肺吸痰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机械通气的心脏换瓣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肺部感染率、血气分析值,并记录2组的治愈率、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等.结果 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对照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吸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肺部感染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吸痰前后膨肺能改善吸痰导致的低氧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系统移动部件少,形成密闭吸引系统,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时不需脱离呼吸机,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预防低氧血症。对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术,及时观察病情,评估吸痰效果,可以维持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减少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密闭式吸痰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前后在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监测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1 min SpO2、心率、血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pO2明显升高,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P0.01)。实验组吸痰前、后心率及收缩压有明显下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患者由吸痰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和开放式吸痰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 d的白细胞计数,IC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 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更适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患者。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44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吸痰耗时情况等。结果封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吸痰操作耗时比较,封闭式吸痰法耗时显著少于传统开放式方法(P0.05)。结论封闭式吸痰能有效减轻吸痰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总结新疆100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D3^+、CD4^、CD8^+细胞水平,及CD4^+细胞数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感染CD3^+、CD4^+细胞数明显低于未合并机会感染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3,t=-4.087,P〈0.05),CD8^+、CD4^+/CD8^+比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数与CD4^+细胞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481,P〈0.05),与CD8^+细胞数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r=0.954,P〈0.05)。CD4^+细胞含量〈200个/μl时,发生机会性感染高于CD4^+细胞含量为200—500个/μl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7.272,P〈0.05)。在CD4^+细胞含量〈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中以PCP的合并感染为最高27.27%,其次弓形虫和结核(22.73%,13.64%)。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CD4^+的水平是目前监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参考依据,不同地区机会性感染疾病谱略有不同,临床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35例,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比较吸痰前后患儿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前后患儿SpO2、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能有效清理气道分泌物,且对患儿生理指标的影响小,能降低耗材和费用,省时,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方法防止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食物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6例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试验吸痰法,双日采用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种方法食物反流次数。结果试验吸痰法的反流率为7.0%,低于常规吸痰法的反流率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4,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吸痰法可以减少食物的反流率,从而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吸痰过程患者SaO2值、HR的变化、肺部感染率、血气分析以及气道黏膜的损伤情况等.结果 两组SaO2变化、肺部感染情况和血气分析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心率下降>20%例数、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能更好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20.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肺部感染情况及发生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安全性强,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