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病 )为常见病、多发病 ,并发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其预后有不利影响 ,病死率明显增高[1 ] 。由于肺心病、慢阻肺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 ,发生心律失常后对原发疾病和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用药带来影响 ,有一定的矛盾性和特殊性 ,这就要求临床合理选择用药 ,本文就此作一讨论和综述。1 对原发性疾病治疗用药的影响以及选择用药肺心病、慢阻肺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除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因素外 ,一些治疗用药不慎本身亦可导致或促使心律失常发生。1 .1 平喘药 平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丹参川芎嗪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 mL(溶解于250 mL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5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管活性因子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0.01),其中丹参川芎嗪组患者改善更显著。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肺组织氧供,减少ET-1生成,增加NO的释放,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心肌肥厚、扩大,发生心力衰竭的心脏病。CPHD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类型,患病率0.49%,大约85%的CPDH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所引起。我院2001年3月~2006年5月共收治42例CPHD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源性心脏病,绝大多数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的后果,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心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使病情日益加重,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孟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733-4734
选择我院3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8例合并冠心病设为研究组,192例不合并冠心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征象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早期准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王晓辉 《临床医学》2012,32(3):46-4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5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经治疗,41例出血停止,病情好转,15例因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休克及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死亡,病死率达26.79%。结论早期诊断与防治是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孙良成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08-1609
目的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发病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间11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全部予以24h全程心电图监护管理或等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及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检查完成后划分组别,心律失常组77例,心律正常组41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总结,同时分析对比2组肺心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率达65.25%(77例),其心律失常表现类型多为窦性心动过速、不齐、过缓及房性期前收搏、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并发及严重程度多因心力衰竭、肺部严重感染、缺氧、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与正常组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潜在心律失常并发系数极高,其影响因素存在多变性和多样性特点,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对临床诊断及预防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增加 ,右心室肥大进而发展成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 ,肺心病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引起 ,约占 80 %~ 90 % [1] 。由于长期呼吸道疾病的煎熬 ,病人对反复多变的疾病过程缺乏认识 ,久治效果不佳 ,心肺功能受损 ,患者身心受到折磨 ,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和影响生活质量。我院近年来收治肺心病心衰患者 2 8例 ,在急性加重期除积极控制感染等治疗外 ,实施全面正规的护理尤为重要 ,现就肺心病心衰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 1995年~ 2 0 0 0年临床诊断肺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 ,并排除冠心病、高心病、先心病、风心病以及其它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 ,其中男 8例 ,女 18例 ,年龄 49~ 63岁 ,平均 5 6.2±6.8岁。正常对照组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 4~ 5 7岁 ,平均 42 .6± 8.7岁。仪器采用ANALOGICSCIENTIFICASU -0 1C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及TOSHIBASSA -3 5 0A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 2 .5~ 3 .5MHz。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常规探查各标准切面 ,并根据患者体形适当调整体位 ,测量超声心动图有关参数。超声…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其始动原因是肺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进步 《新医学》1999,30(8):441-442
评价慢性肺源性脏病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UCG技术对30例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进行研究,并与同年龄组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肺心病患者组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率与E峰减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率,舒张晚期与舒张早期充盈率的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心病组左心病射血分略高于对照组,每搏排血量测显著减低,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周围性水肿的发生机制。方法:对高原(海拔2260~3200m)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重度周围性水肿(A组,33例),轻、中度周围性水肿(B组,49例)患者作了无创血流动力学、血气、血清蛋白、肾功能和血钠测定;并与75例病情相似而无周围性水肿的患者(C组)作对比研究。结果:A组右室射血前期(Qb间期)、右室射血前期/右室射血期(Qb/by比值)、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尿素氮(BUN)、肌酐(Cr)及血钠(Na+)明显高于B组,而by间期、心输出指数(CI)、心搏指数(SI)、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B组(P均<0.01);B组除PaO2明显低于C组、PaCO2和Na+明显高于C组(P均<0.01)外,余各项指标B、C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肺心病重度水肿的发生除与右心功能不全有关外,还与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关;轻、中度水肿的发生与右心功能关系不明显,可能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钠水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260~3300m)3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和30例当地健康人血清bFGF含量,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肺心病组血清bFGF(87.54±12.15)ng/L、MPAP(45.86±5.63)mmHg(1mmHg=0.133kPa)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55.72±9.08)ng/L和(22.95±2.56)mmHg,P均<0.01,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9.83±8.78)ng/L和(20.34±2.23)mmHg,P均<0.05;肺心病组PaO2(38.79±4.56)mmHg显著低于COPD组(58.22±6.18)mmHg,P<0.01,COPD组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6.57±5.48)mmHg,P<0.01。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bFGF水平与MPAP均呈显著正相关(r肺心病=0.788,rCOPD=0.674,P均<0.01),与PaO2均呈显著负相关(r肺心病=-0.735,rCOPD=-0.587,P均<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bF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中医证型与左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心功能检测仪测定130例不同证型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并对各证型的证候积分与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排血指数(CI)、心排血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量(SV)、左心做功指数(LCWI)、左心做功量(LCW)的数值大小在各证型中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蕴肺证〉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水泛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浊蕴肺证;肺心病阳虚水泛证加速度指数(ACI)及速度指数(VI)最低,痰浊蕴肺证最高。肺心病痰热壅肺证及痰浊蕴肺证证候积分与心功能指标cI、SI、收缩时间比率(STR)无相关性(尸均〉O.05);气阴两虚证证候积分与cI、SI呈较弱负相关(r1=-0.379,r2=-0.345,P均〈O.05);阳虚水泛证证候积分与STR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1)。结论:心功能指标CI、SI、LCWI、SVRI、SVR、STR等是反映中医证型动态演变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整体护理)和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两组的总有效率、血常规、血气分析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心病医院内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00例肺心病患者中的31例医院内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7.75%(31/400),死亡率为29.03%(9/31),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67.74%)。结论肺心病医院内肺炎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射线检查和深部痰细菌培养。广谱抗菌素使用时间、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昏迷时间、气管切开或插管留置时间、低蛋白血症等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碍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心病(CP)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32例为COPD组,AECOPD患者30例为AECOPD组,AECOPD合并CP组患者36例为合并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结果 COPD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369.21±95.46)pg/mL,AECOPD组为(571.71±209.92)pg/mL,合并组为(4 640.53±559.54)pg/mL。COPD组与AE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较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血清NT-proBNP水平曲线显示,NT-proBNP取1 093pg/mL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和87%。结论血清NT-proBNP检测对AECOPD合并C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0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共达126例次。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8.25%(86/126)、室性心律失常14.29%(18/126),传导阻滞17.46%(22/126),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占9.52%。大部分合并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衰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衰是诱发的常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是治疗重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酚妥拉明、多巴胺和醒脑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39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给予氧疗、平喘、祛痰、抗感染、利尿、强心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Ⅱ组:不用利尿、强心药,加用酚妥拉明及多巴胺。Ⅲ组:在Ⅱ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对各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Ⅰ组59.1%,Ⅱ组89.2%,Ⅲ组100%。Ⅱ组和Ⅲ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Ⅰ组(均为P〈0.01);Ⅱ组和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病死率:Ⅰ组为20.5%,Ⅰ组为2.4%。Ⅲ组为0。Ⅱ组和Ⅲ组均低于Ⅰ组(均为P〈0.01)。肺性脑病病死率:Ⅰ组为55.6%,Ⅱ组为50.0%.Ⅲ组为0。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酚妥拉明、多巴胺及醒脑静联合用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特别是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其综合疗效明显优于长期沿用的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 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Meta 分析对所收集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浆ET含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高出5-64 ~0-46 倍和3-32 ~0-06 倍标准差,而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浆ET含量又比缓解期患者的高出2-97~0-07 倍标准差。结论 ET的血浆含量随着慢性肺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测定血浆ET含量可作为判断慢性肺心病严重程度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