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锐 《中国疗养医学》2014,(10):952-954
目的评价长期规则使用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的80例矽肺合并稳定期COPD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一般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再加舒利迭长期吸入,治疗观察3个月。临床观察指标:1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正常预计值%。26 min步行试验:测量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肺功能的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占正常预计值%组间对比及组内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6 min步行试验的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增加幅度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舒利迭治疗矽肺合并COPD患者,不能改善患者肺功能,但能延长患者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呼吸操训练,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9个月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6MWD和CAT评分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训练前与呼吸训练9个月后的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压分氧(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对缓解期COPD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袁文胜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80-3282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衰(CHF)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COPD合并CHF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比索洛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扩管、利尿、强心等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比索洛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经超声心动图及肺功能仪检测心肺功能(LVEF%、FEV1%、FEV1/FVC%),测定6 min步行距离,并抽验血查血清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包括LVEF%、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BNP)均明显改善(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治疗12周后LVEF%、BNP、6 min步行距离3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COPD合并CHF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百令胶囊1.0g/次,3次/d,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EV1/FVC)、血清IL-8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IL-8均明显降低,血气指标、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IL-8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NIPPV治疗的COPD缓解期患者,辅以百令胶囊治疗能改善肺功能,降低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从气论治诊疗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核酪口服液对照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48例,两组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总疗效、肺功能、生活质量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肺功能(VC、FEV1、FEV1/FVC)、生活质量改善,并且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FEV1/FVC)、生活质量改善,并且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5,P<0.01)。结论从气论治诊疗方案能使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方法将60例COPD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治疗,治疗组采用克拉霉素和噻托溴胺联合使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CV、FEV1%、FEV1/FCV)变化和6min步行距离,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相比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COPD,能够加强药物治疗效果,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30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CO_2、PaO_2和PaO_2/FiO_2)和肺功能(FEV1、FEV1/FVC和FEV1)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PaCO_2值降低,PaO_2和PaO_2/FiO_2值均升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_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和PaO_2/FiO_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FEV1、FEV1/FVC和FEV1值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常规治疗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华法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7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8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性加重期发生率为11.63%(5/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8%(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D、Fib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D、Fib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COPD患者中的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凝血指标水平,并增加6 min步行距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中重度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和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6 min步行试验(6MWT)、CAT问卷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EV1/FVC、Pa O2、Pa O2、6 min步行试验(6 MWT)和CAT问卷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8例肺心病慢性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观察组血浆中hs-CRP,IL-8浓度及肺动脉压(PAP)治疗前明显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87,2.79,3.01,3.28,3.31,3.15;P值分别为0.005,0.007,0.004,0.001,0.001,0.002)。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PAP、hs-CRP、IL-8较治疗前和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17,2.59,2.63,1.91,1.86,1.74;P值分别为0.039,0.008,0.007,0.031,0.037,0.04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用力肺活量(FVC)指标比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有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1.84,2.13;P值分别为0.037,0.024);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降低PAP,这些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抑制肺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7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名为正常组.治疗组和观察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周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观察组治疗前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动脉压(PAP)、IL-6、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观察组治疗前及正常组血浆IL-6[(106.61±31.34)、(105.33±30.16)、(73.81±31.12) ng/L]、TNF-α[(19.41±10.21)、(18.25±11.37)、(14.82±4.33)ng/L]浓度及PAP[(58.33±8.95)、(56.04±8.57)、(15.88±7.01) 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17、15.43、88.75,P均为0.00),且治疗组、观察组均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IL-6[(73.90±27.12) ng/L与(103.00±28.12) ng/L]、TNF-α[(14.91±5.35) ng/L与(17.22±7.17) ng/L]、PAP[(45.96±5.61) mmHg与(53.11±9.21)mmHg]较观察组治疗24周后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25,0.045,0.031).治疗24周后治疗组较观察组FEV1 [(57.85±10.31)%与(43.9±31.33)%]、FEV1/FVC[(57.83±10.38)%与(47.97±14.79)%]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01,0.024).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PAP,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抑制肺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50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4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PAC-1、CD62p的表达分别为(81.84±8.68)%、(47.12±6.30)%,明显高于缓解期组[(52.70±7.87)%、(33.66±5.83)%]及正常对照组[(48.73±5.55)%、(30.63±4.09)%](均P〈0.01),并与hs-CRP、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hs—CRP为(10.28±6.23)mg/L,明显高于缓解期组[(5.48±3.34)mg/L](P〈0.01),并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肺动脉收缩压为(44.22±6.70)mmHg,明显高于缓解期组[(39.88±6.18)mmHg](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hs-CRP参与了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与肺动脉高压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6min步行试验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早期筛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试验(6-MW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40例,均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咳嗽、咳痰症状,其中COPDⅠ级(轻度)患者20例作为COPDⅠ组,Ⅱ级(中度)患者20例作为COPDⅡ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6-MWT及肺功能检查,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OPDⅠ组、Ⅱ组FEV1及6-MWT距离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Ⅱ组6-MWT距离显著小于COPD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 min步行试验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肺功能,并且简便易行,适合在社区诊所或基层医疗单位对长期吸烟或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进行筛查,以便进一步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疗效和机制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诊治的COPD 合并PH 患者15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首剂10 ~20 mg/d,qd,若无不良反应,则维持剂量,10 mg/d.疗程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观察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Tei 指数、肺动脉收缩压(PAPs)、1 s 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6 min 步行距离(6MWD).治疗后1 年随访患者的再入院人数及死亡人数.结果 治疗1 个月后,两组CRP、D-二聚体、ET-1 显著下降(P 均<0.01),NO 明显升高(P 均<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服药6 个月、12 个月时,治疗组CRP、D-二聚体、ET-1 持续下降,NO 持续升高,6 个月与1 个月(P <0.01,P <0.05)、12 个月与6 个月(P <0.01,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CRP、D-二聚体、ET-1、NO 无明显变化(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血hs-CRP、ET-1、D 二聚体水平与PAPs 呈正相关(r =0.478,-0.564,0.562,0.716,P <0.05),NO 数值与PAPs 呈负相关(r =-0.564).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 个月后,两组PAPa、Tei 指数显著下降(P 均<0.01),FEV1%、6MWD明显升高(P 均<0.01);治疗组FEV1%、6MWD、PAPa 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1),Tei 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继续用药治疗,FEV1%、6MWD、PAPa 进一步改善,6 个月与1 个月,12 个月与6 个月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而Tei 指数的改善较缓慢,6 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同组比较,治疗组6 个月与1 个月,12 个月与6 个月无统计学意义,12 个月与1 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对照组FEV1%、6MWD、PAPa、Tei 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 >0.05).随访1 年的再入院人数及死亡人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OPD 合并PH 患者肺动脉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具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 260~3 500m)5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心病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COPD组和40例当地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肺心病组血清HIF-1α(325.88±38.02)pg.L-1、VEGF(466.40±52.44)ng.L-1,mPAP(46.22±5.34)mmHg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74.02±8.15)pg.L-1、(98.51±8.22)ng.L-1和(24.77±2.54)mmHg];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4.85±7.72)pg.L-1、(74.57±7.58)ng.L-1和(21.47±2.35)mmHg]。肺心病组PaO2(37.21±4.35)mmHg显著低于COPD组(59.21±5.24)mmHg,COPD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7.35±4.67)mmHg。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与mPAP均呈正相关,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氧化应激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COPD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同时进行肺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55/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5)。治疗前对照组血清MDA(9.25±1.55)μmoL/L和治疗组(9.74±1.50)μmoL/L较健康组(2.06±0.29)μmoL/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血清SOD[对照组(91.14±9.54)kU/L、治疗组(90.61±8.01)kU/L]、GSH-Px[对照组(139.38±36.56)U/L、治疗组(137.57±34.19)U/L]、T-AOC[对照组(6.48±1.15)kU/L、治疗组(6.39±1.13)kU/L]水平较健康组[(116.63±6.57)kU/L、(189.34±35.54)U/L、(13.34±1.23)kU/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01),但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4.56±1.39)μmol/L]与对照组[(5.85±1.37)μmoL/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7,P〈0.001),血清SOD[(103.85±7.07)kU/L]、GSH-Px[(169.65±34.51)U/L]、T-AOC[(10.52±1.09)kU/L]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FEV1/FVC)[(60.49±6.11)%],FEV1占预计值%[(76.62±6.35)%]以及6MWD[(394.83±10.11)m]与对照组[分别为(97.99±6.24)kU/L、(156.33±38.31)U/L、(8.82±1.41)kU/L、(53.84±2.97)%、(67.86±4.58)%、(331.19±11.03)m]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74、2.738、7.137、6.574、6.517、21.198,P均〈0.001)。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减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梁超  黄国付  杨坤  张唐法 《中国康复》2010,25(4):275-27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治疗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组、悬灸组及西药组各15例。热敏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悬灸组选取双侧风池、定喘及肺俞穴,采用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3组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T)评定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FEV1和PE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随访,热敏组FEV1和PEF检测仍保持在3个月时水平,而悬灸组和西药组回落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连续步行距离(6MWD)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FEV1,FVC,FEV1/FVC%,6MWD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肺纳肾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肺纳肾汤,疗程均为半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炎症介质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l/FVC)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纳肾汤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降低炎症细胞(IL-6、hs-CRP)释放,对临床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