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2年至2008年间10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经验.结果 10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引发原因为: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PAT)55例(54.4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4例(23.7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8.91%),Evan综合征2例(1.98%),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99%),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0.99%),脾功能亢进1例(0.99%),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0.99%),妊娠期急性脂肪性肝脏疾病1例(0.99%),病因不明6例(5.94%).血小板<50×10~9/L,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在分娩及紧急手术前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实施阴道分娩为主,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结论 多种原因可引起孕妇妊娠期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其治疗包括病因的治疗和提升血小板的治疗.ITP患者产后有必要连续检测新生儿血小板计数,暂以人工喂养为宜.  相似文献   

2.
何瑞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51-445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PT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PT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含HELLP综合征),产后出血率为13.79%,未发现新生儿出血。结论 PT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及血小板数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结局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的病因,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主要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肝脏疾病;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剖宫产率、输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50~100)×109/L者(P<0.05);妊娠合并高血压、肝脏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者(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剖宫产率及输血率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有关,而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等与其病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产后6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与其它原因组产后6d血小板未见明显恢复。本组经阴道分娩者21例,行剖宫产术者24例,出血量未见明显差异。本组患者产后的新生儿全部存活,仅1例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及早查明病因,及时治疗,预防产时、产后大出血,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9月产科分娩的19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119例(62.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6例(18.85%),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23例(12.04%)。阴道分娩82例,3例(3.66%)产后出血。剖宫产109例,19例(17.43%)产后出血。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是PAT、ITP、HDCP。治疗采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分娩方式由产科情况及血小板水平等综合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3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HDCP)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在治疗上对GT组不需要特殊处理。HDCP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并考虑剖宫产分娩。50例中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23例。发生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率为6.0%。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及预后。方法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者共349例,总结分析其病因、妊娠治疗措施及妊娠预后。结果 3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发病因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65.04%),其次为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20.92%)和母亲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11.75%)。妊娠治疗措施主要为针对原发病处理,中、重度血小板减少者多采用剖宫产且同时均予以血小板输注(95.10%),无1例发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大出血。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82.3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多为良性病变,不需特殊处理,妊娠高血压疾病如为重度多需剖宫产终止妊娠且预后相对较差,母亲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00~2005年间6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75%(45例)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15%(9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5%(3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为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为妊娠胆汁郁积症(ICP).其中GT组不需特别处理,PIH组以糖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IVIG)为主,血小板<50×109/L时输注浓缩血小板.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间8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6/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82例中阴道分娩54例,剖宫产28例,发生产后出血10例(12.2%),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PAT为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产时对母儿无明显危害,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PT的有效手段,分娩方式应由产科指征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成分输血等治疗方法.结果 28例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为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13例,HELLP综合征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脾功能亢进1例及不明病因5例.早产3例,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9例.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处理的重点是治疗病因,加强监护,适时提升血小板数,防止分娩期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病因及母婴结局。方法 收集228例PT患者,其中血小板(51 ~ 100)×109/L为轻度组,血小板(30 ~ 50)×109/L为中度组,血小板< 30×109/L为重度组,比较3组患者的病因和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228例PT孕妇中,轻度血小板减少159例(69.8%),中度血小板减少33例(14.5%),重度血小板减少36例(15.8%)。主要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63.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8%)、HELLP综合征(3.9%)、SLE(3.9%)和子痫前期-子痫(2.2%)。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妊娠丢失、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重度组的妊娠丢失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轻度组,分娩孕周短于轻度组(P均< 0.017)。结论 PT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多见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ELLP综合征、SLE和子痫前期-子痫。血小板< 30×109/L的PT患者发生妊娠丢失、早产、产后出血的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17例占47.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占33.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2例占5.5%,其他病因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2例,Evans综合征1例。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3周,<12周出现5例(13.9%),12~28周出现6例(16.7%),>28周出现25例(69.4%);对血小板减少严重的病例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输注浓缩血小板或IVIgG治疗。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妊娠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处理。对血小板减少严重的病例,根据不同病因,应用糖皮质激素、输注浓缩血小板或IVIgG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和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29例。产后出血率为6.3%,无严重感染,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加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是确保母婴平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rr)的发病机制及血凝情况.方法:时100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其他血液病4例.剖宫产57例,占57%,阴道分娩30例,占30%,各种原因流产13例,占13%.GT和PIH患者产后血小板计数较产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GT最常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血小板计数≥50×109/L及3例血小板计数(20~50)×109/L无出血倾向者行常规护理.对3例血小板计数≤20 ~109/L及7例血小板计数(20~50)×lO9/L有出血倾向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行输血小板及新鲜全血等支持治疗,主要针对手术、分娩前血小板< 50×109/L、贫血或产时、产后出血者.时产后出血者使用止血药物.本组采用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并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于子宫肌壁或肌内注射缩宫素.结果:应用激素治疗者,7例治疗后血小板升高(4~5)×109/L,3例激素治疗无效,血小板持续低于20×109/L,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随访1~3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病例PT、APTT及INR均正常.行剖宫产21例,异位妊娠自然分娩9例,娩出活新生儿30例,产妇情况良好.结论: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各脏器出血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使产妇顺利度过国产期,分娩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对母婴均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据文献报道,其分娩期大出血及产后出血率为11.9%[1],但若在分娩期处理得当,可使母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文将在我院分娩的1998年1月以来2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2000/2008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PLT计数〈50×10^9/L者,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输注血小板。90例中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60例;产后出血率11.1%。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以及病情的缓急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围产期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牛率约占妊娠总数的3.7%。患由于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功能不良导致出血,并且对一般止血药物效果多不理想,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后果。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的关键。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处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浩生  林静吟 《新医学》2005,36(6):332-33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结果:38例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中,按血小板计数分组,Ⅰ组不超过30×109/L,共7例,Ⅱ组(30~50)×109/L,共15例;Ⅲ组(51~100)×109/L 16例.Ⅰ组产前全部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Ⅱ组产前激素治疗13例,产后治疗2例;Ⅲ组产前、产后均无接受激素治疗.Ⅰ组7例均于分娩前1小时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 U,2例分娩前输注新鲜血浆;Ⅱ组6例分娩前1小时给予输注血小板10~20 U,分娩后1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 U,Ⅲ组分娩后1例产后出血输注血小板10 U.有剖宫产指征的1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余2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9例,产后出血率24%,产褥感染3例,产褥感染率8%,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3%.34例新生儿中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率11%.新生儿头皮血肿1例,胎儿宫内死亡2例,中期引产2例.结论:孕妇无症状,血小板超过50×109/L时,不需治疗;血小板低于50×109/L但无症状的孕妇,可行常规产科检查,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孕妇孕晚期每两周1次监测血小板;若伴有黏膜出血或出血高危因素时应予激素治疗.如无产科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低于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护理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和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22例,产后出血率为8%,无严重感染,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加强监护、适时提升血小板是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顺利渡过围产期,确保母婴平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