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索和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探索和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1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和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误解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娟 《校园心理》2012,10(3):170-171
<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及其组织形式做出特征鲜明的简要表述。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探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将贫困生分为干预组(43名)和对照组(37名),干预组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人际交往训练四种教育活动,干预前后分别用五种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继而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部2001年3月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便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校140名大学生,采用对照研究,75名作为实验组.另外65名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2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军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出发,对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学员队干部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有关硬件设施;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档案;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社圈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军校学员的心理互助功能;提高体育锻炼水平;正确面对网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军校学员广泛的再趣。  相似文献   

9.
高超  李桂真  汪莉 《校园心理》2010,8(4):265-266
<正>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栋梁之才的大学生,如果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快速成长成才,将难于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毫无置疑,心理健康与否,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生命教育,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帮助大学生调整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促进健康成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教育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观察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应激反应及情绪变化来判定教育的影响和效果。结果课后学生对家长的厚望发生了积极的改变;经济问题与他人交往的阻碍得到了缓解;嫉妒情绪有所降低;面对讥讽或冤屈时,积极的心态增加;遭遇重大挫折时,看到自己积极的方面有所增加;适应生活的能力提高;对生命的看法改善明显;心理承受力有所提高;求助意识明显增强(P=0.017);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P=0.002)。结论健康和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高校应该把健康和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利用校园媒体和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营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奉献社会的良好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面对同样的逆境,有些人屈服于压力而有些人却变得更加坚强,这也是近几年心理学界关注的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在逆境面前,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勇于面对并挑战逆境,最终战胜逆境;而低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则无法应对逆境,从而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产生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和目前世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模式为主导.探讨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为团体心理辅导班46人,进行为期30课时,共15次的团体辅导,另一个班为对照班(50人),不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前后采用SCL-90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施测,团体辅导班学生另自评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结果:团体辅导班与对照班相比,团体辅导后学生的SCL-90总分及除恐怖、躯体化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班,有统计学显著意义(t=2.14-4.38,P<0.01),其SCL-90总分降低值(24.47±7.23)大于对照班的总分降低值(13.35±2.49,t=6.24,P<0.01)。除学习辅导、生涯规划外,团体辅导班有93.4%(43/46)的人认为专题辅导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学生满意的专题与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是小组成立、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结论: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创造性地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周雪  王旭飞 《校园心理》2009,7(5):344-345
<正>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使得大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重,不知所措。在生活中大学生常会与伙伴发生矛盾,会碰到挫折,面对考试会紧张、焦虑。可是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常常无人关注。家长只会训斥,而老师忙  相似文献   

15.
陈思帆  李媛  刘惠  张琼  雷霖 《校园心理》2012,10(3):191-192
<正>201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已被教育部建议纳入高校必修课范畴。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是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认可的3种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1]。尽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意见比较一致,但如何在不同的高校中(如综合性院校与理工科院校,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教育对策。方法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16PF调查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结果 本次测查共测量被试8302人,删除部分无效量表,实际有效数据为7742人,问卷有效率为93.27%,其中,以月生活赞不足200元作为贫困生的标准,检出贫困生304人,占总人数的3.9%。22.0%的贫困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贫困生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这8个因素上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p〈0.05),事实上也表现为与正常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结论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矛盾的冲突性;人际交往消极退缩;情绪孤独、抑郁等。教育对策:就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内容和质量;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要转变教育模式;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同时,大学生还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努力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武楠楠  李霞 《校园心理》2009,7(5):339-341
<正>亲子关系及其发展的正常与否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以及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决定着是否会引发心理障碍或缺陷。虽然大学生已经离开父母和家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的探索,总结和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方法对每一级组织的设立与人员配备,成员的培训与要求,工作的范围与职能,机制的运行与组织协调等进行比较详细地论述。结论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助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SCL-90量表、16PF量表及Zung氏抑郁量表,对3637名大学生做心理测试.结果 贫困学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大学生高,且差异呈显著性.贫困大学生的性格在乐群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幻想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不及非贫困大学生,在忧郁性、独立性,创造力、感情用事、成长能力方面分数比非贫困大学生高.而且贫困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要差,解决贫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与解决其生活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两方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育保健课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牡丹江医学院体育保健班35名学生进行1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后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及总分(t=2.11,3.26,4.34,4.87,3.36,3.46,3.87,4.31,4.62,2.47,5.13;P<0.05)都存在差异.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运用于体育保健课教学对伤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