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检查中发现心尖区Ⅲ~Ⅳ级收缩期杂音,查体:营养中等,无杵状指,无紫绀。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超声检查:左室长轴切面失去正常解剖关系,见两条平行的大动脉呈前后排列。心尖四腔心切面见左位房室瓣附着点较右位房...  相似文献   

2.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人二维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目的 运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心室各个节段二维应变。方法 对21例正常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短轴观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图像和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同时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心尖位纵向应变,检验二者对同一部位应变测量的重复性。结果 二维应变所测得心尖位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纵向应变依次递增,基底段最小,心尖段最大。二维应变测量重复性高,心尖位变异系数观察者内为1.5%,观察者间为1.8%;短轴变异系数观察者内为6.1%,观察者间为14.2%;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纵向应变变异系数观察者内为65.1%,观察者间为78.3%。结论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节段二维应变不依赖室壁运动的方向,具有较高重复性,其在各种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孕妇,27岁,孕31周,因当地医院怀疑胎儿主动脉弓异常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位左枕前,双顶径86mm,股骨长64 mm,胎盘位于宫底,成熟度Ⅱ级,羊水指数14.2 cm,上唇未见中断,脊柱完整,四肢正常,肝位于右季肋下,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心尖四腔观各房室测值均与孕周相符.心尖四腔观、心底短轴观、左室流出道长轴观、右室流出道长轴观、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未见明显异常,上纵隔三血管-气管平面显示四个管腔结构,从左到右其排列顺序为肺动脉-气管-主动脉-上腔静脉(图1),即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间"V"形结构消失,代之以"U"形结构(图2).脉冲多普勒检查测得肺动脉峰值流速0.71 m/s,主动脉峰值流速0.75 m/s.超声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妇足月顺产一男婴,出生体质量3540 g,出生后Apgar评分为10分,产后心脏超声检查和X片平片证实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7岁,三年前曾患心包炎住院治疗,病愈出院。一年来,劳累后曾有心慌、气短现象,但休息后症状消失,未引起重视,也未用药物治疗。近日劳累后心质、气短现象加重,胸闷难忍来诊,查体:血压130/9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4次,律齐,心尖部可闻及w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应用HP—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OMHZ,取右侧卧位,主要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心尖四心腔等切面观,见左、右房内径略增大,左房内可见范围为:53minX30mm的回声略强回声团,有一短蒂附着于二尖瓣前叶根部,随心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5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13年入院。13年前曾在外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报告为“冠状动脉右室瘘”。超声检查:左、右心室扩大,房室间隔延续完整。从常规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及心尖五腔切面,均可见右冠状动脉开口明显增宽,内径约2.5cm,右冠状动...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十字交叉心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因心慌气急就诊。查体:口唇轻度发绀,心界扩大,心律整,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超声显示:内脏反位,心房反位,心室左襻,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即房室连接协调,但呈十字交叉状态(左侧的形态右房与右上方的形态石室相连,右侧的形态左房与左下方的形态左室相连),故不能显示标准心尖四腔观,只能显示三个心腔(图1)。  相似文献   

7.
孕妇,24岁。孕7个月.首次妊娠,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史.常规超声检查示:羊水过多.羊水指数25cm。内脏反位.心脏位于胸骨右缘.内部结构不正常,胎儿心脏左室长轴观仅测及一直径7.5mm大血管起源于共同心腔的偏右侧;四腔心观示房间隔中下段缺失,室同隔未测及.为一组共同房室瓣.呈左右捧列,血流自左右心房内于房室瓣处混合.经共同房室瓣进入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 ,7612 岁 ,其母诉患儿自幼易患感冒 ,2岁时曾发现心脏杂音而来院行超声检查。患儿平素活动如正常儿。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超声所见 :主动脉内径增宽 ,右室内径增大 ,右房、左房室及肺动脉内径正常。房、室间隔回声连续无中断。左室长轴 ,大动脉短轴等切面均可显示右冠状动脉内径明显增宽 (图 1) ,测值 12mm ,长度2 0mm ,左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心尖四腔、五腔等切面显示右冠状动脉瘘口位于右房室沟处 (图 2 ) ,为单发 ,呈类圆形瘤样扩张。脉冲多普勒于增宽的右冠状动脉内可记录到以舒张期为主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单心室并永存动脉干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30岁,妊娠26周。因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在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右枕前位,双顶径66mm,股骨长45mm,胎儿肝大部分位于右侧,胃泡位于左侧,胎儿心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心尖指向左侧,心室内正常室间隔缺如,呈单室腔改变,可见1支大血管起源于心室腔(图1,2),内径为5.1mm,右心房明显大于左  相似文献   

10.
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心脏同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技术评价心脏同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后的疗效。方法采用TSI技术,在心电图监测下采集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心尖长轴观的组织速度成像,其中5例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左束支阻滞患者在心脏同步治疗1d后再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心尖长轴观的组织速度成像。结果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脏同步治疗后,心室的不同步收缩改善明显,而2例在心脏同步治疗后心室的不同步收缩改善不明显。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脏同步治疗前作TSI检查,1例因不存在心室不同步收缩,故未进行心脏同步治疗;1例下壁收缩活动延迟,但左室射血分数较高,为42%,故暂时不考虑进行心脏同步治疗。结论TSI在心脏同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适应证选择及疗效评价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单心室系列Fontan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手术证实13例单心室。行右房-右室漏斗部、肺动脉连接术各1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6例,上腔静脉-肺动脉连接双相分流术5例。结果:术后彩超表现不同术式有如下不同表现,(1)主动脉弓短轴切面、右心房-肺动脉长轴切面见左、右或两侧上腔静脉下段与左、右或两侧肺动脉连接处分别为红、蓝血流,吻合处为花色血流束;(2)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于肺动脉瓣上见右房内血流经右心耳进入肺动脉内;(3)心尖四腔切面,右房内隔膜两侧为红色血流,左侧进入单心室,右侧进入上腔静脉;(4)剑下四腔切面,右房外侧管状结构见蓝色血流束;(5)多普勒显示各切面吻合处为动、静脉血流频谱。结论:(1)彩超探查可明确单心室的诊断并为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可靠依据;(2)各种Fontan术后彩超声像图有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对30例正常人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用手工描绘和心内膜自动检测技术测量左室乳头肌短轴观和心尖四胜观的左室腔面积。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乳头肌短轴观的左室舒张末期面积(EDAs)、收缩末期面积(ESAs)、面积变化分数(FACs)均高度相关(r分别为0.86,0.80,O.79);心尖四腔观的左室舒张末期面积(EDAa)、收缩末期面积(ESAa)、面积变化分数(FACa)亦均高度相关(r分别为0.80,0.86,0.90),表明利用心内膜自动检测技术能够检测、识别心内膜轮廓,测量左室腔的面积,这为无创性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孕妇,35岁。孕24+周,孕2产1。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及不良嗜好。常规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心脏位置正常,心尖指向左前方,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四腔心观示左右心大小比例对称,左房内可见卵圆孔瓣回声;室间隔上部连续性中断,直径约4.3 mm;主动脉起源于左室,升主动脉内径4.4 mm,略增宽,前移,骑跨于室间隔断端之上,骑跨率约45%(图1A);升主动脉位  相似文献   

14.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HCM患者21例,正常对照者21例,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二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心尖位二维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各心肌节段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及整体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①HCM组与正常组心尖位二维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内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外膜下心肌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绝大多数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CM组与正常组左室短轴心肌整体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比较,HCM组绝大多数节段心肌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尤以肥厚节段较多的乳头肌水平明显(P〈0.01)。结论HCM患者肥厚与非肥厚节段于左室纵向及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均受损,并且径向收缩功能受损以心内膜下心肌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单支右冠脉病变患者左右心室的功能.方法 对45例确诊为单支右冠脉病变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0例有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作为对照,记录左室长轴、心尖二腔及心尖四腔观的高帧二维图像,用二维应变软件获取左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值、牛眼图及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应变值.结果 右冠脉狭窄但未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左室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后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应变值均减低(P均<0.05);左室整体应变值减低(P<0.05);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减低(P<0.05).右冠狭窄且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左室前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以及后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应变值均减低(P均<0.05);左室整体应变值减低(P<0.05);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和心尖段应变值减低(P均<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估左右心室功能,且单支右冠病变患者左右心室均有多个节段应变值减低、功能受损,以左室下、后壁,左室整体及右室游离壁中间段为甚.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38岁。因阵发性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查体:于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Ⅲ/Ⅵ级左右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分裂。X线检查: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右室段饱满,心尖上翘。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根部内径29mm.升主动脉内径40mm,左房内径31mm,右室内径48mm,室间隔厚度10mm,左室后壁厚度10mm,搏动幅度10mm,  相似文献   

17.
小儿冠状动脉超声显示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冠状动脉超声的操作技巧并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为早期诊断川崎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60名正常儿童和4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冠状动脉的走行,结合心脏解剖断面,取左心室长轴、主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及非标准切面分段扫查.结果(1)正常左右冠状动脉主干长轴为2条平行直线,管壁纤细、回声均匀、腔内回声清晰;(2)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心尖两腔心和五腔心切面分别可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长轴或短轴图像;(3)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两腔心)、心尖四腔心移行切面等可分别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起始部、中段、远端(后降支).尤其是当冠状动脉有扩张时,冠状动脉各段都能很好显示.结论追踪冠状动脉走行,并结合心脏解剖断面,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冠状动脉能进行较完整的全程显示,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小鼠心血管超声生物显微镜显像与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超声生物显微镜显像(UBM)进行小鼠心血管成像的方法和常用切面观,并通过磁共振(MR)成像印证UBM所显示的解剖结构,探讨UBM在小鼠心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gno 3.0T磁共振(MR)成像系统对2只C57BL/6健康成年雄性小鼠进行胸部成像.选择C57BL/6健康成年雄性小鼠16只,采用Vevo 770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经胸骨左缘、心尖、胸骨右缘及胸骨上窝等扫查窗口,观察并分析小鼠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及血流频谱并对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小鼠胸部MR成像的解剖特征:心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心脏的长轴与身体的长轴线的角度约为45°.左房、左室、二尖瓣和右室位于胸部中线的左侧,主动脉瓣口及升主动脉、右房和三尖瓣位于胸部中线的右侧.UBM显像能获得左室长轴、左室短轴、右室流人道、心尖四腔、肺动脉长轴、升主动脉长轴、主动脉弓长轴、主动脉短轴等切面观,能显示并测量左房、左室、二尖瓣、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室间隔、右房、右室、三尖瓣、肺动脉、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等结构,并可顺利获得各瓣口的血流频谱.对不同周龄小鼠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BM显像采用适当的扫查窗口和切面观能显示止常小鼠心脏和主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文莉  郭晋爱  程春  杨友林  陈蕾 《临床荟萃》2007,22(16):1164-1164
例1,女,73岁,因胸闷、气短3个月就诊,查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房室及大血管内径正常范围;室壁各节段厚度正常,收缩期室壁运动幅度正常,左室长轴观示左室后壁基底段于舒张期可探及向前异常运动,心尖四腔观示左室侧壁基底段于舒张期局部室壁向左心腔内突出,提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42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心脏检查,观察老年人心脏瓣膜的退行性病变。并结合临床,探讨其诊断问题。超声心动图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等,同时相应的显示M型图象。根据老年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特点,认为超声心动图诊断可分五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