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升降散方出自清·杨栗山所著的《伤寒温疫条辨》,原方用治温病表里三焦热深怫郁不解之证。其方由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组成,方取辛凉与苦寒合用,有轻宣郁火,清泄秽浊之功。余用本方治疗一些常见的皮肤病,针对病机属风湿热邪,聚而化热,郁热下泄,气血运行受阻,师其法将本方化裁治之,多获疗效。简述于下: 一、湿疹案:李×,男,4岁。颜面、两耳、臂部皮肤颜色潮红,发生水泡,渗液淋漓、瘙痒不休,啼哭不已,夜间尤甚,已两周许。前医用西药医治无效。现症轻微发烧,大便干,小便黄,食欲欠佳,舌红,苔黄白腻,脉弦数有力。证属风湿热毒蕴而不解。治宜宣透火郁,疏泄风湿,处方:僵蚕6克蝉蜕3克生大黄3克赤芍6克生地12克黄芩6克 苦  相似文献   

2.
李××,男,62岁。1988年4月2日诊。近三年来大便干结如羊粪,数日一行,临厕努挣汗出,心慌气短。西医常用果导片以解燃眉之苦。诊见: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而涩。诊断:老年性便秘。冶宜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处方:生白芍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3剂药尽,大便通。10剂后,大便软硬适度,日便一次。随访一年,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愈面肌痉挛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肌痉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虽非重疾,但顽固者频频发作,经久不愈,使患者深感苦脑。笔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面肌痉挛11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用药3剂而愈者4例,用药6剂而愈者5例,用药9剂而愈者2例。方剂:白芍100克、知母15克、葛根15克、蝉蜕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加减:因害怕发作,致使精神过度紧张者加朱砂2克(冲)、夜交藤15克;妇女患者加香附15克。病例:韩××,男,工人。于80年2月就  相似文献   

4.
牙痛一疾,祖国医学观点观之,风,火二症是最重要的病因。临症往往虚中挟实,互为引发,其中虚火尤属常见。胃火内炽、肝阳上亢,每是牙痛之诱因。故从中医辨证,针对处理,可收良效。兹举3例说明之。例1 王××民工,牙痛多日,伴有腰痛。舌淡、脉沉。治以滋阴、泻火,止痛。方用熟地45克、骨碎补9克、蜂房4.5克、石膏15克。1剂痛止,三剂痊愈,半年无复发。例2 陈××,近日曾食油炸食品,昨晚牙痛难忍,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则清胃、养津、止痛。  相似文献   

5.
赵××,男,58岁,1983年3月6日初诊。每天黎明腹泻2~3次,泻后则安,已历八年,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观其舌苔薄白,舌边尖有紫黯瘀点,脉微缓涩,据《医林改错》:“五更天泄,两三次者,古人名肾泄矣,……不知总提有瘀血,膈下逐瘀汤主之。”遂处方: 五灵脂10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赤芍24克、台乌10克、玄胡18克。  相似文献   

6.
薛××,女,27岁。1989年2月11日诊。自诉一周前卒发胃脘疼痛,时吐酸水,痛时牵及左下腹,嗳气不畅,纳谷递减,经用气痛丸及香砂养胃丸等治疗未效。后经上消化道钡透,摄片见胃内异物,约4×5cm~2,胃窦炎。追询病史,得知患者去年十一月份曾食酸涩柿子四、五枚,当时并无胃部不适。刻诊:胃脘疼痛,痛及左腹,且感胀满,嗳气,吐酸,不思纳谷,脉弦,苔薄。治宜苦降辛通,仿连苏饮出入。处方:川连、砂仁各6克,苏叶、木香、陈皮、清夏各10克,枳壳12克,茯苓、焦楂、槟榔各15克,麦芽20克,甘草3克。  相似文献   

7.
-.妊娠急性阑尾炎高××,女,24岁.于1991年4月23日入院.患者于昨夜11时突发上腹部疼痛,今晨疼痛部位转移到右下腹,伴恶心呕吐.检查发现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体温39℃,血白细胞15×10~9/L,中性0.90.诊为急生阑尾炎伴妊娠6月.经使用青霉素等药物,病情未控制.面色红赤,少腹灼热,痞硬,且大便秘结4日不解,小便黄,舌红绛,苔薄黄省津,脉弦数.证属热毒内聚,蕴结肠道,腑气不通发为肠痈.治宜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兼益肾护胎.方拟黄连解毒汤合寿胎丸加减:生大黄(用开水泡服,得泄则停用)、黄芩各10克,黄连12克,黄柏,杜仲各20克,炒扼子15克.银花、红藤、续铀各30克,水煎服,服上药一剂,次日泄大便2次,疼痛得解,于前方去入黄加白芍,甘草2剂后腹痛消失,体温、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炒扼、柏等苦寒之品,加四君子汤以调理善后,疗愈出院.追访观察至今未复发,产后母子均  相似文献   

8.
笔者遵“火郁发之”之旨,运用开郁清热法治疗外感热病,常获良效。例一,朱××,男,3岁,83年3月6日诊。患儿发热(体温38.9℃)无汗喘咳已两天,伴见心烦口渴,面红唇赤,小便短黄,舌尖红,苔白微干,脉浮数。此为风热外束,肺失宣降。治宜火郁发之,拟开郁通阳,清热宣肺。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3克、荆芥5克、苏叶5克、杏仁10克、石膏12克、银花10克、黄芩10克、桔梗10  相似文献   

9.
一、癃闭(急性尿潴留) 王××,男,91岁。1981年6月21日诊。小便不通已6天,曾服利尿通淋中药2剂无效。××医院诊断急性尿潴留,作留置导尿,三天后撤掉导尿管仍不通。患者形衰神萎,情绪低落,小腹胀急。平日食量甚少,常感腰酸怯寒,苔薄白,脉沉细,下腹部膨隆。此高年脾肾阳虚,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之癃闭也。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五苓散加味。处方: 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6克,苁蓉10克,熟地15克,杞子10克,附片5克,党参15克,乌药10克。3剂。服药1剂小便即通,3剂服完病愈停药。此  相似文献   

10.
张×,男,5岁。1984年9月4日就诊。患睡中齘齿已年余,经驱蛔、清胃泄热等治疗无效。证属筋脉痉挛之风证。拟柔肝缓急,解痉祛风,芍药甘草汤加蝉蜕治之。方药:醋制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蝉蜕10克。3剂后齘齿减轻,继服3剂告愈。以后偶  相似文献   

11.
章××,男,20岁。1984年9月24日诊。患者患“急性风湿热”已两月,经抗感染、抗风湿治疗好转后仍经常发热,脉弦细,苔薄白少津。检查:白细胞12600,中性80%,血沉84。证属邪入少阳,阴血不足,治宜和解少阳,滋阴养血。处方:柴胡18克、桂枝9克、干姜6克、花粉9克、生牡蛎9克、黄芩9克、大黄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服药2剂,发热消失。继服3剂,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癫狂证治验     
近年来笔者运用朱进忠先生之法,治愈5例癫狂证,现举2例介绍于下。例一:周××,男,22岁,农民。1983年12月30日初诊。患者于4年前因乘汽车失物而得病,进而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乱语不避亲疏,毁物伤人。曾多方求治无效,恰遇本人为治。诊见患者脉弦滑,舌尖红,证属痰火扰心,治宜攻逐痰火。遂与猪心血丸治之,方用:京牛黄0.6克,血琥珀3克,镜面砂3克,川黄连3克,甘遂3克。共为细末,猪心血为丸,每丸  相似文献   

13.
例一:李××,男,45岁。门诊号1028。以右侧面部电击样、短促剧痛3天为主诉。曾服用强的松,消炎痛、维生素B_1、B_(12)等,疗效不佳。追问病因乃为睡卧当风。诊时脉浮紧。此乃外感风寒,风寒之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拟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以麻黄汤加味: 麻黄3克,桂枝、杏仁各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蜈蚣2条,细辛5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分2次温服。药进3剂而痛止。为巩固疗效而守方继服3剂。追访2年未见复发。例二:薛××,男,57岁。门诊号0273。以左侧面部电击样剧痛,入夜痛甚5天为主  相似文献   

14.
病例一:刘××男40岁居民。患者五天前受凉后发热未退尽,于1983年3月2日入夜同房,次日觉畏寒不止,急邀余诊之。查:畏寒冷汗遍体,少腹疼痛,腰痛而坠,睾丸内缩,膝胫拘急。两手尺脉沉微,寸关稍和,脉症合参,证属少阴伤寒,当回阳益火为治。处方:黑附片15克黑姜10克肉桂2克(研末冲吞)胡椒5粒艾叶0.8克甘草0.5克水煎,分二次服(间隔6小时)。一剂后,寒止热回,阴茎头上微肿,解小便二次,约800毫升。连服上方二剂,病痊愈。  相似文献   

15.
失音治验     
病例:卢××,女,32岁。诊断日期:1985年2月7日。患咳嗽、胸痛,发热微有恶寒两天,其夫用苏叶、生姜、红糖等为饮与服之。少顷,发热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黄稠,口燥,咽干而痛,苔黄膩,脉滑数。证属痰热犯肺,肺失清肃。治以清肺利咽,泄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射干10克、鱼腥草15克、虫蜕6克、苡仁15克、甘草3克。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16.
眩晕多因风、火、痰、郁所致,但四者互为因果。余临床以清眩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眩晕获效。清眩汤组成:钩藤30克(后熬),菊花12克(后熬),僵蚕12克,刺蒺藜15克,天麻20克(为末冲服),茯苓15克,半夏12克(先熬),白术15克,生龙、牡各30克,生石决30克。风甚加全蝎5克。(一)肝阳上扰:毛××,女,38岁。78年2月6日就诊。头痛眩晕,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诊见口干,舌红,脉弦滑,拟上方加全蜗5克,生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淮牛膝30克,冬桑叶3克。一剂显效,迭进两剂而愈。(二)血虚眩晕:王××,女,教师,40  相似文献   

17.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或脾有伏火,取“火郁发之”之意,用清脾泻火的泻黄散或清胃散之类加减治疗。药如:生石膏、山栀、藿香、防风、甘草、荷叶、黄连等。如口臭兼有血热者可加生地、赤芍;便秘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则取效更捷。病案举例:孙××,女,53岁,工人,1979年2月12日初诊:自诉10天来口中发臭,晨起臭味尤甚,不可近人,口干引饮,伴有头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证属脾热内伏,治以泻脾经伏火。处方:防风5克,生甘草5克,生石膏30克(先煎),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山栀5克,黄芩6克,黄连1.5克。上药共服6剂,口臭消除,余症亦消失。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拟“水虻汤”治疗血栓性外痔多例,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 水蛭6克、虻虫4克、银花20克、连翘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蚤休15克、生军6克、桃仁10克、麻仁30克。注意事项: 1.内痔出血有瘀血征象(舌有瘀斑)可以使用本方。2.内痔出血而无瘀血征象者慎用本方。3.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厚味之品。典型病例:钟××,男性,28岁。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79年10月~1990年10月运用自拟“皂刺通乳汤”治疗产后乳汁瘀积症34例(初产妇27人,经产妇7人),均在服药1~3剂后乳汁畅通而愈,特报导如下:皂刺通乳汤方:皂刺15克,路路通、炒王不留各12克,通草、炒穿山甲、当归各10克,川芎9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600ml,分二次温服,一日1剂。韩××,女,22岁。1988年6月8日诊。主诉:初产顺生一女婴,产后三天乳汁开始分泌,乳房逐渐胀大,但乳汁不能排出,至  相似文献   

20.
一、口腔疾患例1.王××,男,50岁。1978年5月诊。患口唇周围炎证,经常溃烂,结痂累累,遗留暗紫色疤痕,迭进中、西药物清热消炎无效。初诊时观其外象,以为黄连解毒汤证,及视其舌,白滑而涎唾欲滴。纯热毒证岂有如此舌象?分明是胃中水蓄,唇之烂,乃被水格之浮火灼伤口唇。遂拟方:茯苓24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甘草6克、黄连4克、黄芩10克。温胃化水兼清上焦浮火。经诊两次,服药6剂,病即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