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回血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危险性的作用。方法随机对我院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应用单向回血与双向回血两种不同方法,观察回血时间、回血过程中进入体内生理盐水量、穿刺针眼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等项目。结果两组在操作时间、进入体内生理盐水量、血滤器凝血程度项目无明显差异(P〉0.05),在穿刺针眼处渗血、血肿发生率、动脉瘤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双向回血法降低了内瘘局部血液粘稠度,减少血肿及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动静脉内瘘规律性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毛巾湿热敷,实验组使用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分析2组在针眼处渗血、针眼愈合、血肿吸收、透析血流量、静脉压、Kt/V值、内瘘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及内瘘闭塞的差异,评估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针眼处渗血发生率低(P0.05)、针眼愈合良好(P0.01)、血肿吸收快(P0.05)、透析血流量高(P0.05)、静脉压低(P0.01)、Kt/V值更高(P0.05),内瘘血栓、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单向回血组30例和密闭式回血组30例.单向回血法:透析结束时,先拔出动脉穿刺针,压迫动脉针穿刺点,连接生理盐水,启动血泵(泵速<100ml/min),缓慢用生理盐水将血液管路和透析器内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待静脉管路内残血回到患者体内后,关闭血泵,拔出静脉穿刺针,压迫止血;密闭式回血法:透析结束回血时,先减慢血泵(泵速<100ml/min),打开血液管路的动脉给液口,排净输液器内的气泡,停止血泵,应用重力将血泵前的动脉端血液回输到体内,再启动血泵(泵速<100ml/min),用生理盐水缓慢地将管路和透析器内血液回输到体内.待静脉管路内残血回到患者体内后,关闭血泵,拔出动、静脉穿刺针,压迫止血.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及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密闭式回血组明显低于单向回血组,(P<0.05).结论 密闭式回血法能稀释内瘘局部的血液,降低里内瘘局部的血液粘滞度,扩充了血容量,改善了血流速度,对于动静脉内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瘘可视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式行穿刺与护理,观察组接受内瘘可视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使用中开展内瘘可视化护理,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  相似文献   

5.
张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37-123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规律透析1.5年以上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向回血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回血法。观察两组回血方法的效果,同时评估血液透析器凝血状况、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及血肿、回输生理盐水用量、回血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种回血方法在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上无明显差异;密闭式回血方法降低了透析器残余血量、血肿、皮下渗血的发生率。结论密闭式回血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透析器中的残余血量,减少了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且能降低血液透析中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针微负压穿刺法在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干针微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干针微负压穿刺法能提高疑难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率,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血液透析中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回血法,观察两组病人回血时间、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发生率,观察两组病人开始透析、透析6个月、12个月C-反应蛋白(CRP)结果和各种感染发生例次.[结果]病人回血时间、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发生率、两组病人开始透析、透析6个月、12个月CRP结果,各种感染发生例次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法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各种感染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法对降低血液透析中感染危险性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回血法,观察两组病人回血时间、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发生率,观察两组病人开始透析、透析6个月、12个月c-反应蛋白(CRP)结果和各种感染发生例次。[结果]病人回血时间、盐水用量、滤器凝血状况两纽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发生率、两组病人开始透析、透析6个月、12个月CRP结果,各种感染发生例次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式回血法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各种感染危险性。关键词: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向心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新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和对照组(采用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新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机率。结果使用新动静脉内瘘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心性穿刺法。结论向心性穿刺法能够降低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中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止血方法用于血液透析穿刺点渗血止血的效果。方法:将4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52例次均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对照组内瘘穿刺点渗血49例次均采用3M透明胶带止血。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无菌纱线结扎法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两种止血方法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止血方法,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对32例血透患者分别采用弹力绷带方法和布胶布法结合弹力绷带法压迫止血,并对两种不同止血压迫方法对止血时间及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布胶布结合弹力绷带法压迫止血时间短,引起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针眼渗血、皮下血肿,肢体麻木、内瘘堵塞)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布胶布结合弹力绷带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止血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内瘘穿刺部位渗血、内瘘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定点穿刺方法,对照组15例则采用绳梯式穿刺方法。观察和比较2组间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血肿的发生率、内瘘感染的发生率及内瘘闭塞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渗血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定点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穿刺针眼渗血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在动静脉内瘘拔针时,采用沿血管纵行按压法,用无菌棉球结合纱布条按压,防止拔针处针眼渗血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将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试验组在动静脉内瘘拔针时,采用沿血管纵行按压法,用无菌棉球放置于穿刺点,用无菌纱布条按压,对照组用常规纱布条固定穿刺点,比较2组渗血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沿血管纵行按压法和无菌棉球结合纱布条按压可有效地预防动静脉内瘘拔针时渗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渗血、血栓及内瘘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改良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管理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对动静脉内瘘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启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优化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比较随访半年后两组动静脉内瘘的狭窄、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拔针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点的渗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全部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的狭窄、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管理动静脉内瘘首十次的使用和维护,可以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发生血肿和渗血,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动静脉内瘘及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以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及静脉穿刺针眼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在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动脉压i岛、糖尿病,透析过程中易发生渗血、滑针、血肿并发症的老年患者16例,将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先后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法和常规胶布加弹力绷带固定法。每人每种方法各观察3个月624次,共1248次由专职透析护士按标准化操作。比较2组透析过程渗血、滑针、血肿的发生率。结果常规固定法并发症发生率为7.21%,常规加绷带固定法渗血、滑针、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加绷带固定法能有效预防透析过程动静脉内瘘和静脉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减少血管损伤,操作简便,能显著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余爱英  田华 《当代护士》2016,(8):135-136
目的探讨骨科肢具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科90例行动静脉内瘘穿刺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在穿刺成功后透析开始前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实验组应用治疗巾覆盖骨科肢具固定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治疗巾覆盖胶布固定法。统计观察两组透析患者透析中血肿、渗血、穿刺针滑脱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产生的治疗费用。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内瘘并发症产生的治疗费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肢具的应用能有效的降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有效的保护血透患者血管通路,减少内瘘并发症产生的治疗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不影响患者透析中舒适度,值得在血透室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