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112-112
2001年2月~2006年8月,我们对8例直肠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35~68岁,平均51.2岁。原发病均为直肠癌,其中直肠癌术后复发3例,合并肝转移2例,左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本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各1例。手术方式:Dixon术6例,Miles术2例。8例均为截石体位,手术时间105~590min,其中>360min 4例,105~360min 4例,输血600~2200ml,超过800ml 6例。直肠癌术后LDVT时间:第1天2例,第3,7,8,16,17,20天各1例。左下肢5例,右下肢3…  相似文献   

2.
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行妇科术3000余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13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74-575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直肠癌手术及相关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术前12h及术后7d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观察术后两组患者髂前引流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72h内拔髂前引流管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拔管比例以及每日髂前引流管引流量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1例,观察组的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分子量肝素钙对于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明显,无明确的副作用以及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手术后LDVT患者17例,经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手术后LDVT患者17例,均为单侧下肢,外院术后发病转入的6例,本院术后发病的11例;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年龄58.75岁。病变部位均为原发于下肢的单侧股深静脉或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剖腹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特点及其引发肺栓塞(PE)的危险性,同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对LDVT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所有于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资料完整的患者395例.分别于手术前24 h、术后48~72 h及术后96~120 h,常规扫查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若有血栓,则进一步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有无肺栓塞,并彩色多普勒超声继续动态观察.术后超声检查未见LDVT,而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不能除外肺栓塞的患者,亦要进行CTPA检查,明确有无肺栓塞.结果 妇科盆腔手术后早期无积极预防措施时LDVT形成的发生率为11.1%, LDVT患者42.8%发生肺栓塞.结论 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腿深静脉;且引发肺栓塞危险性高,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栓子是引发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妇科手术后早期对高危人群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尤其是小腿深静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并发症也随着增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0.61%~1.50%.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或影响下肢功能,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诊治的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手术158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例,23~40岁,平均28.5岁;体重59~78kg,平均66.5kg。其中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所有患者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发生部位:左下肢4例,右下肢2例。发生时间为术后5~12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9.
聂微  哈颖 《华西医学》2014,(3):539-5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15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积极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1月-12月同样行宫颈癌手术且实施常规护理的1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验证血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5例,发生率3.3%;对照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31例,发生率21.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所有入院患者收集资料并进行Autar量表评估,选取Autar量表评分大于10分的150例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作为干预对象,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恢复良好。认为具有DVT发生中高风险的患者行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但是通过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了术后风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军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4):79-80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20例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堃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113-113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8例,24~40岁,平均30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4例。体重63~81kg,肥胖者3例。8例患者术后均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较多。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增粗、压痛明显,术后持续发热,血象偏高。除临床症状、体重外,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确诊。患者除采取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主要采取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经积极治疗与精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近年来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病变的首选方法,该手术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日见突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由之继发的肺栓塞(PE)更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完成了48例(52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3-02-2008-08的10例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结果:本组LDVT左侧6例,右侧4例。术后早期发生的LDVT有8例,平均发生于术后第9天,另2例术后半年到一年发生。10例均得到彩色B超检查证实,表现为下肢肿胀。本组患者早期用抗凝,溶栓治疗后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L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方法 采用抗凝,溶栓方法 降低血液盘黏稠度和溶解血栓,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及相应的宣教.结果 18例患者均经积极护理后,分别于症状发生后10~60d的症状消失.结论 合理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及及时的入院宣教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地凝结 ,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现将我院 1995年 2月~ 1998年 12月对 8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女 7例 ,男 1例 ,平均年龄 62岁。左下肢 7例 ,右下肢 1例。其中胃癌根治术后 2例 ,直肠癌根治术后 3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 3例。术程为 3~ 5h ,症状出现为术后 2 4h 2例 ,4 8~ 72h 6例。本组病例中 ,两侧大腿周径差平均 5.5cm( 3…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少数患者小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栓塞(PE)。近年来,腔内手术应用广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VP)逐渐被众人接受,而术后并发(LDVT)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关知识,可帮助患者提高对DVT的认识,以减少DVT和PE的发生率。术前、术后针对性加强基础护理、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肿瘤病人的严重并发症。该术后病人早期症状多为小腿部疼痛,易被忽略,多数在髂股静脉发生栓塞出现下肢肿胀后才引起临床注意,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致患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严重的栓子脱离原部位,可引起急性肺栓塞(PE)而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5月-2005年3月共96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0例,均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痊愈出院。现将本组病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