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No.30701)发酵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L-缬)二肽(1)、环(D-脯-L-缬)二肽(2)、环(L-脯-L-亮)二肽(3)、环(4-羟基-脯-亮)二肽(4)、环(L-脯-L-异亮)二肽(5)、环(L-脯-L-酪)二肽(6)、环(L-亮-L-缬)二肽(7)、环(D-苯丙-甘)二肽(8)、环(L-苯丙-L-缬)二肽(9)。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海洋放线菌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但化合物2、8含有天然界中不多见的D型氨基酸,并且化合物2是从链霉菌属放线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HT-1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对从红榄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A. terreus HT-1进行大规模发酵,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A. terreus HT-1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sulfanyl) gliotoxin(1),环(D-4-羟基-脯氨酸-L-苯丙氨酸)二肽(2),环(L-4-羟基-脯氨酸-L-苯丙氨酸)二肽(3),环(L-4-羟基-脯氨酸-L-酪氨酸)二肽(4),环(L-4-羟基-脯氨酸-L-亮氨酸)二肽(5),环(L-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二肽(6),环(D-4-羟基-脯氨酸-D-异亮氨酸)二肽(7),环(D-脯氨酸-L-酪氨酸)二肽(8),环(L-亮氨酸-L-脯氨酸)二肽(9),环(L-脯氨酸-L-苏氨酸)二肽(10),环(L-脯氨酸-L-丙氨酸)二肽(11),环(L-脯氨酸-甘氨酸)二肽(12),环(L-苯丙氨酸-甘氨酸)二肽(13),环(谷氨酸-L-酪氨酸)二肽(14),terezine D(15),并采用MTT法检测全部化合物的神经保护活性。结论 在200 μmol/L浓度下,化合物1和5显示出较好的神经保护活性,使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神经细胞(HT22)的细胞存活率从44.06%分别提高到69.51%和76.75%。本研究为红榄李及其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南海珊瑚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 sp.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珊瑚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环(色-苏)二肽(1)、环(4-羟基-脯氨酸-酪)二肽(2)、环(亮-酪)二肽(3)、环(苯丙-丙)二肽(4)、环(异亮-甘)二肽(5)、环(亮-甘)二肽(6)、环(亮-脯)二肽(7)、环(亮-丙)二肽(8)、环(异亮-丙)二肽(9)、环(亮-苏)二肽(10)、环(异亮-缬)二肽(11)、环(异亮-异亮)二肽(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Brevibacterium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环二肽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对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的甲醇浸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环二肽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环(脯-缬)二肽[cyclo(Pro-Val)](1)、环(脯-苯丙)二肽[cyclo(Pro-Phe)](2)、环(脯-异亮)二肽[cyclo(Pro-Ile)](3)、环(脯-亮)二肽[cyclo(Pro-Leu)](4)、环(亮-缬)二肽[cyclo(Leu-Val)](5)、环(苯丙-缬)二肽[cyclo(Val-Phe)](6)、环(丙-缬)二肽[cyclo(Val-Ala)](7)、环(丙-苯丙)二肽[cyclo(Ala-Phe)](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瓶梗青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集自烟台逛荡河入海口沉积物的1株放线菌Streptomyces sp.223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薄层层析以及HPLC等方法对放线菌Streptomyces sp.223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了7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1,4)-二甲基-3-异丙基-(2,5)二酮哌嗪(1),环-(L-脯-L-苯丙)二肽(2),环(L-脯-L-酪)二肽(3),环(L-4-OH-脯-L-亮)二肽(4),环(L-苯丙-甘)二肽(5),环(L-4-OH-脯-L-苯丙)二肽(6)和环-(L-脯-L-缬)二肽(7)。结论化合物1作为1种天然产物为首次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且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对Hela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18.7μmol·L-1。  相似文献   

6.
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手段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洋细菌NJ6-3-1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环(色-脯)二肽(cyclo(Trp-Pro),1)、环(甘-脯)二肽(cyclo(Gly-Pro),2)、环(甘-苯丙)二肽(cyclo(Gly-Phe),3)、环(丙-苯丙)二肽(cylo(Ala-Phe),4)、环(酪-苯丙)二肽(cyclo(Tyr-Phe),5)、环(酪-脯)二肽(cy-clo(Tyr-Pro),6)、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cyclo(4-hydroxyl-Pro-Phe),7)、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cyclo(4-hydroxyl-Pro-Leu),8)、环(酪-亮)二肽(cyclo(Tyr-Leu),9)、环(丙-亮)二肽(cyclo(Ala-Leu),10)、环(甘-亮)二肽(cyclo(Gly-Leu),11)、环(丙-缬)二肽(cyclo(Ala-Val),12)、异光黄素(isolumichrome,13)、胸腺嘧啶(thymine,14)、尿嘧啶(uracil,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海洋细菌NJ6-3-1次级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20,(2):213-217
目的对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的放线菌Demequina litorisediminis SCSIO 53428的发酵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放线菌Demequina litorisediminis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比较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环(L-酪-L-脯)二肽(1)、环(L-苯丙-L-脯)二肽(2)、环(L-缬-L-脯)二肽(3)、环(L-亮-L-脯)二肽(4)、环(反式-4-羟基-L-脯-L-亮)二肽(5)、环(甘-L-脯)二肽(6)、环(L-丙-L-脯)二肽(7)、环(缬-酪)二肽(8)、环(异亮-脯)二肽(9)、对羟基苯甲醛(10)、苯甲酸(11)、N-(2-羟基苯基)-乙酰胺(12)、2-乙酰氨基苯甲酸(13)。结论对海洋来源放线菌Demequina litorisediminis SCSIO53428的化学成分做了初步研究,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株从傣药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 Bacillus pumil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Bacillus pumilus 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23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羟基茉莉酮酸(1)、环-(色氨酸-缬氨酸)-二肽(2)、环-(色氨酸-异亮氨酸)-二肽(3)、环-(亮氨酸-异亮氨酸)-二肽(4)、环-(亮氨酸-亮氨酸)-二肽(5)、环-(亮氨酸-缬氨酸)-二肽(6)、吲哚-3-甲酸(7)、吲哚-3-甲醛(8)、黄豆醇B(9)、4,7-二羟基异黄酮(10)、4,7-二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11)、4,5,7-三羟基异黄酮(12)、对羟基苯乙酸(13)、N-(4-戊氧基)乙酰胺(14)、3-甲硫基-丙烯酸(15)、10-甲基-十一烷酸(16)、十三烷酸(17)、12-甲基-十四烷酸(18)、十五烷酸(19)、十六烷酸(20)、(Z)-9-十六烯酸(21)、10-甲基-11-羟基-正十二烷酸(22)、9, 10-亚甲基十八烷酸(23)。结论 化合物 1~8,13~23 为首次从黑面神内生菌 Bacillus pumilus 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的环二肽及其合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五味子中的环肽成分。方法: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反向RP-18硅胶柱层析色谱和谱学方法。结果:分离到3个天然的环二肽及由3个环二肽组成的一个混合物并鉴定为环(亮-脯)(1),环(苯丙-脯)(2)和环(苯丙-亮)(3),环(苯丙-缬)(4),环(苯丙-异亮)(5),环(苯丙-苯丙)(6),另外,合成了14个环二肽类似物。结论:首次从五味子科植物北五味子中分离到环肽。环二肽2,6~8,14~20,经活性筛选表明,2,16及18有轻微的钙拮抗效应,19及20显示出增强高钾所致收缩效应。其它环二肽及它们的活性筛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毛蚶共附生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JL001的含氮类次级代谢产物,并探索其细胞毒活性。方法 静置发酵后,萃取得到粗提物。采用正反相硅胶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制备薄层色谱法(TLC )分离纯化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根据化合物NMR和HRMS数据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其结构。利用CCK8法测定次级代谢产物1~5对人肿瘤细胞HepG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毛蚶共附生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JL001中分离得到了8个含氮类化合物,分别为tryptoquivaline L(1)、quinadoline A(2)、scequinadoline I(3)、prelapatin B(4)、clavatustide B(5)、环((苯丙-丙)二肽(6)、环((酪-亮))二肽(7)和环((酪-异亮))二肽(8)。其中化合物3和4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研究结果为从海洋动物共附生真菌中寻找新型抗生素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胎盘脂溶性小分子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胎盘的脂溶性小分子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单晶衍射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胎盘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是环(亮-丙氨酸)(1),环(缬-亮氨酸)(2),环(脯-亮氨酸)(3),环(脯-缬氨酸)(4),环(亮-苯丙氨酸)(5),咖啡因(6),尿嘧啶(7),胸腺嘧啶(8),2’-甲氧尿苷(9),2’-脱氧尿苷(10),胆固醇(11),16α-羟基孕甾酮(12),16α-羟基睾酮(13),雌三醇(14),20(尺)-羟基黄体酮(15),烟酰胺(16),4-(2’-羟基苯基)-丁烯酮(17),N-棕榈酰鞘氨醇(18),N-十八烷基鞘氨醇(19),棕榈酸甘油单酯(20),甘油硬脂酸酯(21)。结论化合物1—5和17为首次从人体胎盘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在人体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羧基吡咯(1 H-pyrrole-2,5-dicarboxylic acid,1)、5-羟基-2-羧基吡啶(5-hydroxy-2-pyridinecarboxylic acid,2)、马齿苋酰胺B(oleracein B,3)、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4)、木栓酮(friedelin,5)、4α-甲基-3β-羟基-木栓烷(4α-methyl-3β-hydroxyl-friedelan,6)、羽扇豆醇(lupeol,7)、环(亮氨酸-苯丙氨酸)(cyclo(L-leucinyl-L-tyrosinyl),8)。结论化合物1、2、8首次从马齿苋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以期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洋细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苯丙氨酸-脯氨酸)[cy-clo(Phe-Pro),1]、环-(缬氨酸-脯氨酸)[cyclo(Val-Pro),2]、环-(丙氨酸-亮氨酸)[cyclo(Ala-Leu),3]、环-(色氨酸-脯氨酸)[cyclo(Trp-Pro),4]、环-(色氨酸-甘氨酸)[cyclo(Trp-Gly),5]、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cyclo(4-hydroxyl-Pro-Phe),6]、环-(脯氨酸-酪氨酸)[cyclo(Pro-Tyr),7]、环-(亮氨酸-亮氨酸)[cyclo(Leu-Leu),8]、环-(脯氨酸-亮氨酸)[cyclo(Pro-Leu),9]、环-(缬氨酸-异亮氨酸)[cyclo(Val-Ile),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海洋细菌Pantoea agglomeran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火绒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火绒草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方法应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胡萝卜苷(2),β谷甾醇(3)香草酸(4)以及咖啡酸(5)。结论化合物1、2首次从火绒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从火绒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祖师麻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Pre-TLC,Pre-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已知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酚 ((-)-pinoresinol,1)、(+)-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2)、(+)-里立脂素B二甲醚((+)-liriorosinol-B-dimethyl ether,3)、(+)-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di-O-β-D-glucoside,4)、罗汉松脂醇(matairesinol,5)、woonenoside Ⅺ(6)。结论 化合物3、6为从瑞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4、5为从祖师麻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代谢产物,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Nigrospora sp.Z18-17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hydroxy-3-(4-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 methyl ester,1]、对羟基苯乙醇α-羟基丙酸酯(4-hydroxyphenethyl 2-hydroxypropanoate,2)、环(脯-缬)[cyclo(Pro-Val),3]、环(脯-脯)[cyclo(Pro-Pro),4]、环(苯丙-脯)[cyclo(Phe-Pro),5]、环(酪-羟脯)[cyclo(Tyr-Hyp),6]、尿嘧啶核苷(uridine,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Nigrospora sp.Z18-17号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关东丁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扩大关东丁香(Syringa veutina Kom)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橄榄脂素((-)-olivil,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secoisr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2)、橄榄苦苷(oleuropein,3)、demethyloleuropein(4)、10-羟基橄榄苦苷(10-hydroxyoleuropein,5)、lucidumoside C(6)。结论化合物2、6为丁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5为关东丁香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鹿衔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衔草的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鹿蹄草素(2)、松柏醛(3)、邻甲基苯醌(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湖北羊蹄甲〔Bauhinia glauca subsp.hupehana(Craib)T.Che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向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等分离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1)、圣草酚(2)、3-O-甲基槲皮素(3)、木犀草素(4)和黄颜木素(5)。结论化合物2和4为湖北羊蹄甲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3和5是羊蹄甲属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