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仅限于胚胎时期和出生后早期,这意味着成年动物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只能逐渐减少而不能被更新或替代。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现象及具有增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Naural stem cell,NSC)的发现向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神经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并能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因此可用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近几年来,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脊髓损伤、缺血性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发育过程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髓鞘的形成对于轴突的保护、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具有重要作用。OMgp(oly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大多分布于CNS近轴突膜的髓鞘的疏松层以及大的投射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成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的能力,受损后不能再生。1992年Reynolds[1]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SCs)之后,人们又从胚胎和其他成  相似文献   

4.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着床前的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全能分化和无限增殖的潜力。在适当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各种细胞组织,这一特性使其在基础研究、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血液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血液干细胞是最早证实,研究最多,临床应用最成熟的组织专能干细胞。血液干细胞的移植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呼相关系统减产。近年来,血液干细胞在胚胎时期的发生、发育过程和发育中的定向迁移及移植过程中的动员、归巢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干细胞的概念有所突破,发现血液干细胞具有跨系统分化潜能。这不仅开拓了干细胞研究内容,也极大地拓展了血液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本文同时对国内、外血液干细胞库的发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外源性神经干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神经细胞的能力,神经细胞的再生在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的功能时起着关键作用。将近年来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中 ,如何在体外获得足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干细胞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利用干细胞不仅能在体外大量得到相关的神经元 ,而且也可能解决胎脑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诱导分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细胞为机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细胞族,在机体细胞再生调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认为以肝内胆管系统源性为主的多潜能肝脏干细胞分化群,即可向胆管细胞分化,又可向肝细胞分化。近年来,在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推动下,有关肝脏干细胞定位、来源、发生、演变、功能及体外培养、鉴定技术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在损伤后缺乏自身修复能力。1992年,Reynolds和Weiss从成年小鼠纹状体中分离出了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这就对CNS发育成熟后不可能再生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带来了希望。正常情况下CNS内NSC的数目较少,并且大部分新发生的神经细胞在短期内会死亡,所以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再生的发生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通过迁移,激活的方式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并改善神经功能,但创伤导致的复杂的微环境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限制。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在宿主内存活并通过旁分泌功能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恢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功能,从而促进神经组织再生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获取均一的神经干细胞群(NSCs)的有效方法,并建立神经干细胞体外稳定传代扩增体系。方法首先采用无血清的诱导培养基贴壁诱导mESCs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NPCs)。然后将经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无血清培养基短暂悬浮培养后的NPCs再贴壁培养,诱导形成NSCs。通过细胞系46C监测NPCs的形成,同时对分化细胞进行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在不同水平检测细胞分化效果。结果 mESCs神经诱导5 d出现大量Sox1+的NPCs;NPCs悬浮培养后,进一步诱导可得到形态均一的NSCs。第2代和第6代NSCs的神经干细胞标志定量PCR检测结果为:Pax6、Nestin、Mash1、BLBP高表达。第8代N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90%以上的细胞均为Nestin、RC2和Pax6阳性。结论成功诱导mESC生成神经干细胞群,并且可以在体外连续稳定的传代。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能力,本研究通过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在细胞传代时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N2、B27的DMEM/F12的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并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检测形成的细胞球的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形成的细胞球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进一步分化。结果显示:BMSCs在含EGF、bFGF、N2、B27的培养液中,逐渐形成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球,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星形胶质样细胞及少突胶质样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纯化的BMSCs能分化为NSCs,并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VM)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移植后2,4,8周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同期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移植后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显示:移植后4,8周VM移植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或对照组,同期VM移植组较其余两组旋转行为有显著改善,而N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及旋转行为无显著差异。VM移植组较NSCs移植组植入的细胞易存活和分化。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胚胎VM细胞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胚胎大脑皮质NSCs。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干细胞对脑组织的修复作用非常有限,约80%新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6周内死亡,仅0.2%的细胞继续增殖、分化,参与修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海人酸在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将神经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海人酸组,通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MTT比色法测定海人酸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计算分化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比例。 结果与结论:海人酸组贴壁的神经球分化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快,在同一时间点进行观察,神经细胞的迁移距离较未处理组远。分化5 d后,海人酸组所分化的细胞中,星状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多,而神经元样细胞相对较少,培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兴奋性氨基酸海人酸可使部分神经干细胞死亡,但可促进幸存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并诱导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潜能。方法 用维甲酸(RA)诱导人iPS细胞向NSCs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PS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检测NANOG, OCT4, SOX2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ESTIN、SOX2、β-TUBULIN Ш和GFAP的表达。结果RA诱导后第4天,贴壁的拟胚体出现了早期神经祖细胞特有的神经管样结构并不断增多,细胞表达神经巢蛋白NESTIN,而对照组未观察到神经管样结构。神经管样结构内的细胞能分化为β-TUBULIN Ш阳性的神经元,但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少见。结论 人iPS细胞具有定向分化为NSCs的潜能,并能模拟神经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 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herapy to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variou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cluding cerebral infarct. Due to the minimal immunogenicity and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neural stem cells (NSCs), we tested wheth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ice-derived C17.2 NSCs could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rats. Additionally, we evaluated the survival,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of transplanted NSCs in the rat bra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NSCs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in neurobi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after MCAO compared to control. However,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not different at 7 days after MCAO compared with control. Transplanted NSCs were detected in the ischemic region but not i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NSCs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or astrocytes after MCAO.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travenously transplanted NSCs can migrate,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and astrocytes in the rat brain with focal ischemia and improve functiona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小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增殖和纯化E14-17d小鼠的N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NSCs移植到小鼠脊髓损伤模型体内,术后进行行为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小鼠功能恢复情况。运用改良Allen's法制备小鼠T10-T11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治疗组(12只)和对照组6(12只)。治疗组每只小鼠自眶静脉注射NSCs悬液200μl(2×10个细胞),对照组只注射DMEM/F12培养基200μl。术后1d、3d、7d、14d、21d、28d和56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检测,观察植入区细胞生长变化情况。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0.05),说明NSCs移植后小鼠的行为学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有所恢复。病理学检测发现,移植后NSCs不仅迁移到脊髓损伤区,而且与宿主细胞较好地整合。结论移植的E14-17d胚胎小鼠NSCs不仅可在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和宿主细胞整合,而且可促进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