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鼻咽恶性淋巴瘤:附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益如  蔡明点 《癌症》1991,10(1):48-51
本文收集我院1965年3月至1987年12月鼻咽恶性淋巴瘤98例,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简称HD)12例(12.24%),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简称NHL)86例(87.76%)。男67例,女31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塞,涕血、耳鸣及颈部肿块。颈淋巴结转移率74.48%。颅底骨及颅神经受累仅5例(5.10%)。临床分期中Ⅰ期15例、Ⅱ期45例、Ⅲ期9例、Ⅳ期27例、未能分期2例。采用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综合治疗。经随访满5年以上者76例,3年及5年生存率HD为81.82%(9/11)和54.54%(6/11),NHL为29.23%(19/65)和26.15%(17/65)。其中以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鼻咽及颈部淋巴复发者3例(3.16%),远处转移36例(37.89%),远转部位以腹部包块最多见(15例,占转移病例38.46%)。复发或转移时间多在治疗1年内。影响预后的因素除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外,病期愈早预后愈好,有全身症状者及儿童预后差。目前我们施行以CHOPB方案的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病程中、血中出现原淋巴细胞者,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型白血病(NHLL)。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观察患者的时间长短和血液学检查的频率、病理类型、原发部位等有关。本文总结我院在1980-1984年间收治经病理、血液学检查证实的NHLL25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复习有关文献,浅谈鉴别诊断等若干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80年1月至1984年2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共238例,全部作了骨髓检查。其中何杰金氏病45例,占18.9%;NHL193例,占81.1%。  相似文献   

3.
金杏泉  俞鲁谊 《肿瘤》1992,12(4):178-179
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发病随年龄上升,中位年龄在40~50岁以后,国外报道中位年龄60~65岁。在NHL中,老年病人约占18~38%。本文回顾性分析1973年10月~1990年9月本科收治年龄≥65岁的NHL患者61例,占同期779例NHL的8%,现将可估价的5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中同时或异时出现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共存(Coexistence)或转化(Transformation)是一个有趣的肿瘤生物学现象。国外文献仅见个例报告。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HD向NHL转化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3岁。1965年11月16日因胸痛,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系统,包括何杰金氏病(HD)和被统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一组血源性肿瘤。这些肿瘤首发于淋巴结并最终扩散到其他器官。胸部、腹部和盆腔的淋巴结内和结外组织疾病的各种表现对影像学诊断提出了挑战。虽然统称为恶性淋巴瘤,但HD在表现形式、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与NHL有重要区别,而且NHL各亚型之间也明显不同,这也将对以影像技术评估病人的策略产生影响。胸部初诊时,约85%的HD患者具有一组或更  相似文献   

7.
混合性淋巴瘤指在一个淋巴结或结外同一部位一个肿瘤内含有两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成分。以往的所谓混合成分多为不同类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混合。作者报告了9例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病共存的混合性淋巴瘤。其中2例为复发性肿瘤。1例最初活检标本中含有滤泡性和弥漫性大细胞NHL,伴有不能分类的HD;而在复发后的标本中显  相似文献   

8.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常累及胃肠道,而对其进行的病理学诊断却很少,尸检资料显示NHL胃肠损害发生率较高。最近,X线双重对比造影及内镜检查加活检被广泛用于NHL分期.本文之内镜前瞻性研究旨在验证NHL病人胃十二指肠受累的情况并用来评价其对NHL分期及对选择治疗策略的作用。 本研究对象为235例连续观察的NHL病人,其中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7~82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92例远期疗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26例何杰金氏病(HD)和66例非何杰金氏病(NHL)的治疗结果。5年存活率和10年存活率HD为53.8%和42.3%,NHL为10.6%和3.0%(P<0.01)。本组结果,不论是HD还是NHL,性别、年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ⅠⅡ期疗效明显优于ⅢⅣ期病例;无全身症状者(A期)的5年存活率为36.5%(19/52),而有全身症状者(B期)仅5%(2/40)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组结果还表明,不论是HD还是NHL,实行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生存率。力争首程治疗完全缓解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总结我科1978~1986年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中,应用COPP(环磷酰胺、长春碱新,平阳霉素、强的松)方案治疗2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何杰金氏病(简称HD)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病(简称NHL)17例,男15例女6例,年龄在9—76岁,平均年龄35.7年。临床病理分析:ⅡA 2例、ⅡB 2例,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联合形态学检查对淋巴瘤骨髓累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标本行FCM、涂片及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骨髓受累率、免疫表型数据和检查前后临床分期(CS)、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变化.结果 6例霍奇金淋巴瘤(HL)切片法仅发现1例骨髓受累;4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骨髓受累FCM检出3l例,涂片法检出5例,切片法检出12例.FCM发现的3l例受累患者中,21例为早期浸润(瘤细胞<5%);12例为小细胞淋巴瘤(SLL);6例同时表达T、B细胞抗原,1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33;检查后,19例由原分期Ⅰ、Ⅱ、Ⅲ期升至Ⅳ期,18例进展型NHL的IPI提高.结论FCM联合形态学检查提高了骨髓受累的检出率,并能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提供免疫表型数据,尤对早期浸润和SLL声重要鉴别价值.准确的骨髓检查提高了患者CS和IPI.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督、流行病学及其最后结局(SEER)的资料,对1973~1987年初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治疗后并发何杰金氏病(HD)的发生率进行评价。其分布地区约占全部人口的10%。按照NHL的国际工作分类和HD的“Rye”系统分类标准复查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HD中R-S细胞或异型单核细胞的免疫表现型,白细胞普通抗原(LCA),L-26阳性,Leu-M_1阴性者为B-细胞型NHL;LCA,UCHL-1和/或Leu-22,L-26,Leu-M_1阴性者为T-细胞型NHL。Leu-M_1阳性,LCA阴性或Leu-M_1和LCA均阴性者为非淋巴细胞为主型HD。已报告的29153例NHL患者中,有14例并发HD。经病理复查确诊者有9例。与普通人  相似文献   

13.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近年来有很大进步,特别是强力联合化疗的应用,使疗效提高,但在临床研究中,强力联合化疗,多不用于高龄者。 NHL与何杰金氏病(HD)不同,往往也见于高龄者,对这些高龄者的治疗,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何杰金氏病(HD)的临床行为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因此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国Stanford大学医院Ⅰ、Ⅱ期HD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超过95%,Ⅲ、Ⅳ期亦可达75%。日本各期HD患者的相应数字为50~6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相对HD有更为恶性的临床经过,初诊时40~80%患者已属晚期,治疗则以化疗为主、某些局部区域放疗为辅,但疗效不理想。近15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原发于结外(ENO)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殖系统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 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宫颈NHL Ⅰ期1 例;子宫NHL Ⅲ期1 例;卵巢NHL3 例,随访2 例无瘤生存,3 例死亡。结论 生殖系统原发性NHL的预后与原发器官、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影响非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尚未清楚。作者对于128例成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用修改的Rappapoot病理分类、Ann Arbor临床分期、初期骨髓受累、症状、淋巴结外累犯、年龄及性别等因素进行预后的预测。通用的寿命表分析,显示症状、病理及临床分期,对于预测预后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使用多种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ML)包括何杰金氏病(ND)与非何杰金化淋巴瘤(NHL)。目前已成为儿童期常见的实体瘤。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对儿童淋巴瘤给多少个化疗疗程为宜,报道不一.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月共收治16岁以下儿童淋巴瘤58例(HD:17例,NHL:41例),其中46例有五年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在46例患者中,NHL33例,HD13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7.3岁.在13例HD中,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5例,混合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削减型3例.在33例NHL中,低度恶性10例,中度恶性6例,高度恶性17例.表浅淋巴结HD13例,N…  相似文献   

18.
分两部分,一、何杰金淋巴瘤(简称HD)的治疗,二、非何杰金淋巴瘤(简称NHL)的治疗。根据Stanford大学医学中心,加利福利亚州和苏格兰三处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材料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9.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组淋巴组织的恶性疾病,虽在罕见病例中组织细胞也被牵连,但主要牵连淋巴细胞。NHL的发病率肯定在增加,在美国约为何杰金氏病(HD)的三倍。据估计,1986年美国约发生27,200名新病人,死亡约14,600名,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发生12,300例,死亡约6,600例。  相似文献   

20.
陈成钦  古模发 《癌症》1991,10(5):429-430
近年来,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的治疗有很大进展。为了进一步估价NHL的发展趋势和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经我院诊治的98例淋巴结型NHL(包括纵膈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