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带神经血管蒂的足背复合组织皮瓣一期修复手背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切取带腓浅神经和趾伸肌腱或跖骨的复合足背皮瓣一期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11例。移植皮瓣面积8cm×7cm~14cm×10cm,携带肌腱最多5根,最少2根,其中1例移植跖骨1.7cm。术中根据皮瓣的面积灵活选取切口,避免腓深神经外侧支损伤。结果足背复合组织皮瓣全部成活,经6~40个月的随访,除1例需行肌腱粘连松解术,其余肌腱功能良好,掌指、指间关节自主活动度接近正常,手背感觉、外观令人满意,移植跖骨愈合;足背供区无明显不适,无趾下垂后遗症。结论足背复合皮瓣是一期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的选择,疗效满意;灵活的切取方法可有效降低供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带伸趾长肌腱的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伸趾长肌腱足背游离皮瓣在手部皮肤合并伸、屈指肌腱缺损中的应用技术。方法 对6例手背、2例手掌、1例指背部皮肤及肌腱毁损无法修复的手 ,运用带伸趾长肌腱足背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覆盖区平整 ,质地柔软 ,皮肤颜色与正常手部皮肤相近 ,随访 3个月 - 5年 ,手指活动良好。结论 带伸趾长肌腱足背皮瓣是修复手掌手背同时伴有多条肌腱缺损治疗较理想选择。但因该复合组织瓣移植对供区损伤较大 ,所以切取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带伸趾长肌腱有的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伸趾长肌腱足背游离皮瓣在手部皮肤合并伸、屈指肌腱缺损中的应用技术。方法 对6例手背、2例手掌、1例指背部皮肤及肌腱毁损无法修复的手、运用带伸趾长肌腱足背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覆盖区平整,质地柔软,皮肤颜色与正常手部皮肤相近,随访3个月-5年,手指活动良好。结论 带伸趾长肌腱足背皮瓣是修复手掌手背同时伴有多条肌腱缺损治疗较理想选择。但因该复合组织瓣移植对供区损伤较大,所以切取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设计带趾伸肌腱、跖背皮神经复合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感觉神经及伸肌腱缺损。方法 采用复合足背皮瓣修复 5例手背皮肤、神经及肌腱缺损。经随诊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经 4mo~ 3a随访 ,感觉康复 ,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带皮神经及趾伸肌腱的复合足背皮瓣 ,1次手术完成手背皮肤、感觉神经及伸肌腱重建。该方法易操作 ,需一定的显微外科基础。它为修复手背皮肤、神经及肌腱的复合缺损提供了一种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足背皮瓣修复手足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足背皮瓣的应用价值。方法切取足背皮瓣及其携带肌腱、拇甲瓣、足趾的复合组织瓣21例,采用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的方法,分别修复手部缺损17例及足踝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20例随访1 ̄3年,皮瓣血液循环佳,皮肤质量好,感觉恢复好。复合移植修复的手部肌腱及再造的手拇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背皮瓣切取方便,移植成功率高,修复效果好。游离移植的最佳适应证是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带蒂转移主要用于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王金华  顾志明  李健  刘朝晖 《安徽医学》2009,30(10):1236-1237
目的介绍用足背复合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伴多条屈指肌腱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用带1/2趾长伸肌腱和腓浅神经皮支的复合组织皮瓣,修复手掌部复合组织缺损6例。足背皮瓣供区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片覆盖。结果6例足背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经过平均2-5年随访,6例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均达到70%以上。供足足背外形饱满无凹陷,植皮区耐磨,足趾的背伸及跖屈功能正常,供足步态完全恢复正常。结论足背复合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部大面积热压伤创面的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部大面积热压伤创面9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经4~28个月随访,伤手外观和感觉恢复良好,运动功能基本正常,足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部大面积热压伤创面,是疗效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以来,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50例鼻翼缺损.缺损面积0.5 cm×0.7 cm~1.3 cm×1.5cm.根据鼻翼缺损面积的大小,在同侧耳廓上段切取全层楔形的复组织瓣,将复合组织瓣嵌入鼻翼缺损区,严密缝合后适度加压固定,供区避开耳软骨直接缝合,术后配合高压氧、丹参多酚酸盐治疗5~7 d.结果有48例取得良好效果,2例出现部分组织瓣坏死,再次行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术,取得良好效果.随访3月~5 a,耳廓组织瓣收缩率<10%,手术切口周围有线性疤痕形成,色泽匹配,鼻翼大小相近,鼻孔对称,供区无瘢痕增生,患者对总体外观均比较满意.结论应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中小面积鼻翼缺损可以很好地恢复鼻翼形态结构,鼻翼畸形得到明显改善,鼻孔对称,方法简单易行,仍然是一种较好的鼻翼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带肌腱尺动脉腕上皮支复合皮瓣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手背复合组织缺损行带肌腱尺动脉腕上皮支复合皮瓣修复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术后26例患者手背移植复合组织均存活,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带肌腱尺动脉腕上皮支复合皮瓣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运用带小指固有伸肌腱前臂骨间背动脉游离复合皮瓣修复手背各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及一期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拇示中指背侧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前臂骨间背动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小指固有伸肌腱复合游离皮瓣,修复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恢复感觉及功能重建.皮瓣最长8.5cm,最宽3.5cm.结果 术后寻访3-6个月,外形满意,酎磨,伸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4-6mm.结论 前臂骨间背动脉及穿支解剖恒定,出现率100%,此皮瓣不损伤动脉主干,耐磨性好,外形满意,可恢复受区感觉及重建伸指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带胫骨(膜)瓣及隐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孪生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足弓及第1跖骨头部感觉神经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02月一2012年02月临床应用5例,均为拇趾及第1跖骨头毁损、前足软组织缺损,前足纵横弓完整性破坏。选择以胫骨滋养动脉或胫后动脉发出的骨(膜)皮穿支血管为蒂,切取带胫骨(膜)瓣及隐神经的胫后动脉穿支血管供血的孪生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第1跖骨头及软组织缺损,骨瓣切取大小为1.5cm×0.8cm×0.6cm~4.0cm×1.5cm×1.0cm,皮瓣切取为5.0cm×3.5cm~7.0cm×6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3个月足部皮瓣有部分感觉恢复。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骨折骨性愈合,可负重行走,行走步态接近正常,前足部皮瓣感觉恢复达S3。结论该术式保留了足弓外形及负重支撑点,行走和负重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有感觉。具有创伤小、供区部位隐蔽、不牺牲主干血管,手术操作简便等优势,一次手术即可使第一跖骨及周围组织达到满意的解剖塑形及良好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直接法树脂嵌体与传统树脂充填5年临床追踪观察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树脂嵌体与树脂充填体的失败率、磨耗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方法:树脂嵌体与树脂充填体病例各100例,5年期间利用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树脂嵌体的失败率较树脂充填体要高(17.4%:7.5%),但二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在磨耗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同时显现出磨耗与时间呈线性相关(每年33~34μm)。结论:直接法树脂嵌体在临床传统应用中相对于传统树脂充填技术并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Composite tumors containing pheochromocytoma and ganglioneuroma are rare tumors typically arising in the adrenal glands. Very few were reported outside of the adrenals.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middle-aged woman with a retroperitoneal mass that was discovered when she complained of local signs of compression and systemic signs of catecholamine hypersecretion. On pathology the mass was composed of large polygonal and pleomorphic cells arranged in nests characteristic of pheochromocytoma that were mixed with clusters of mature ganglion cells and bundles of spindle cells characteristic of ganglioneuroma.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were benign, but due to its invas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nd of the right renal artery, we had concerns about the malignant potential of the pheochromocytoma component, which is extremely rare in these composite tumor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军队实验动物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军队系统实验动物学科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并从资源配置、科研经费、人才使用和培养以及学科深入发展的方向对实验动物的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军队实验动物优先发展的目标和领域。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入户访谈方式,对老年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慢性忠现率为58.2%,疾病顺位依次为高的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胆囊炎、白内、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病存在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吸烟(28.8%)、饮酒(25.1%)、缺乏锻炼、(60.9%)、高盐饮食(15.4%),不能得到定期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6.
王朝君  吴天旭  牛刚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59-760
哈尔滨铁路局医疗保险系统是为在哈尔滨铁路局范围内实行国家医疗保险政策而建立并实施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哈尔滨铁路局医疗保险系统的网络设计需求、设计方案和实施办法 ,并简要介绍了系统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唐山市城区居民心理疾病发病状况,评估其发展趋势。方法 连续4年统计唐山市二级以上医院心理门诊和急诊病例10531例,年均2633例。按不同职业分成4组,统计各组心理疾病的发病人数。结果 居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学生组为242/10万;白领组为185/10万;蓝领组为169/10万;下岗职工组为423/10万,4组居民发病率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01)。下岗职工组不同年度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唐山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单药连用3周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64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分成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2000 mg/m2/d,2次服用,连用3周(21天),4周重复的用药方法;常规组采用卡培他滨2500mg/m2/d,2次服用,连用2周(14天),3周重复的用药方法。用药2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4.4%(11/32),临床获益率为75.0%(24/32);常规组的有效率为31.2%(10/32),临床获益率为71.9%(23/32),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口腔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多为Ⅰ~Ⅱ度。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且多数是Ⅲ~Ⅳ度。结论:卡培他滨单药减量并延长用药时间为3周的方案治疗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好,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修辞格是翻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修辞格转换翻译的使用,是为了让读者明白易懂。因此,翻译必须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群体,由于表达习惯的不同,词语排列的顺序就不一样,直译就不太合适,而要考虑翻译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保健员培训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对220例糖尿病患者或其照顾者进行家庭保健员式的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对比患者或其照顾者培训前及培训后6个月对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及糖尿病相关临床检查指标3个方面的变化,评价家庭保健员培训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培训后患者及其照顾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总体评分情况高于培训前(26.41±4.90 vs.13.38±1.43,F=336.78,P=0.001)。培训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依据培训前后回答问题得分差值,分成培训效果显著组(n=134)和培训效果不显著组(n=77),培训效果显著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3±0.2)%]明显低于训效果不显著组[(8.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P=0.001)。全组接受家庭保健员培训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6.8±0.5)% vs.(9.4±0.5)%,t=53.97,P0.05],体质指数与培训前无明显差异(t=85.63,P=0.86)。结论家庭保健员培训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应该积极强化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