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些年来 ,胸部和其它系统创伤频发 ,已成为创伤急诊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作者回顾性分析了近 1 6年来我院急诊收治的胸部创伤 1 6 0 0例的临床资料 ,对其致伤致死原因、致伤的病型类别和转归进行统计分析 ,为制定针对城市创伤问题的措施提供参考。一、临床资料全组伤员中 ,男性 1 2 1 6例 ,女例384例 ;男女之比为 3 1 6 :1。年龄范围4~ 85岁 ,平均年龄 33 4岁 ,其中 2 0~4 0岁 91 2例 ,占 5 7%。致伤致死原因以交通意外最多见。病例类别除胸部损伤外 ,尚有合并颅脑、腹内脏器或骨、关节等多部位的多发性损伤 (表 1 ,表 2 )全组转送病房行手…  相似文献   

2.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的抢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直线上升 ,严重多发伤正在逐年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 10余万人 ,伤数百万[1 ] 。由于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成为创伤急救中的难点 ,也是当前急诊医学界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课题。现将近年我院在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4 80例 ,其中男 35 8例 ,女 12 2例。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4 0 1例 ,坠落伤 5 3例 ,其他伤 2 6例。损伤部位 :颅脑伤390例 ,胸部伤 2 70例 ,腹部伤 92例 ,四肢骨盆伤 2 5 3…  相似文献   

3.
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 ,急诊护士经常处理大量与家畜有关的创伤。作者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 ,对 136个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 作者根据奥斯汀市 级创伤中心Brackenridge医院的登记资料 ,对 1994年 1月 1日至 1998年 12月 31日 5年内与家畜有关创伤的发生率 ,统计学意义及损伤严重性进行调查。按患者的活动方式主要分三类 ,即放牧者、牧场工人和旅游者。还有两类创伤较少的群体 ,即站在家畜旁者和原因不确定者。然后分析 :(1)创伤与动物类别 (牛、马等 )的关系 ;(2 )创伤的原因 ,如摔倒或被踩、踢、压、拖伤等 ;(3)病人的性别 ;(4)病人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上海市头部外伤急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分布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参加调查的上海市12家医院急诊首诊的头部外伤病例进行调查,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受伤时间、致伤原因等.运用STSS 11.5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收回调查表19 532份,去除重复病例和缺项较多的调查表后,共得到有效调查表18076份(占92.55%).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1:1.女性患者年龄>性(t=10.575,P<0.01).20~29岁年龄组为最高发患者群,占24.7%.本市常住病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34.2%.12、1、3月份和8月份头部创伤急诊患者明显多于其他月份;而19:00-21:130,16:00-19:00和10:00-12:00为就诊高峰时段.5.1%患者的致伤原因与工作相关.就致伤原因而言,儿童组(<14岁)和老年组(>60岁)以坠落伤为首要致伤原因(分别占66.9%和48.4%);青少年组(15~34岁)以暴力击打伤最为常见(占3_4.2%);中青年组(35~59岁)以交通伤占第一位(占37.7%).受伤情况以头皮损伤(占40.2%)最为多见.85.8%的患者在就诊时接受了CT检查.71.1%的患者在急诊后自行离院,0.5%的患者死亡.结论 上海市头部外伤急诊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头部外伤急诊患者的流行趋势将有助于医院合理安排急诊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迟发性心脏压塞临床上较为少见 ,我院 1982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此类患者 3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资料 :本组患者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9~ 2 5岁。致伤原因 :例 1为车祸撞击挤压伤 ,左胸 4~ 9前肋肋骨多发性骨折伴连枷胸形成 ;例 2及例3为刀刺伤。例 1为闭合性创伤 ,例 2及例 3为开放性创伤 ,例 1及例 3合并有血气胸。入院时 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气促 ,其中例 1及例 3有明显呼吸困难。 3例患者查体心率在 90~ 118次 /min ,心律齐。例 1血压 90 /5 0mmHg (1mmHg =0 133kPa) ,例 2及例 3血压正常。2 .…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46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创伤患者日渐增多 ,而严重多发伤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伤型 ,由于其病情急 ,伤情复杂 ,伤势重 ,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患者常预后差 ,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在急诊条件下对此类型伤者如何快速、及时予以救治 ,已是当务之急。笔者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救治的 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 46例 ,根据Kirkpatrick创伤指数 (TI)评定[1 ] ,本组 18分~ 35分 ,平均 2 6分 ,均达重度…  相似文献   

7.
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对创伤抢救的成功至关重要。 1995年 7月至1999年 8月 ,我院创伤外科抢救创伤患者 84 6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84 6例中男 6 36例 ,女 2 10例 ,出生 2 2d~ 88岁 ,平均 4 3岁。以颅脑损伤最多 ,占 38% ,多发伤占 19% ,四肢及骨盆伤占 16 %。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坠落伤等 ,见表1。重度休克 4 6例 ,中度 4 36例 ,轻度36 4例。表 1  84 6例严重创伤原因致伤原因n %车祸 41 8 49 41挤压伤 2 3 2 72坠落伤 688 0 4机器轧伤 36 4 2 6生活意外 891 0 52自伤 1 82 1 3其他 1 942 2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急诊室滞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信息系统提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 73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将从挂号到急诊出科≥4h定义为急诊室滞留,以8:00,15:00及22:00为界将一天分为早、中、夜三个班次,以早班为...  相似文献   

9.
1 030例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本院 1 0 30例创伤患者中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 1 1 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以了解创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特点、感染时间、病原体种类等情况 ,为制订有效控制感染措施起一定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来源 收集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外科创伤患者的出院病历。1 .2 收集资料方法 感染科专职人员到病案室回顾性查阅该段时间的出院病历 ,全面查看住院病历首页、病情记录、体温单、化验单、X线照片、治疗结果及预后等情况。1 .3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 ,确诊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创伤死亡的1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刀刺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以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的创伤大多数为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及休克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创伤事故的关键;加强院内及院外急救,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代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 ,创伤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急诊手术可降低多发伤的死亡率 ,减轻致残率[1] 。随着创伤的不断增多 ,手术也逐年增多 ,仅在我院创伤急诊手术占急诊手术总数的 43 .5 %。为了适应这种现状 ,做好手术配合和手术护理 ,变被动为主动 ,现对本院 1980年— 2 0 0 2年收治的5 3 2 6例创伤急诊手术时间 ,采用圆形统计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创伤急诊手术的时间分布特点及规律 ,为制定手术室专科护理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1980年— 2 0 0 2年实施创伤急诊手术5 3 2 6例 (局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发伤急诊死亡危险因素及死因,为提高该病的救治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2011-05-2015-04救治的1 583例多发伤患者(其中105例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致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年龄)病死率较其他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部位、ISS评分、受伤至就诊时间与患者生存有关,且损伤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受伤至就诊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大;颅脑损伤(50.48%)和失血性休克(23.81%)为多发伤患者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亟需建立自主型急诊创伤外科,对多发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救治,提高创伤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段严重创伤患者的特点与救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结果,以提高严重创伤的急诊救治水平。方法1997年10月至2004年10月7年间共救治严重创伤患者2069例,分为儿童组(<13岁)106例,少年组(13~18岁)128例,青壮年组(18~40岁)1518例,中年组(40~60岁)215例,老年组(>60岁) 102例。入选病例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l≥16。结果各组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男性严重创伤比例显著高于儿童组和少年组(P<0.01)。交通伤是首要致伤原因,儿童组、少年组和中年组高于青壮年和老年组(P<0.01);第二位致伤原因坠落伤在儿童组,械斗与工伤在少年组、青壮年组和中年组,跌伤在老年组中显著增高(P<0.01)。儿童组和老年组以颅脑损伤为主;而少年组、青壮年组和中年组在四肢和(或)脊柱的损伤中显著增高(P<0.05)。老年组腹部损伤显著减少(P<0.01)。总病死率为11.9%(246/2 069),老年组创伤<24 h病死率(20.6%,21/102)较≥24 h病死率(7.8%,8/102)显著增高(P<0.01)。各组的急诊滞留时间,在抢救脱险病例和死亡病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构成、致伤原因和致伤部位的发病率及其特点是不同的,老年患者在遭受严重创伤后死亡率明显增高;观念上要重视“黄金1小时”,“白金10分钟”,缩短急诊滞留时间;早期实施手术抢救;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  相似文献   

14.
湿润烧伤膏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创伤是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 ,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为了减轻皮肤开放性创伤患者在换药过程中的疼痛 ,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治愈率 ,解除患者的换药紧张心理 ,增加舒适感。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科对皮肤开放性创伤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开放性创伤 344例 ,均为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3月在我院门急诊就诊经医生诊断不具备缝合指征、创伤指数用CRAMS记分≥ 9[1] 的患者。其中男176例 ,女 16 8…  相似文献   

15.
严重胸部创伤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急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急诊抢救严重胸部创伤病人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58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改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呼吸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个体化抗休克方案的实施是预防该类患者致命性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创伤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死亡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30例患者,死亡组20例患者.查阅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就诊与治疗资料.结果:急诊创伤预后单因素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的救护措施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中心出车接诊的1286例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的临床资料.结果:1275例安全返回急诊科,466例入神经外科或急诊手术,途中死亡11例.结论:颅脑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有效的急救和针对性的护理为院内成功抢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颅脑损伤一期碎骨片成形术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 ,共收治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 4 9例 ,其中 4 1例行一期碎骨片成形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3例 ,女 8例 ,年龄 1~ 76岁 ,平均 33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2 7例 ,坠跌伤 5例 ,他人致伤及落物击伤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城区创伤性死亡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和死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诊治的210例创伤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院外现场死亡60例,院内死亡150例,接受手术治疗46例。以青壮年人群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2∶1。患者以生产工人为主(74.29%),以头部、胸部、腹部损伤为主,其中多发伤113例,AIS评分全部3分或以上,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失血性休克。创伤死亡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跌伤。结论:创伤死亡病人在发病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受伤脏器等方面存在一定规律,针对高危人群因地制宜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可阻止创伤死亡发生,现场死亡病人以目前医疗条件及急救系统我们的努力仍然无效,应另辟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2):798-798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现已加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版》、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光盘版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解放军医学图书馆CMCC系统、《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医药卫生 )》等国内知名检索系统 ;而从 2 0 0 3年起 ,美国化学文摘 (CA)也开始收录我刊。我刊 2 0 0 5年第 1季度各期主题如下 :2 0 0 5年第 1期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 ;2 0 0 5年第 2期 ,创伤急救 ;2 0 0 5年第 3期 ,危重病。欢迎踊跃投稿。《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第1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