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娟 《中外医疗》2013,(35):74-75
目的 对患手足口病的小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9例手足口病的患儿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9例患儿在接受相应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属于儿科常见疾病,应注意多观察患儿的疱疹情况和体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足口病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经治病例无合并其他症状者43例(58.1%),合并呼吸道或(和)消化道症状者15例(20.3%),合并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心肌炎等重症倾向者16例(21.6%)。对轻症病例行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对重症倾向病例在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痊愈71例,好转3例,无l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诊断治疗,注意生命体征监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对策,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为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原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病也称夏季脓疮,综合病症.大都由Co×Sa Chic A_(16)型病毒引起并流行.1992年3~5月我院门诊儿科收治3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1.1 流行病学:本组33例患儿均在3—5月份发病.4月22例,占66%.33例例均住在市区,铁路家属26例,路外7例.在托24例,25例有明显接触史.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该地区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方法对8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该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第三季度,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及学生,且农村儿童发病多见,有明确接触史者少见,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肌损害,预后良好.结论要严格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7.
顾丽湘 《吉林医学》2003,24(5):467-467
<正> 手足口病近几年发病很少,但今年趋向流行,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组肠道病毒引致,在四肢远端和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不结痂,在口腔黏膜也有疱疹和溃疡性疾病。我科于2002年7月-10月共收治小儿手足口病46例。1 临床资料 在46例患儿中男26例,女20例,均为夏秋两季发病,年龄9个月~1岁10例,2岁11例,3岁6例,4岁11例,5岁8例。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8.
<正>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夏秋季儿科常见病,临床以手掌、足、口腔内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且国内外曾有反复流行。2001年5月~2002年7月我科门诊收治手足口病37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1例,女16例,男女之比1.3:1;年龄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自本院于2011-02~2011-08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结果 42例患儿中41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左侧肢活动受限,1例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体抖动,考虑重症,立即转上级医院。结论及时识别和密切监护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于治疗和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129例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12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报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均痊愈(好转),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可防可治,目前虽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但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综合治疗,可防止严重并发症及本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1.
袁应兰 《中外医疗》2012,31(10):115-116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找寻最好的防治途径。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感染性疾病科室收治的确诊患儿500例,对此50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多发于三岁以下的患儿,上述500例患者中3岁以下的患儿有423例,占84.6%,而好发季节是7-9个月,有396例患病,占79.2%,另外有487例次出现发热,占97.4%,386例次出现皮疹,占77.2%,口腔黏膜病变499例次,占99.8%,有并发症的患者有356例,占71.2%。结论控制本病的关键就是预防,同时要搞好环境、食品、个人卫生,加强疫情的监控,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治疗隔离上报,做好这些手足口病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为医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提供临床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在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以实验室检查方法为基础,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以及选择性的护理方法。结果: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均全部康复出院,在进行跟踪治疗半年后,均未出现任何相关的病症。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治疗,在采用科学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及精心护理,能够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并发症,且能够有效的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医院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6月、2009年4月~5月在我院住院的资料完整的手足口病患儿422例,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422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5岁及以下儿童最多(90.76%);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皮疹,可伴纳差、眠差、咳嗽、呕吐、烦躁、头痛等症状;辅助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心肌酶谱异常,血糖升高或降低.治疗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愈421例,死亡1例. 结论 把握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筛查初诊重症患儿,以便能及时采取对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9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病有侵犯心肌及神经肌肉性,早期识别重症,早干预,可防止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胃散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病毒唑10~15mg/(kg·日)静滴等,7天1疗程.治疗组在入院当天配合清胃散加味口服,<1岁80ml/日,1~3岁150ml/日,>3岁250ml/日,5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程明显缩短2.2天,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病毒唑等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同时,加用清胃散加味口服可有效的缩短发热期、促进皮疹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凯龙 《大家健康》2016,(8):183-18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重症高危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手足口病普通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予全部患儿临床观察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肠道病毒占比明显高于非肠道病毒(P <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乳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在疗效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给予辅助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吸氧、静注甘露醇等处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小儿手足口病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规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防止本病爆发流行。方法 对46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好发于3岁左右学龄前儿童,易发生集体感染;误诊8例,误诊率为17.3%;有2例并发心肌损害。46例均治愈。结论 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小儿手足口病预后良好,但易并发心肌损害。加强疫情报告,控制疫情扩散,是预防爆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莪术油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掌、足跖出现长圆形疱疹 ,并伴有口腔粘膜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院于 2 0 0 1年 3月~ 2 0 0 1年 7月应用莪术油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儿 2 5 0例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0 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 ,男 2 5 5例 ,女 2 4 5例 ,年龄 2~ 5岁 ,发病时间 <48小时。按门诊号随机分成治疗与对照两组 ,每组各 2 5 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具可比性。临床表现 :均有发热、咽痛、流口水、不愿进食等症状 ,1~ 2天后手掌、脚掌、臀部、口腔等处可见红色斑点 ,斑点逐渐发展成…  相似文献   

19.
田小珍 《当代医学》2013,(23):53-5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湖北省鹤峰县中心医院收治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临床症状,给予患儿有效性治疗。结果患儿经早期的及时治疗,均获得痊愈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3个月~2岁的婴幼儿,且5~7月份为该疾病的高发期,只有通过早期的及时治疗,并注重预后防护,才能实现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以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规处理方法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选取大椎、曲池、合谷、少商、天枢、足三里、血海、肺俞、心俞、膈俞等腧穴,每次选用4~5穴)治疗.2组均以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及病情平均缓解时间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