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伤寒论》第86条的句读和释义历来争论颇多。在句读,如中国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和南京中医学院编《伤寒论译释》均句读为“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湖北中医学院编《伤寒论选读》和朱佑武所著《宋本伤寒论校  相似文献   

2.
<正> 《伤寒论》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少注家认为,这条原文是温病的主证和误治后的变证.对此,笔者有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对于此条,历来注家,包括现行中医院校《伤寒论》统编教材部认为:本条主要是讨论阳明病的来路和成因。如成无己指出:“邪自太阳经传之入府者,谓之太阳阳明;邪自阳明经传之入府者,谓之正阳阳明;邪自少阳经传之入府者,谓之少阳阳明。”至于其成因,《伤寒论译释》指出“太阳阳明由于津亏,正阳阳明由于阳旺,少阳阳明由于误治”。“正由于他们的来路和成因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第36条原文,历代以来,注解者不乏其人,其中亦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注家对"喘而胸满者"的注解大都一致,而对于"太阳与阳明舍病","不可下","宜麻黄汤"的注解,或疑问颇多,或未尽其义.笔者结合<伤寒论>上下文,对第36条原文进行讨论,将个人浅见阐述于下,与同道共商,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伤寒论》历代注释专著,汇总古今诸家对于《伤寒论》第七条中“阴”“阳”及“六”“七”之数的论述,尝试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及后世著作为立足点,借鉴子午流注相关理论基础,提出“发于阳”,为邪气自外而来,发病以六经传变为主,“七日愈”为六经传遍一周所需时间;“发于阴”,为邪气自内而起,发病以五行生克制化为主,“...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第29条,历来注家认识不一。以"一首三尾"句式释之,认为本条所论实即风温病或阳明病服桂枝汤之后的三种转归及其救逆之法。文中并评述了部分注家在此条注释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指出《伤寒论》第170条中“脉浮,发热,无汗”非白虎汤之禁证,须合参其他脉症而决断。参照诸家注释及经验,认为“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乃仲景所示之常法,论中亦有用白虎汤及加人参汤而不忌表证之活法。指出石膏有解肌发汗之能,白虎汤加减可用于温热病初起或太阳表证未罢而阳明里热已盛之证。  相似文献   

9.
高国峰 《天津中医药》2008,25(2):134-135
对历代医家关于<伤寒论>第28条的各种见解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分析,认为原文不应"去桂",更不应"去芍",桂枝对其水饮之邪的消退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第21条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对于此条,前贤今哲议论颇多,然认定下后、表证仍在则一.笔者对此不敢盲从,愿陈刍荛之言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正>《伤寒论》第28条载:"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本条文历代医家争议较多,总体而言主要有两点:一是病机之争,即有无表证;二是方药加减之争,即"去桂"还是"去芍"。这两种争议孰是孰非,笔者愿提出如下拙见。1本条文无表证本条文有无表证,历来争论不休,成无己[1]、吴谦[2]等认为本条文有表证,其根据是条文中有"仍头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伤寒论》第318条注家各有不同的理解,对其病机更是争论不已。结合黄秀深教授病案提出《伤寒论》第318条的四逆病机为气机郁滞,少阴阳气不得宣通,四末失于温养;气郁日久而产生的湿邪是重要的继发病理产物;条文中诸多或然症是湿邪为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论》第103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医家对本条的解释众说纷纭。如对“有柴胡证”,有的认为是指“邪气在表里之间”(如成无己);有的认为是指“少阳病”(如尤在泾);也有医家认为是指“柴胡正证”(如刘栋);还有医家认为是“言往来寒热”一证(如郑重光)。我认为这些看法是欠完整或欠妥的。因为从《伤寒论》的有关原文来看,“柴胡证”当包括少阳病的主证、阳微结和热入血室。少阳病的主证,是邪入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如101、232、233条),病属热证。阳微结是太阳表证未解,邪热刚入阳明,热结尚浅所致,邪气一半在表(太阳),一半在里(阳明),与少阳病的主证邪气在表里之间或主要在表里之间是不同的。但与少阳病却同属半表半里热证。热入血室,是妇女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29条是因中风兼津虚内热证误用辛温发汗,导致变证迭出。治疗当以保胃存津为原则,或用温中生津法,或用益阴通络法,或用和胃泄热法,或用温阳固脱法,视其方证,应用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6.
17.
《伤寒论》第282条云:“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一般认为,本条讨论的病证仅仅是少阴虚寒。笔者认为,本条讨论的病证既包括了少阴虚寒,又包括了少阴虚热,“小便色白”与“自利而渴”都是辨证的依据,当综合起来考虑。首先,我们将282条的上下文(即“自利而渴者”以上之文、“五六日”以下之文)对  相似文献   

18.
刘丽军 《光明中医》2011,26(1):25-25
《伤寒论》第57条所述病情复杂,历来争论较多。通过对第57条条文逐句甚至对个别字词的分析,并结合原著中的相关条文加以阐述,使人们对仲景所描述的条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代医家对宋本《伤寒论》第15条“其气上冲”认识不一。基于《伤寒杂病论》奔豚证治相关原文,结合黄元御《伤寒悬解》注释,分析了奔豚之症状和病机,提出本条所谓“其气上冲”亦可因心阳不振、肝气上逆而发,桂枝汤亦可用于治疗奔豚轻证。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230条居于阳明病篇,然方用小柴胡汤论治。众多医家对此条文解释不一,有从阳明立论而谈,有从少阳立论而谈。笔者从原文病理机制等分析,试探讨《伤寒论》230条所带来的疑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