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素美  马军  张际春 《新疆医学》2012,42(11):136-138
外伤性心脏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患者常因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外伤性心脏破裂9例,行紧急开胸心脏修补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相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例心脏破裂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35岁,平均28岁,其中开放性的损伤6例,闭合性外伤3例。1.2典型病例1车祸致闭合性胸部外伤半小时就诊,患者躁动,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3~ 2 0 0 0年共收治心脏破裂患者 6例。 4例入室途中已发生心跳停止 ,入室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急救但无效死亡。只有 2例入室时心跳微弱 ,抢救成功痊愈出院 ,现将麻醉处理和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男 ,2 8岁 ,左胸前被一飞起的金属条扎伤 ,伤后仅 10分钟入手术室 ,查Bp 90 70mmHg、HR 135次 min、R38次 min ,意识不清、面色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烦躁、呼吸困难。心肺听诊 :心音遥远 ,双肺呼吸音清 ;周围血管充盈。诊断为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立即开放两条输液通道快速补液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密切手术配合与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在5例心脏破裂患者手术前做好抢救器材、药品的准备,术中与手术者密切配合,为手术提供各种保障。结果:5例病人通过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麻醉师及手术者的密切配合,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抢救成功率。结论:心脏破裂病人的抢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的术前处理,危急情况下可放弃辅助检查,但是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麻醉师及手术者的密切配合也是保证手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症胆道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麻醉中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120例进行急诊胆道手术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在采用全麻的患者中,出现血压下降,缓脉者为4例(占5.71%);心律紊乱者为1例(占1.43%);心跳停者为1例(占1.43%).在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缓脉者为11例(占22%),心律紊乱者为3例(占6%),心跳停者为1例(占2%),心跳骤停及术后死亡者无.结论 对于进行急诊胆道手术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浩  朱晓刚  薄惠龙  李艳 《中外医疗》2012,31(6):106-106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麻醉的处理方法,包括麻醉前准备、诱导方法、循环功能维护及防止并发症等的处理方法。方法本研究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苏州某三级医院进行的32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成人患者给予小剂量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多次给药作麻醉诱导,小儿患者选用地塞米松、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及维库溴胺缓慢静脉注射进行诱导,剂量为成人的1/8~1/4。手术中采用4∶1冷氧合血停跳液,加入GIK溶液或二磷酸果糖保护心肌。结果 22例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4例患者反复出现低血压;5例患者出现心动过速。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9例患者成功复跳,3例复跳困难,5例患者复跳后出现心动过缓。未出现麻醉死亡。结论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应注意心血管功能的保护、麻醉诱导尽量选用对循环干扰小的药物、术中及术后注意对心肌及重要脏器功能的进行保护,防止手术失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金宏  刘明利 《中原医刊》2011,(11):105-10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总结麻醉经验。方法本组60例患者,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结果48例患者术毕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各种反射良好,拔管回病房。结论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全面的评估病情,麻醉处理力求诱导平稳,合理选用全身麻醉药;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积极控制颅内高压,加强麻醉管理,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常需手术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开颅手术对麻醉处理有特殊要求,有学者认为,此类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应为:麻醉诱导迅速、对心血管功能抑制较轻和无明显的气管插管反应[1].我院从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共收治了100例急诊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开颅手术.现将麻醉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游金荣 《新疆医学》2006,36(4):118-119
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1月,294例急诊老年危重病人进行各种手术,现将麻醉处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损伤的急诊麻醉和手术处理。方法:清醒条件下应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法,在利用气道伤口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结果:无病例死亡,术后3个月内呼吸功能正常。结论:及时正确的围术期治疗不仅能挽救伤者的生命,还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正利  李建荣 《甘肃医药》2012,31(2):131-132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全身麻醉,分为两组;Ⅰ组20例,术前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氨茶碱;Ⅱ组20例,术前、术中无预防性用药.结果:Ⅰ组患者均无支气管哮喘发作,Ⅱ组患者有12例术中发生支气管痉挛危象.结论:哮喘患者术前、术中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氨茶对预防和治疗支气管痉挛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1例成功心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其麻醉原则与其它心脏手术大致相同。麻醉用药既要保证能阻断应激反应,又要防止对心脏抑制过甚。芬太尼、阿曲库铵为主要的麻醉用药。麻醉操作时要严格无菌,以防止术后感染。术中应选择小潮气量作控制呼吸。要慎重补钾,宁少勿多。选择心血管活性药物时要考虑去神经心脏的生理特点,直接作用于心脏的药物比间接作用的药物对移植心脏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
许植 《医学综述》2012,18(6):943-945
目的通过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比较,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麻醉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中72例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和同期75例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先心病患儿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患儿年龄及体质量均大于常规组患儿,常规组术前并发症多于快通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使用剂量在常规组术中较大,而瑞芬太尼则多应用于快通道麻醉组;术后快通道组早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两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的先心病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快通道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出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10月成功地为一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 ,先天膈肌缺无 ,施行了矫治手术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患儿 ,男 ,年龄 4d,体重 3.0 kg,术前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PDA,先天性膈肌缺无。麻醉前用药 :阿托品 0 .0 0 5 mg/ kg,麻醉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入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如何减轻坐位颅脑手术病人的生理变化。方法  2 0例病人均采用体位改变前扩容、半清醒插管、体位改变后进行控制呼吸等方法。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在体位改变及麻醉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改变不明显。结论 采用半清醒插管、体位改变前扩容等措施可减少体位改变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芬太尼腰麻对下肢手术麻醉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ASA分级I~II行急诊下肢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F组)使用0.75﹪布比卡因7.5mg(1mL)+芬太尼25μg(0.5mL),对照组(B)腰麻使用0.75﹪布比卡因11.5mg(1.5mL),腰麻药中均加入10﹪葡萄糖1mL,总容量为2.5mL,选择L3~4间隙穿刺,术中观察记录病人血压(SBP,DBP,MAP),HR,麻醉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血压下降比F组更加显著,B组有5例需加麻黄素处理,F组血压有轻微下降,但均在代偿范围之内,不需加麻黄素处理(P<0.05);B组Bromage评分为3~4分,F组得分主要为2~3分;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及尿潴留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麻对急诊骨科下肢手术循环影响小,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研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模式和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然后将这些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治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这些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工作前后的心率、 血压数值进行比较分析, 详细统计治疗前后的基本情况. 结果 急诊救治工作前心率是(165.4±49.03)次/min,收缩压数值是(110.5±9.7)mmHg,舒张压的数值是(105.5± 15.4)mmHg. 在急诊救治工作后,患者的心率是(122.5±12.6)次/min,收缩压数值是(69.5±5.6)mmHg,舒张压的数值是(72.3±10.3)mmHg. 这些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急诊救治工作之后,其心率和血压数值明显偏向正常,各项生命体征优于急诊救治工作之前. 结论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应当采取有效的急诊救治措施,从而才能够较好的提升其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方法,为急诊更有效地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8月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鼻导管吸氧、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镇静及抗心衰基础药物等治疗方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结果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性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以上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尽早对患者实施抢救可以有效缓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急性症状,救治该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确诊动脉导管未闭(343例)、房间隔缺损(428例)、室间隔缺损(229例)择期行介入封堵术10岁以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及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结果2组患儿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中不良反应、术中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麻醉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麻醉苏醒快,无明显临床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48例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选择。方法:对我科2000至2004年348例围术期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妥善处理。结果:全组病例麻醉手术期间无死亡。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作好麻醉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做好麻醉各种监测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选择32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力求麻醉平稳,加强术中监测,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对颅高压等合并症进行积极处理。结论综合治疗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