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面罩、鼻塞联合吸氧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呼吸急促,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较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面罩吸氧、鼻塞吸氧、联合吸氧3种方法,对照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联合吸氧比单一面罩吸氧、鼻塞吸氧提高氧分压显著。结论:联合吸氧方法对呼吸急促,PO2及PCO2降低的患者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制一种通气口可调、可拆卸新型吸氧面罩.方法 于传统的吸氧面罩下方增加一个可调、可拆卸通气盘,解决患者需摘下氧气面罩而中断吸氧的问题;两侧氧气进口改变了氧气进出的通道,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对涉及颈部、胸前区等部位的医疗操作时,可完全避开其操作范围;面罩两侧各有1个专供胃肠引流管等管道的薄膜出口设计,增加面罩的密闭性. 结果该面罩能提高吸氧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舒适性,有利于医疗操作.结论 该面罩具有创新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一种通气口可调、可拆卸新型吸氧面罩.方法 于传统的吸氧面罩下方增加一个可调、可拆卸通气盘,解决患者需摘下氧气面罩而中断吸氧的问题;两侧氧气进口改变了氧气进出的通道,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对涉及颈部、胸前区等部位的医疗操作时,可完全避开其操作范围;面罩两侧各有1个专供胃肠引流管等管道的薄膜出口设计,增加面罩的密闭性. 结果该面罩能提高吸氧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舒适性,有利于医疗操作.结论 该面罩具有创新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龙颖  谢小梅  涂超群  钟敏珍  黄琴凤  易治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7):130-133,i0008
目的:在多人氧舱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鼻吸氧,观察人工鼻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0-08/2005-08暨南大学第一、二临床医学院高压氧科收治的行高压氧治疗的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另选择440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清醒患者,两类患者在年龄、原发病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实验操作过程均为常规临床技术操作,遵循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①高压氧治疗方案:0.20MPa,30min&;#215;2+10min,1次/d,10d/疗程,间歇吸氧。②高压氧吸氧方式:按国标要求440例清醒患者采用常规面罩和呼吸回路连接吸氧。而40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采用如下吸氧方式:人工鼻吸氧(20例):将人工鼻置于人工气道外接口和吸排氧回路的“Y”型管之间,连接时动作轻柔,检查人工鼻连接的密封。护理人员用手轻扶人工鼻,防止人工鼻重力压迫、刺激气管;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10例):将面罩罩于气管切开外套管处,局部一级持续供氧、舱内排氧。传统头盔吸氧(10例):一级持续供氧、氧舱内排氧。舱内吸氧休息阶段,摘除带有“Y”型管的吸氧回路,人工鼻保留在气管外套管上;其他吸氧方式完全移开吸氧回路。停止吸氧和一级供氧,直接呼吸舱内压缩空气。③分组:每舱吸氧总人数均为12例,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与常规面罩吸氧患者同舱治疗,分为4组: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人工鼻吸氧患者2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0例;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局部面罩一级供氧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吸氧患者1例,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1例;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患者12例。④随机选取每组10个舱次的氧浓度记录和与之相应的压缩空气使用量,观察各组高压氧治疗过程氧舱内氧浓度、氧舱内理论通风换气量和实际压缩空气使用量的变化。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LSD检验。 结果:①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1.98&;#177;0.26)%和(21.95&;#177;0.22)%,均小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舱内平均氧浓度分别为(24.82&;#177;0.31)%和(25.12&;#177;0.41)%,均大于国标规定界限23%,两组比较基本相似(P〉0.05)。②各组氧舱内氧浓度监测图的变化: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氧舱内氧浓度虽随着吸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至吸氧结束时舱内氧浓度最高值分别为22.1%和21.9%,均低于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氧舱内氧浓度明显增高,至吸氧结束时分别达到23.8%和24.1%,均超过23%,两组舱内氧浓度曲线相同。③各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的比较:人工鼻+常规面罩吸氧组、常规面罩吸氧组高压氧治疗压缩空气实际用气量及理论通气量均明显少于局部面罩+常规面罩吸氧组、传统头盔+常规面罩吸氧组(P〈0.01)。 结论: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在多人舱内使用人工鼻吸氧,氧舱内氧浓度〈国标规定界限23%,且高压氧治疗期间理论通风量和压缩空气的使用量少。不仅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同时节省了高压氧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5.
临床最常用的吸氧方法是鼻导管吸氧,但对于鼻腔疾患、不能耐受经鼻吸氧以及婴幼儿则不宜采用此法。鉴此,笔者特制一种简易氧气吸入面罩,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洁  吴跃春  林婧 《全科护理》2014,(26):2496-2496
高压氧治疗是指将病人处于高气压的密闭氧舱内,通过佩戴吸氧面罩呼吸高浓度氧气,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气管切开的病人在高压氧舱内接收治疗,不能按常规佩戴面罩吸氧,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吸氧方式。使用常规吸氧面罩吸氧时,病人呼吸道及肺在氧舱内受到高浓度氧的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多易呛咳,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缺氧状态的恢复。为满足治疗需要,采用Ⅰ级供氧(封闭式连续供氧)时,供氧压力大,易使氧气从面罩缝隙漏出致舱内氧浓度升高,为了能使气管切开插管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高压氧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确保舱内治疗的安全,笔者将自制高压氧吸氧用具应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罩吸氧法与鼻塞吸氧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疗是缺氧病人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许多喘憋严重的病人张门呼吸,单纯鼻塞吸氧不能缓解缺氧状态,我们应采用面罩吸氧。通过对10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分成两组用单纯鼻导管和面罩吸氧进行比较疗效(主要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发现面罩吸氧疗效优于单纯鼻导管。  相似文献   

8.
氧气疗法( oxygen therapy )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1-2],是临床上针对缺氧状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3]。但在临床治疗中,常有患者因吸氧时鼻腔酸、胀、干、疼等原因拒绝吸氧,影响氧疗效果。改进吸氧装置,对氧气进行适当加温加湿处理,提高吸氧过程的舒适度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及相关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现存吸氧装置的设计原理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吸氧装置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舱吸氧、吸氧压气的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观测王媛梅,尹王成,井茹芳,刘群昆,孙承永为探讨高压氧舱内面罩吸氧与吸入高压气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采用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仪(3D-TCD)于人舱出舱分别检测了脑底动脉血流。1资料与方法14名健康成人(...  相似文献   

10.
秦寒枝 《全科护理》2012,10(6):483-484
[目的]探讨面罩内鼻导管吸氧在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疗效。[方法]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面罩内鼻导管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使用面罩外接氧气无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4h、1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面罩内鼻导管吸氧组经治疗4h、12h和24h后心率、呼吸频率、PC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降低更明显(P<0.05);pH值、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则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内鼻导管吸氧较常规面罩外接氧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杨颖  马玥  李文全 《天津护理》2013,(6):523-524
目的:提高低氧血症患者吸氧治疗效果。方法:自制脉冲吸氧装置,分别对82例低氧血症患者先给予常规吸氧,后使用自制脉冲吸氧,比较两种吸氧方式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氧气耗费量以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两种吸氧方式在血气分析结果、氧气耗费量以及自觉症状方面比较有显著意义,脉冲吸氧优于常规吸氧方式。结论:自制脉冲吸氧装置氧疗效果显著,氧气消耗量低,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2.
郑坤 《护理研究》2010,24(8):2028-2028
面罩吸氧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吸氧方法,能有效纠正缺氧,提高氧分压,使用时只要将面罩罩于口鼻,调节松紧带即可。但在临床应用中却发现了一常见并发症,调查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应用面罩吸氧5d以上者,发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主要位于耳郭上端根部的皮肤,分析原因在于耳郭上缘根部长期反复受面罩松紧带的摩擦及压迫而引起,  相似文献   

13.
黄文娟  罗晓华 《全科护理》2012,10(27):2500-2500
吸氧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临床上通常使用一次性吸氧管或一次性吸氧面罩,但是在吸氧过程中经常由于病人外出检查需要中途停止吸氧,使用中的氧气管或面罩需临时悬挂于氧气装置上,暴露于空气中,一是容易造成氧气管污染,二是影响美观。为此,笔者运用一次性鞋套来保护吸氧管和面罩,经临床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氧气面罩法对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降低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等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采用氧气面罩法,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的鼻导管吸氧法。观察对比2组患者在吸氧后血氧饱和度(SpO2)和痰液粘稠度,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等方面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研究组在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降低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面罩法可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痰液粘稠度,降低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率,是气管切开术后较合适的吸氧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两种给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塞及鼻导管吸氧对静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将30例需给氧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鼻塞法及导管法吸氧,两组患者在吸氧前于肘静脉采血1ml,然后给氧。吸氧时嘱患者闭口,一律经鼻呼吸,氧流量为5L/min。吸氧30min后再取同一静脉采血1ml,再将吸氧前后的2次血标本送实验室作血气分析。结果 吸氧后两组患者酸碱度(pH)均有轻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有轻度下降,鼻塞组的静脉血氧分压(PO2)有上升,而导管组反而下降。经统计学测验,两组之间的pH、PCO2与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导管给氧法可因导管有时被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使供氧效果差,又可因导管插入鼻咽部使患者感到不适,而面罩法给氧虽避免了上述缺点,但耗氧量大,鼻塞法吸氧可以避免上述常见缺陷,临床应用效果好。经血气分析优于其他给氧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肖越英  赵京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0-1741
目的探讨不同的吸氧方式获得同样效果的氧流量,寻找吸氧量效关系,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正常人群及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采用鼻管吸氧、鼻塞吸氧、面罩吸氧等不同的吸氧方式,以不同时间点(休克期、术前、术后)、不断改变供氧流量的方法,监测各种氧疗效果的客观指标,描记曲线,获得不同吸氧方式的量效曲线。结果获得不同吸氧方式流量等效曲线,以及各种状况的适用吸氧方式:(1)在小流量给氧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加大氧流量时,鼻塞效果更佳;(2)氧流量改变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响应速度依次为鼻塞吸氧〉面罩吸氧〉鼻管吸氧;(3)从舒适度、依从性上看,面罩吸氧〉鼻塞吸氧〉鼻管吸氧;(4)中等氧流量时,吸氧者感觉最为舒适,氧疗效果随流量增加而增强;(5)应用鼻塞吸氧,当流量为2~4L/min时,约等效于鼻管吸氧、面罩吸氧4~6L/min时的氧疗效果;(6)应用鼻塞吸氧,当流量为较大值时,可获得最佳氧疗效果;(7)当患者出现过度通气和低二氧化碳分压时,需应用面罩给氧,此时对比鼻塞给氧应加大氧流量,以达到满意疗效。结论经过监测获得了不同吸氧方式的量效曲线,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琳 《现代护理》2006,12(6):540-540
氧气吸入和雾化吸入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我们用高压氧舱一次性的专用面罩制作成一种既可吸氧又可雾化的面罩,方便、实用,现介绍如下。1材料选用高压氧舱专用的一次性吸氧面罩1个,吸氧时备玻璃接头1个、输液瓶橡胶塞1个;雾化时备短接头1个、一次性吸氧波纹管1根。2方法在氧舱专用面罩下缘剪出直径为0.5~1.0 cm的圆形小孔3~5个。2.1吸氧面罩制作方法将输液瓶橡胶塞上扎一小孔,玻璃接头从小孔中穿入,利用瓶塞的弹性将其固定,也可在瓶塞两侧玻璃接头处缠绕胶布以防移位。将瓶塞与吸氧面罩接口端相连,使瓶塞边缘向上反折,包裹在面罩接口外部,调…  相似文献   

18.
氧疗是指通过吸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缺氧的基本手段,目前常用的吸氧疗法有鼻塞、鼻导管和面罩吸氧法,其中鼻塞吸氧法以其简单轻便、氧疗效果肯定、不影响咳痰和进食、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成为临床常用的吸氧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了气管切开术后,为解决吸氧管与气管套管不能有效衔接而采取各种不同的吸氧方法。方法头皮针管接吸氧鼻塞放入气管套管内吸氧;橡皮筋固定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及无菌纱布;改良小便杯制吸氧面罩;制作3孔鼻导管吸氧;铝质外瓶盖制作氧气固定架;人工鼻吸氧;透明饮料瓶制作面罩;橡皮塞连接高压氧舱吸氧管;头罩和自制球囊连接管;双孔鼻氧管。分析了气管套管内给氧中易忽视的问题:消毒规范、污染等。结果提出了如何把好各种自制吸氧装置的消毒关及对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的规范性操作思考。结论提倡从源头上把关,对气管套管进行改进,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患者在高压氧舱吸氧应用的吸氧面罩,头带材料为松紧带,4个头带固定钮在壳体下缘。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发现,头带易松弛且作用力不在壳体的重心上,很多情况下要靠人力扶压或更换面罩才能完成吸氧,既浪费人力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此,2006年8月,我们对面罩做了改造,应用于临床,发现改良的吸氧面罩既降低了制作成本,又节省了人力,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既能很好地保证吸氧效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